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汉代古玉的真假的窍
汉代玉器重视立体化效果,造型表面不以规律性纹样进行部位区分,而是以凹线区隔,以弧面表现头部,躯干及股体,属于“凹弧面”立体校法。
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以及玛纳斯碧玉和少量的岫岩玉、蓝田玉、水晶、玉髓、玛瑙等。和田玉玉料主要来源于玉龙喀什河,为和田籽料,其时山料因条件不具备尚未开采。
汉代的圆雕动物形玉器高度写实,造型准确,形神兼备,特别是在眼睛、胸腹、腿跨等部位的表现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眼眶常用斜刀技法雕琢,以将眼珠凸出;胸腹部饱满,雕出隆起肌肉;腿、跨轮廓以大斜刀勾勒,显现了较强的质感。动物的腮部、胸部、腿弯处体毛等细节多以大量整齐的平行短直阴线表示,这些阴线皆由尖 端刻具琢成,阴线边缘有毛茬,其中细长而连贯者,即游丝毛雕,线纹纤毫毕现,飘逸连贯,富有张力。
出土的汉代玉器数量和种类很多,科学价值大大超过了传世品。出土玉器较多的是一些汉代诸侯王及其亲属的墓葬,如广东广州南越王墓(见西汉南越王墓玉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河北定县中山怀王刘修墓、简王刘焉墓、穆王刘畅墓、北京市大葆台广阳王夫妇墓、江苏省徐州楚王墓、河南省商丘梁王墓等。此外,还有一些汉代窖藏也出过精美的玉器。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
汉代玉器的动物形象不但继承发扬了战国时期的造型和气势,并且多以一种流动的速度和饱满的情绪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汉代的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和高浮雕的陈设艺术品,往往这类作品玉质极好,琢磨精细,造型优美,在中国的玉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代玉器出现了许多反映平常生活的题材,以玉雕牛、羊、鸟、龟、熊等为最常见,开始走向写实,并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典型的如卧牛,丝丝入扣地刻画出牛儿辛勤劳作后疲倦慵懒的神态。这种自然主义的写实表现手法,特征化的传神刻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