有所小学的朋友圈火到爆棚,源于他们将快乐植入“基因”

美国快乐教育创始人斯宾塞: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宝宝今天的作业是炒泡椒鸭血,味道卖相还不错,信心爆棚,连连说感谢梅花妈妈,还吵着要他爸爸星期五再教他炸鸡翅,呵呵,我有口福了,以后我家两个大厨做饭。”

“孩子们快乐,乐爸乐妈更快乐,作为一个老师,看到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为他们骄傲,感谢梅花姐姐的倡导,让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

每到星期三晚上,渝北空港新城小学教师家长朋友圈就不断地刷屏,家长们都在朋友圈晒孩子的各种“作业”。他们说的“梅花妈妈”“梅花姐姐”就是校长陈中梅,她大力倡导、实践的“乐学、乐教、乐活”理念深受孩子、家长和教师们的喜欢。

快乐星期三:一家人都乐了  

“星期四早上,我起床后发现,我和妻子的漱口盅上都搁着挤好牙膏的牙刷,儿子出门时说,以后不用叫他起床了,不用婆婆送他上学了,他自己能行,我特别感动。”11月10日,张帅告诉记者,“昨晚,和儿子一起做很特别作业,就是学会感恩,我当面表扬了他。我很少表扬他,他特别开心。”

“今天是快乐星期三,我也很快乐,好久没有静下来和宝宝聊天了,今晚他给我捶背揉肩,让我整个人都轻松起来,揉了这么久,宝宝也没有说一个累字,我们又是拥抱又是亲,都笑得合不拢嘴。以后我不能再对他发火了,要多沟通、拥抱,少抱怨、指责,谢谢老师谢谢梅花姐姐。”

这是记者在张帅的朋友圈看到的一段文字,九宫格里是儿子给他揉肩、与他拥抱、一起开心的笑脸。

张帅说,他的工作是做商贸,经常不在家,“在儿子面前,我就像个陌生人”,儿子喜欢上他,是从有个星期三晚上他教他炒菜开始的。那天晚上,儿子还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洗脚、鞠躬,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辛苦了”。“我们特别感动。”张帅说。

乐爸乐妈:我们晒的是感动 

每天早上,记者在“梅花姐姐”的朋友圈都会看到关于“乐学、乐教、乐活”理念的感悟、警句或微信文章,“配图”总是那个大大的“乐”字。这个字是师生们一进校门就映入眼帘的雕塑,颜色是七彩的、形象是立体的、多面的,一如该校数年来一直倡导并实践的“乐学乐教”理念。

“每到星期三,我就控制不住在朋友圈截屏。”龚晓霞老师给记者转发了她收藏的数十张截屏的图片。她告诉记者,家长们都在朋友圈晒孩子的“作业”,那也是她和同事们最自豪最快乐的时候,“有时兴奋得失眠”。

杨雨婷的妈妈说:“快乐星期三,儿子教我做手工,就是车子,然后将电子档传到班级群里,很欣慰,自己又进步了一点,感谢!”

记者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看到,大家在点赞、评论,互相鼓励。有个家长的朋友评论说:“好羡慕你孩子,有一个这么让人放松的学校。”

杨雨婷的妈妈说:“以前我们在朋友圈里晒美颜照、晒美食、晒风景,现在流行晒孩子的作业了,这不是一道一般的作业,而是感动、感恩,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快乐的作业:不只是星期三

“快乐星期三,无书面作业日,制作小桔灯,不擅长手工的爸妈指导的作品就这个样子,但女儿觉得好玩极了。”李俊岜的妈妈在朋友圈说。

“今晚大厨显示自己的厨艺,自做的抓饼味道好,不错哟……”这是蒋思涵的妈妈星期二晚上发的朋友圈。

李俊岜的妈妈告诉记者,“那天晚上,看了朋友圈其他小朋友做的小桔灯,觉得有点惭愧,但是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白天找一个做手工很厉害的同事学了,第二天晚上又教孩子做了,他特别满意特别高兴。”

蒋思涵的妈妈说,她和孩子都特别渴望快乐星期三的到来,“常常忍不住,完成书面作业后,就一起做手工,教女儿学做家务活”。

“梅花姐姐”告诉记者,每周星期三,教师不能给孩子们布置作业是一项硬性规定,几年下来大家都做得很好。

“最好的作业是我们一起收获了快乐。”黄凯乐的爸爸说,快乐不只是星期三。他和妻子陪女儿做手工,仿佛回到童年了,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这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这是真的:还有这样的高材生

今年夏天,有个朋友告诉记者,他亲戚特别苦恼,儿子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催他去找工作,他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工作,整个暑假就呆在里看看电视、睡睡觉。每天早上,他妈妈不去给他穿衣,他就不起床。

“连穿衣这样的事都不能自理?”当时,记者不相信还有这样的母亲和儿子。这位朋友说,“这是她从小惯的,她一直陪读,从幼儿班陪到大学,她把陪读兼保姆当做了自己的工作。”

