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读书会|海莲小姐,你能想得到么?
。。。缘起。。。
国庆小长假开始了,朋友圈里又在晒吃晒喝晒山晒水,与往年一样毫无新意,百无聊赖之际,老马的读书分享群的群主说话了:
各位朋友,国庆中秋长假来临,咱不能光吃光玩儿。抽空读点书,写点读书感想或笔记吧。字数不在多少,发到群里讨论,对于期间活跃分子或深刻分子,群主将赠藏书一本(保证是好书),如何?
这个群里的人都知道群主老马是个藏书丰厚的人,手里有很多好书,他说的好书就一定是好的。于是,大家纷纷响应,并对赠书有了许多美好的期待。不到半天的时间,徒弟于晓萍(网名)就交上了第一篇读书笔记,如下:
按照传统习俗,出了月子要回娘家,于是我带着宝宝搬到了离婆婆家仅有500米之远的娘家小住。正是因为嫁得近,回家看望爹妈总是匆匆探望匆匆离去,再住闺房已是六年后了。
两个笨重老式的旧书橱依然在,一排排少年时读的书静静站立着。扫视一遍书名,都很熟悉,可是大部分书的内容已全然忘了:《漂亮朋友》,我还记得这本书是初中同学送的,当时读完非常喜欢,现在一点内容也想不起来。贾平凹的《白夜》是我高中读的书,虽然情节还记得,可作者的写作手法、叙事风格我也一概不知了。还有一些书,当时读完就觉得不好想着扔掉,到现在也没扔,白白占着一席之地,还拉低着其他书的档次。
我正盘算着趁这几日住着,给我的书橱来一次大清理,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想法原来是受了一本书的启发!就是前些天读的《查令十字街84号》,都说这本书是爱书人的“圣经”,看来我已然被它洗涤。
美国的海莲.汉芙在寄往英国查令十字街84号一家古书店的信中,提到了很多她对读书、藏书的个人态度和原则,居然戳到了60多年后大洋彼岸我的点。细细回想起来,共鸣有三:
其一,大多数人都是买书——看书——藏书,海莲.汉芙却是图书馆借书,看得好再买来藏之,而且对书的装帧、封皮设计、译者多有挑剔。这样她的书架上为数不多的位置上就都站满了好书,且件件都是精品。当时读这一段时我是拿笔勾勒了的,多年前我也曾四处搜寻三毛的全套书籍,想找一套封皮设计的满意的,替换下家里已翻旧翻散了的那套,但一直未能如愿。也许执着于封皮、装帧这些东西是矫情了,但当面对书橱里的书会萌生出盘点后宫三千佳丽的感觉,对自己的“妃子”有衣着、外貌上的要求,也没什么不对吧。
其二,海莲.汉芙对待藏书是反复翻看的,书的内容已烙印在她心里,只不过还要视觉上的把玩与品味。这点太让人佩服了,审视自己,却是“一遍过”,读完之初还能有些许感慨,过一阵子只剩朦胧一个感觉,再过阵子只有“这书我看过”而已了。海莲.汉芙更喜欢买旧书,尤其是被前人标注了的写满感想的旧书,“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我也曾流连于旧书摊淘一些被标记了的沧桑感的旧书,出差去北京传媒大学就一定要去它西门外那间旧书店背一行李箱回来。不过现在的旧书虽为二手,书中有标记的却寥寥,又或者书中标记的字写得比较难看,读之略感“隔应”。若是淘得写有一手好字又思想相通的旧书一本,那真是如获至宝!
三,海莲.汉芙对待烂书毫不留情,对不经常读的书也能狠心扔掉,这不禁让我对这个女作家心生敬佩,何况她还是个穷困潦倒的人。我是做不到的,无论多烂的书,只要花钱买了就放在书橱里,哪怕一翻不翻了,连杂志都如此,如果书橱会说话,那它们一定叫苦不迭。
今日冒出清理书橱的决定,真得感谢海莲.汉芙。“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查令十字街84号》,除了那20年书信车马慢的情谊,还整理了我的书橱和生活,海莲小姐,你能想得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