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姜思学:《齐鲁纪行》(四)
【总第026001期】
拜谒泰山
去拜谒泰山是久藏心底的夙愿,曲阜仰圣即毕,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前往泰山。
翌日清晨,我们一行便乘车前往泰山脚下的泰安。
泰安属地级市,北依济南,南临曲阜,东连临沂,西濒黄河。从曲阜北上拜谒泰山并继续北行去济南看大明湖,泰安是必经之地。
到了泰安,我们并没有急着去登泰山,因为要看日出,所以商定晚上出发。选个酒店住下后,美美的睡了一觉,剩下的时间正可做些登山准备。
晚上十点,我们从红门开始步行登山。
红门是传统的或说经典的登山路线,历代帝王封禅泰山走的都是这条路线,孔子登泰山也始于红门。步历代帝王和孔子之后缘此登山固然没有什么寓意,因循而已。
称确是真的,尤其夤夜登山,四围一片黑暗,实在太“幽”了!一般而言,登顶时间约四小时,体力好的两个多小时即可登顶。我们一行,马健体力稍弱,所以登顶时间用了六个小时,看到两个女孩子嗖嗖地从我们身旁经过,相信两个多小时登上玉皇顶,此言应该不谬。
行至回马岭,山路突然陡起来,攀登也愈吃力。回马岭——顾名思义,马儿或骑马至此已经上不去了。我们中也有一个“马”,国毅兄开老马的玩笑,让老马打道回府,我说,此马非彼马也,且一个“健”字,总也得名副其实。事实证明,“健”字果然起了作用,不仅登上了岱顶,下山还比谁都快。只是可惜了,老马不是一匹上山的好马,却是一匹下山的快马!
回马岭确有故事。清宋思仁编写的《泰山述记》中记载:“回马岭,重岩叠嶂,一名石关,应劭谓之天关,至此马不能行矣……相传宋真宗回马处。”
故事的真实性姑且不论,乾隆到此却并未下马。乾隆《回马岭》诗曰:
昔人回马地, 进马跋岩扃。
夫子有明训, 功毋一篑停。
诗写于乾隆二十二年,镌刻在回马岭西的山崖上。意即宋真宗骑马登山至此回马,而自己却依然骑马而上,嘲笑宋真宗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大有踌躇满志舍我其谁的意味。
但在民间文学中,却把“回马”一事安在乾隆身上:
乾隆游泰山,知县对乾隆说:“圣上登泰山,下官等无不逢迎,只是泰山要饭的多,圣上要一路施舍小钱,下官恐怕钱不够用?”乾隆一听大怒:“朕乃一国之主,难道几个要饭的还难得住我吗?好!你用麻袋装上几袋,一路施舍即是!”
翌日,乾隆行至岱宗坊,向北一望,路两旁要饭的无边无际,不久,钱就施舍光了,虽然随舍随运,但总是不够!县令只好报知乾隆。乾隆听了,再往北一望,路旁要饭的一个挨一个,简直寸步难行。只好长叹一声,拔马而回。
县令觉得奇怪:为什么今天要饭的这么多呀?第二天天刚亮,他便亲自跑去查访。到了北山坡一看,一棵草上顶着一个制钱。这时,县令才明白,这是泰山老母嫌皇帝高傲自大,叫泰山的草都变成要饭的,看看你乾隆有多大本事,能施舍得过来?因此,乾隆被迫拔马而回。从此,这个回马的地方,就叫“回马岭”。
为人,即或皇帝也不能太牛皮呀!
过了回马岭,便是“逍遥三”——三里左右的坦途,金庸武侠小说有“逍遥三”剑法,据说出处于此。
逍遥三后便逍遥不起来了,泰山最艰难的登临处“十八盘马上就到了。
从对松山谷底至南天门的一段山路叫“十八盘”,神话传说中,“十八盘”是泰山神碧霞元君身边的一名武将王灵官手持一条火雷金鞭抽出来的。因此,能否登上泰山,当地曾流传着一句“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我们没拜,当然,当时也不懂!
