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搞完一件大事的基础性工作!

文:里海(公众号:fengkuanglihai)

历时三个月,终于完成了能力圈内的企业的分类工作,一共160家。完成这个工作最大的意义在于,有可能会让我把投资中的“频率”这个因子用起来。其实如果是我全身心扑在这个事情上的话,一个月应该可以搞定,不过因为我主业是带小孩玩,所以只有见缝插针地做这个事情,陆陆续续的拖了3个月才搞完。

第一是基础性工作中,所有的事情都能外包,但“判断”这个工作无法外包。

有人说为啥研究公司需要你亲力亲为,不能让别人做吗?说实话,我能够外包的,已经全部外包了,但在判断这个阶段的工作上,却无法外包。因为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分析文案等,这些都属于标准化的模块,只需要投入时间即可,但最终的判断却是艺术性很大,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东西,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出来。而判断这个点,就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认知,说白了,就是区别了人的水平的不同。因此,一家公司到底分为一类还是二类,这完全就是我通过阅读分析客观的材料,例如研报、年报等,我自己做的主观判断而已。而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可能就会有另外的结论。因此,在判断这个环节,我再也无法外包了。

大部分人混淆了研究和判断,认为研究牛就是投资牛,这完全就是两码事,哈哈哈!例如,我会认真阅读券商的卖方研报,因为他们的研究功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肯定是远超我,但对于最后的结论我是不会无脑相信的,而是自己独立判断。

不过,在这么短时间内,我一个人独立给这么多企业分类,如果要完全完整地阅读完所有的资料再分类的话,是完全不可能的,我自己有我特有的一套快速筛选模型,而这个,则是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其核心就是抓住“变化”两字,通过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料来初步判断公司当前的概率和赔率,最后做出结论。

第二是分类的目的在于让未来的跟踪更具有目标性,最大效率利用自己的时间。

我把公司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1-4类的跟踪,其中1类的公司很有可能近期会出现买点,可能会出现高概率和高赔率的机会,所以需要最紧密的跟踪,投入大量的精力;而2类跟踪则是公司还不错,但赔率和概率两个因子中,其中有一个可能不是那么好,短期内不会出现很舒服的买点,所以跟踪力度稍弱一点;而3类跟踪的公司呢,是公司并不差,但也不能谈上好,赔率和概率暂时都不具备,这类公司就需要等待一个大的变化,催化两率的变化,因此,这类公司就跟踪下定期公告和重大公告,掌握公司的重大动态就行了;而4类公司则是现在看起来非常差,很多都是渣渣公司,看啥啥不行那类,不过这些公司完全放也不行,万一哪天来个重大重组呢,你说是不是?因此,这类公司,一年瞟过两三眼就行。

如果不给公司分类,那么,160家的公司,我是不可能能跟踪这么多的,而一旦分类之后,就有可能了,而且长期跟踪下去,这些公司就越看越熟悉了。

1类跟踪可能就几家,但要投入60%的精力跟踪,2类跟踪数量也不会太多,投入25%的精力,3类4类数量最多,却只需要投入15%的精力。

第三是频率这个因子应该可以大概率的提升长期收益率。

在“常识、概率、赔率和频率”的投资体系中,所谓的常识就是通过一般性的,不用深研的一些内容来进行判断,而概率则是公司是否出现变好或者是变坏的变化或者是潜在性的变化,而赔率则是这些变化出现后,股价上涨或者是下跌的空间有多大。如果有效地掌握了上述三点,则可以对一家公司做出比较正确的抉择,到底是买入呢还是继续等待。我们通过常识来分析公司的概率,通过位置来判断公司的赔率,到了高概率和高赔率的点,则要重锤下去。投资当中,要赚大钱的话,就是要在高概率和高赔率的点上重锤才行,否则就没办法赚到大钱。

而一旦掌握好概率和赔率的因子,如果能够切入频率这个因子的话,则可以很有效的提升投资的收益率。

因为,如果自己持有的一家公司,逻辑开始演绎了,股价也涨了,那么,这个时候就叫作概率开始慢慢降低,赔率也开始慢慢降低,从高概率、高赔率变成了中概率、中赔率了,一定时间内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和上涨的空间在减小,如果这个时候你手里有另外一个股正好处于高概率、高赔率的区间内,则就可以切换过来,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投资收益率。

我去年做得最好的一笔切换,就是50卖了榨菜,9块切入鲁西。如果我持续坚持拿着榨菜的话,100万现在还剩60万,而切换到鲁西去,则已经变成了200万。其实当初做出这个抉择,也是通过动态的概率和赔率评估后,做的切换而已。

能否把频率这个因子用好,我个人认为,区分了投资中“优秀”和“卓越”。不过,要切换的话,那么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让你敢于重锤的标的出现,所以,这就是我要建立一个动态的分类的跟踪库的重要原因啊。

不过,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概率、赔率和频率”这三因子,千万不能搞错顺序,如果抛弃“概率和赔率”,盲目来搞频率,就成了普通散户的追涨杀跌,快速亏钱。而只有把“概率和赔率”两者搞明白了,才有资格去探索“频率”。

第四是这个工作需要继续深化下去,目前只是做了最基础的事情。

虽然我花了三个月时间把160家公司分类了,但说实话,这仅仅只是基础性的工作,对这些公司有印象而已,完全还没有达到可以抉择的那个阶段,因此,后期我就会根据我分类的结果,对公司进行第二次的梳理,当然,首先着力的,就是第一和第二类的,毕竟这类公司是在近期最有可能出现买点的公司。因此,这下一轮的跟踪和分析,肯定就是着力在第一二类的,就不像初次分类这种,所有公司都是平均分散精力。

这样坚持下去,按照分类进行不同力度的跟踪,慢慢的,每家公司就越来越熟悉,当一家公司的买点到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很重要的直觉,可以重锤了,长时间的跟踪和等待,就是为了这个时候锤下去。只有保持足够的跟踪力度,才能在公司的变化被市场发现的时候,在行业的风来的时候,心里有底敢于重锤下去,否则心里是完全没底的。

最后再说一点有些读者反应我的文章不怎么好懂,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怎么好懂的话,那就对了,如果你能读懂了,那就说明要么你是老读者,长期看我的文章,要么说明你的功力非常的深厚了。绝大部分散户是希望能看到每天解盘,预判短期的市场走势,直接说代码的文章。但说实话,投资是个反人性的东西,你最喜欢看到的内容,就是最没价值的内容,一定要和大部分人看的、想的不一样才行,否则是没办法在这市场里赚钱的。解盘,预判短期走势,真的,屁用没有。看一些深度文章,通过道和术的层面建立属于自己的复利认知体系,才是永恒生存之道。例如本篇文章,就是干货精华嘛,哈哈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