“梅花姐姐”也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女孩考进了一所名校,先后去8个社团,结果都没有社团要她。她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过关斩将,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没有进入社团,她一下傻了,这才发现,过去除了成绩好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这个女孩经常给有孩子的亲戚打电话发信息:“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成绩不是唯一的”“除了学习,还要有兴趣爱好,要快乐”……

“这两个故事并不是特例。”“梅花姐姐”说:“那些社团对她没有成见,因为学兄学姐要看你的口才、交际、特长,没有号召力、管理能力,怎么可以参与社团的管理?这个女孩的事对我触动很大,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人沟通,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无论拿到什么文凭,终究要进入社会生存、发展。”

学好吃好:孩子更需要快乐成长

“梅花姐姐”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女博士去公园相亲,刚坐下就因太胖裤子破了,立即要求妈妈打电话给介绍人,要求取消约会。多次相亲失败的她哭诉道:“都怪你妈妈,从小到大,你就知道给我弄好吃的,就知道叫我好好学习,除了读书我什么都不会,人家要找的不是博士,是女朋友是老婆……”

“孩子,你是最棒的。这句话成了那位妈妈的口头禅,但女儿并没有成为想要的自己。”“梅花姐姐”说,素质教育我们提了很多年了,但还是有不少人,包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和家长“唯分数唯文凭是举”,所以社会上那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才会那么火,他们没有看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除了就业创业以外,不管男孩女孩,他们步出校园后还要恋爱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学校和家庭应该教会他们,从自理自己的生活开始,会做家务、手工、煮饭炒菜,交朋结友,更要学会给予、感恩。

“这样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否则,即使孩子读到硕士博士,除了会考试成为学霸,但什么都不会干,于家庭于社会又有何用?”“梅花姐姐”说,孔子倡导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依然是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传承的理念。

陪伴即共同成长:收获快乐和感恩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别。”这句话是朋友圈里谈婚姻爱情被高频引用的句子。

“陪伴”一词在王梦涵爸爸眼里,是“共同成长”,他在朋友圈里说:“不一样的星期三,宝贝要我教她做菜,而今天是她教我玩魔方,我好开心,她当小老师了,我好有成就感。”

“宝贝教我学习速叠杯,他爸爸还写笔记哦,这是我们一家爱学习的表现吧!”

“宝宝洗碗,还说让老师一周布置这样的作业三次,我们大人是不是可以趁机偷懒啦,哈哈。”

“今晚没有书面作业,有温馨满足,真是难得。全班如果将这样的汇集成一本书,那一定很美。”

“今天下班,她唱了一首《格桑花》献给妈妈,听得我乐开了花。做完家务,他感谢婆婆天天放学后去接她回家,还做了感恩卡,孩子懂事了,知道心疼人了。”

……

快乐星期三,学生、家长、老师都喜欢,不少家长都说“在一起的时间好快”。

龚晓霞老师说,乐爸乐妈的快乐也感染了我们,孩子们热爱劳动,学到了自食其力的一点本领,让家长们体会到了做父母的幸福。

“美国快乐教育的创始人——斯宾塞提出了‘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的理念,快乐可以激活每一个孩子的潜力,让孩子乐学、出彩。”“梅花姐姐”说,从2010年建校以来,该校就倡导以“乐”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将学校办成孩子的乐园,让他们乐在课堂、乐在习惯、乐在成长,让师生乐彩生活,传递快乐,乐在其中。

后记

教得有趣,学得有效

青年时代,毛泽东、蒋介石都以曾国藩为偶像。有本曾国藩传记里却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家父要求他每晚读背一篇古文后才能睡觉。某夜,他摇头晃脑读到下半夜也没有记住,一个早已趴在梁上伺机下手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了:“太笨了,我都能背诵了。”他熟练地背诵一遍后,见笨小孩曾国藩已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气愤愤地摔门而去。

曾国藩的读书之苦,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古有“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也有“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经验”,而今有专家说“从来就不存在没有压力的学习,学习本来就不是快乐的”。

如何让孩子成绩更好?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乖孩子?诸如这样的提问,每个教师和家长都会面对,答案很多,各种概念和版本也很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赏识教育”“学习必须有压力”“学习不总是快乐的”“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等等。

“‘学校减负、社会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仍比比皆是。”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撰文说,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减负,减掉那些低效的、与学生不匹配的学习——做到教得有趣,孩子才能学得有效,让孩子从“他主”学习提升为“自主”学习,从“为他人学”到“为自己学”。

空港新城小学将“乐”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让孩子、家长和教师都乐在其中,与洪明先生提倡的“教得有趣,学得有效”不谋而合,而且还收获了很多“附加值”:快乐、感恩,以及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从而促进学校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古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在我们印象里,“老师”“校长”这样的字眼,言下之意多多少少有“严厉”的意味。

在空港新城小学的朋友圈,孩子、家长、老师以及教育管理者互相由衷地点赞,对校长有“梅花妈妈”“梅花姐姐”的昵称,这本身就说明,快乐贯穿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如果小学、中学、大学都将“快乐”作为教育的必有“元素”,未来孩子们进入社会也会是快乐的,因为他们被植入了快乐的“基因”。

(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微信:W90943117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