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魏瑞金:《模糊的记忆之十 摊煎饼》

【总第038202期】


模糊的记忆之十 摊煎饼

                 

作者:魏瑞金
五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就会烧制陶鏊(aò)摊煎饼。
鏊子,在《说文句读》的解释是:“面圆而平,三足高二寸许,饼鏊也。”
古人对煎饼的制作也有详细的描述,如清代蒲松龄的《煎饼赋》。
童年的我,爱吃娘摊的煎饼,煎饼也伴随着我的童年。
我是闻着煎饼香出生的。这是长大以后得知的,有个给我算卦的,问我的生日时辰,母亲说我出生在凌晨,具体时辰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可以帮助推算一下。
我出生后,奶奶就用石磨忙着推煎饼糊子,等推完两"三盆"(盆的大小规格,比二盆小)糊子后,天就开始放亮了。把阴历换算成阳历,再查出潍坊当日的日出时间是6:20,而天放亮时,太阳在地平线下18°,而太阳每升1°需要4分钟,从日出前推72分钟是放亮时间,确定为5:08,而用石磨推两"三盆"糊子,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这样我出生的时间为3:08分,也就是寅时。
家乡制作煎饼的食材,主要是地瓜干掺上玉米,有时也放一些小米或者黄豆。
第一步就是泡粮食。先把粮食淘洗干净,再浸泡数小时,中途还要换水,推磨前再将地瓜干切丁便于研磨。
再穷的人,家里都会有爿石磨。推磨时,把穿在磨棍上的绳套、挂在磨拐子上,磨棍的前头支在磨的侧缘,就可往前推了,一般要两根磨棍俩人推,一人需要添加粮食、收磨糊。大包干前,有时也用驴拉磨,再后来就用上了机磨。
摊煎饼时,母亲就在过道(门廊)处,支好鏊子。这里遮风避雨,也利于烟尘的扩散。鏊子的后腿要垫的高一些,便于摊薄和拨灰,工具有耙子、铁勺、炊帚、油罐、油搭拉、(抹油布)盖垫。
母亲坐在蒲团上摊煎饼,七口人吃饭,一摊就是大半天,我就帮她抱柴火,她曾给我烧过地瓜,还在带火星的热草灰里用"四鼻罐子"闷黄豆,闷带鱼头,闷咸辣菜疙瘩。在那个年代这些也算美味了。  
有的摊煎饼不用耙子,而是用木刮子,还有些地区,把煎饼糊磨的稠一些,在热鏊子上滚摊。
煎饼一般是秋冬春三季吃,而夏季易长绿霉菌不好保存。
大集体时代,煎饼虽不算美食,但比吃地瓜、窝头要好些。
过年时,除了初一破五吃饺子外,其他日子多数吃煎饼,春节前,母亲都摊几百张煎饼,润软、叠好,转圈码放在水瓮里,盖上塑料布,再压上盖垫,放在冷屋背荫处,能吃半个月也不坏。每次取食时,都有一股浓浓的谷香味。
那时家乡的学子,大都要走读或住校,有的需带一顿午饭,有的要带一星期的干粮。主要是带煎饼,为了防止煎饼丝闹(腐败),学子们就将煎饼挂在绳上晾,也算宿舍里的一道风景。
我吃煎饼一般愿冷食,卷着大葱、虾酱、虾皮吃,越嚼越香。蒸一下吃,咬起来软、糯,改善生活时,就烙韭菜煎饼盒子吃。
临朐人爱酸煎饼,就是让生糊自然发酵,因易感染霉菌,经常吃对健康不利。
爱吃煎饼卷大葱,体现着家乡人的豪爽劲,抗战时期,沂蒙山人民摊煎饼当军粮,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送煎饼慰问子弟兵,支援了抗战和解放战争。
蒙山脚下的平邑有个油篓村,整村的青壮年人,有股祖辈车轮滚滚支前的劲头,带着电鏊子、木耙子、铁锵子去闯荡上海滩,年收入超20万的比比皆是,过上了有车有房的富裕生活。
2017.11.30凌晨于潍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名利随缘慎追逐,升迁进退两相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0)

相关推荐

  • 时光深处,煎饼飘香

    <舌尖上的中国>关于沂蒙煎饼的报道,让这粗陋的下里巴人,一下成为阳春白雪.可无论今天市面上的煎饼多么光鲜,荧屏上的煎饼多么艺术,那纯粹的.带着母亲温度的煎饼,已随母亲去了天国,偶尔于时光深 ...

  • 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有一句话说,"到不了的地方,都是远方:回不去的过往,都叫故乡." 故乡是一方安静的水土,小河清澈,炊烟袅袅,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故乡,是由各种符号构成的:炊烟.老树.小桥.水井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夫敏《卷起煎饼想起娘》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容美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散文在线,中 ...

  • 美食故事(音频)丨汪会芝:儿时的记忆-摊煎饼(山东平邑话)

    后来, 吃过很多美食, 可记忆中的味道, 总是无可替代的 提起山东的特色吃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煎饼卷大葱.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山东人都爱吃煎饼,也不是山东所有的地方都爱吃煎饼.但是,巧了,俺们就是那部 ...

  • 【我的乡情180】梁继志:石磨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石 磨 梁继志 故乡鲁西北平原上的石磨,那一道乡间的风景跟随着时光的脚步,早已走进岁月的深处,远离了我的视线,但那上下磨盘有节奏的声音,好像一柄无形的小锤,时时敲打着回望的心灵 ...

  • 「往事记忆」我那推来推去的童年

    文 | 崔方春 如今,碾磨这种用石头做成供农民加工粮食的工具,已渐渐从人们的生活视野中退去,成为只有在民俗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物件.即使在乡下,现在的年轻人看到它,也不晓得其如何使用了.但它们却伴我走过 ...

  • 老家印象(一) 母亲的煎饼

    每次回老家,都要来看看自家的老房子,总觉得有些割不断的东西在召唤着似的. 其实,老房子在好多年以前就已经转给别人家了,但那些留在心底的记忆是不会随着一起转过去的. 老房子在当年还是有些辉煌的,青砖的墙 ...

  • 魅力太行 ‖ 最难忘的美食——小鏊煎饼

    文/马成丽 前几天去菜市场买菜,竟然发现有卖小鏊煎饼的. 那黄黄的颜色,淡淡的香味,圆圆的煎饼,直勾引我的馋虫,刺激我的味蕾,好像所有的煎饼都是有魔力似的,就鬼使神差地停下来,买上它几个,迫不及待地美 ...

  • 【三秦文学周末特刊】孙苇:【那段被石磨碾压过的岁月】(纪实散文) ——乡土文学系列之二

    征文请点击: <三秦文学>第二届 "情满中秋●月满圆"征文启事 那段被石磨碾压过的岁月(纪实散文) --乡土文学系列之二 作者:孙苇 睡梦中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q ...

  • 烙煎饼

    小时候,在我们沂蒙山区,"家家支鏊子,户户烙煎饼". 家家户户都有个铁制鏊子,六十厘米左右的直径,圆圆的,正面凸起,背面凹陷,三条腿做支撑,形似大龟大鳌而得名. 和蒸馒头烙饼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