十八盘还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说,全程79盘1633级。低处的为慢十八,393级;中间的是不紧不慢又十八,767级;高处的473级为紧十八盘。三个十八盘,不足一公里,垂直高度却有400余米,仰角70到80度。
登上紧十八盘天已渐亮,回望中,云气已从谷底涌来,清晰可见它从身边飞逝而过,“决眦入归鸟”没有见到,但“荡胸生层云”确是身临其境了,脑际中忽然产生这样的想象:当年的杜甫是否也在紧十八处,面对着丝丝缕缕飘飞的白云,吟诵出那传唱千古的名篇佳句呢?
十八盘尽头就是南天门,也叫“三天门”。由下往上仰视,一幢故宫似的红楼,横亘在紧十八的尽头,沉雄稳重,肃穆庄严,确如传说中的天上宫阙。
及近,则见拱形门顶端大书“南天门”三字,拱形门左右则各书一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南天门”三字,神话传说中为九天玄女骗得王羲之用炊帚所写;联语气势磅礴,一仰一俯,吐纳天地,应是高人所书。但白云黄鹤,杳冥无迹,遗憾了!
登上岱顶,时间刚好四点,离日出还早——这一时节,日出的时间约在四点五十分左右。山顶很冷,我和晓东花十元钱各租了一件军大衣,并穿军大衣坐在泰山顶上拍了一张登顶照片,似乎想找些“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惜,真的不如杜甫,一点感觉都没有!
但泰山观日出却是偿了多年的夙愿了。听当地人讲,并非登顶泰山的的人都能得偿夙愿,大多人都很难看到日出,有些人三次五次登上泰山都与日出无缘,甚至住在此地的一位泰安人告诉我们,他二十年间都没能看上日出。
不过,我们很幸运!四点四十五分,我们齐齐向东方望去,苍茫云海间,明快的颜色迅速地涌动着,象丹青巨匠将调色大笔饱蘸浓吸,然后勾圆一幅光芒四射的天地大画。时间无多,这幅大画便完成了,及至磅礴欲出的时刻,更觉动感十足,太阳似乎在跳跃着,几个跳跃便涌出云海之上,但光芒似乎并不耀眼,倒是把附近的云海染成绯红和橘黄色,放眼看去,已觉颇为壮观了!
我们并未如少年般的跳跃和欢呼,而是沉浸在泰山日出何以让人们如此迷恋和崇仰的神思中。
根据《文献通考》所说:泰山,“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终始之地,阴阳交泰之所”;另据《晋书·五行志》的说法,繁体的“東”字,就是太阳在树木间冉冉升起之意。泰山为东岳,自然泰山日出蔚为壮观喽!
屹立于东方的泰山主生,又是盘古创生天地万物后头颅所化,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率从,就可想而知理所当然了。
孔子对泰山同样崇尚有加,并开启了泰山与名人结缘的先河。明代《泰山志》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自孔子后,历代文人名士都争赴泰山,仿佛登上泰山,就具有了“小天下”的胸襟气度。有无胸襟气度不说,在孔子的心目中,山道和人道一样,愈崇高,则心胸愈广,眼界愈宽。
孔子有两首名世的诗歌,《龟山操》不去说它了,《丘陵歌》则是一首专门吟咏泰山的诗歌:
登彼丘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涕霣潺湲。
诗的内容虽然悲观些,但对泰山凝聚仁道的肯定和诗歌本身的艺术水平还是应予赞赏的。
咏泰山的诗很多,杜甫的《望岳》诗写得最好,饮誉千年犹独冠群芳。
上泰山难,下泰山也不容易。三个十八盘,陡的让人心惊胆颤,相比上山更有险象丛生如临深渊的感觉。下到中天门时,晓东的两条腿都快要罗圈了!马健或许因了回马岭的缘故,下山“四蹄”翻飞,将我们远远地甩在后面,晓东“大骂”其不仗义。仗义也罢,不仗义也罢,人已经没影了,由他去吧!我们几位索性乘缆车“飞流直下”了!第一次坐缆车,感觉还真舒服。
姜思学:一九六二年生人,黑龙江省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科带头人。现供职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哲学,哲学史,周易概论等课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华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