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很暖 他们很美——4个小故事感受他们的坚守……

滴水穿石,平凡大爱。

一场疫情,让我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不易;一份坚守,让我们明白了医者仁心的使命。当疫情防控升级时,他们可能要守在医院3天2夜,他们或许每天要挥臂千余次,他们可能扮演“五重角色”,他们要和“战友”并肩对抗病毒……你永远可以相信他们,寒来暑往,初心依旧。

在江苏盛泽医院,那些穿着无形铠甲的“白衣战士”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华云芬引导群众打开苏康码。

华云芬:她守在医院3天2夜

在发热门诊里,华云芬和一名年轻的小伙面对面坐着。一边是途经高风险地区、正在闹情绪的市民,一边是江苏盛泽医院预防保健部的资深护士。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到1米,也许很危险,但是很温暖。

“不用紧张,我需要你的配合。”华云芬说第一句话时,小伙不说话。“麻烦你出示下苏康码和行程轨迹。”华云芬继续说,小伙答:“不会弄。”华云芬选择手把手教他。“因为你发烧了,需要挂号。”小伙说没有带身份证,华云芬立即联系工作人员,为小伙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挂号。“你放心,你需要做什么,我们都会协助你的。”……慢慢地,小伙开始配合华云芬的工作。华云芬用自己的耐心和专业,让原本冷冰冰的诊室变得暖意浓浓。

发热门诊是所有发热患者就诊的地方,在特殊时期,危险自然不言而喻。华云芬负责发热门诊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现场协调发热人员处置、追踪发热人员检测结果、追踪隔离人员去向、疫情防控情况统计、发热人员去向跟踪汇总等。她还要收集汇总各类防控工作数据,做成报表,每天按时准确上报……

虽然是优秀的“协调员”,但发热门诊需要一线护士的时候,她就像一个“救火队员”,总会第一时间顶上去。特别是7月21日以来,发热门诊的接诊量突增,华云芬二话不说,全副武装,穿梭在门诊内,守在医院3天2夜,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提起辛苦,华云芬笑了,说大家都很辛苦。“比自己更年轻的护士们从早忙到晚,为了少上厕所,都不敢多喝水。我这个老大姐,还有什么理由不往前冲呢?”

华云芬的“不着家”,让还在读高一的女儿有些“意见”。在3天后,终于见到母亲的她,调皮地说了句:“妈妈,你再不来,我都要自闭了。”华云芬的眼眶立刻红了,心里一酸,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妈妈,我是和你开玩笑的,你来了,我终于可以和你好好说说话了,我很想你。”华云芬笑了,眼眶里还含着泪水。

第二天,华云芬早早出门,看着懂事的孩子,她的身上充满了力量。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非常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我的嘘寒问暖,非常感谢和我一起奋战的预防保健部的小伙伴们。有你们的陪伴,虽然身体很累,但心里是暖暖的。让我们一起加油!加油!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

陆艳华在为群众注射疫苗。

陆艳华:她每天挥臂千余次

小小的接种区域内,摆放着电脑、接种机、小冰箱等。这几平方米的区域,便是陆艳华每天忙碌的地方。

陆艳华,江苏盛泽医院呼吸内科护士。去年,她前往武汉支援。今年,她自愿报名,在接种一线日夜坚守。

陆艳华的手脚很快,一分钟便能完成一人的接种。虽然是短短的60秒,却要完成从扫码、取药、起瓶盖、抽药、消毒、排气、注射、拔针到最后按压的所有动作。接种完毕,陆艳华还会仔细地告知每一位接种人员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对于陆艳华这位“老兵”而言,这些动作早已熟记于心。为了节约倒水的时间,陆艳华还特地买了一个2000毫升的大水杯。说着,她喝了一口水,笑着说:“别看喝了那么多水,全都出了汗,一天下来很少上厕所。”

“每天没有固定回家的时间,只要有疫苗,再晚也要接种完。”陆艳华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她在接种时动作很轻柔,这源于6岁女儿的一句话:“妈妈,你又要去打针了,记得一定要轻轻地打哦。”

最晚一次,忙到晚上近10点,整整一天,接种疫苗共计550多人次。接种疫苗时间长了,肌肉的酸痛难以忍受,再加上久坐,陆艳华的颈椎酸疼得厉害。

在采访过后,记者跟着陆艳华去了一趟康复科做理疗,看着她满肩膀的针灸针,颇让人心疼。

让人感动的是,坚守的背后,不断上演着医护人员和市民之间的暖心故事:一位阿姨看到陆艳华不停地在讲解注意事项,嗓子有些沙哑,从布袋子里拿出了一个梨塞给她;接种点的8台空调24小时不停地作业,制冷效果不太好,一位大叔拿起工具免费清洗;20岁的小伙子在接种疫苗前献了血,手臂上的针眼还十分明显……

“我觉得特别感动,梨特别甜,空调的风更凉爽了,人间更有大爱了。”陆艳华说。

记录陆艳华的故事,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有接种疫苗热闹的场面,还有和陆艳华一样的所有工作人员,来回摆臂忙碌的画面。她们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她们一刻不停的背影依然美丽动人。

趁着间隙,赶紧吃一口晚饭。“今天吃饭有点早,还热乎着呢。饭菜挺香。”此时,墙壁上的时钟显示19点。

检验师合影。

蔡辉:他和战友与病毒作战

采访蔡辉时,已是傍晚5点钟。他刚刚从江苏盛泽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出来。已经连续奋战了近10个小时的他满脸疲惫,顾不上湿透了的衣裳,坐在凳子上休息了1分钟,然后拿起一瓶矿泉水,一饮而尽。

“休息一会,待会还要进去,这些天送来的样本太多了,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还要进去,那什么时候吃晚饭?”面对记者的疑问,蔡辉笑了笑说:“大概晚上11点吧。”“这已经不是晚饭了,是夜宵了。”听到记者这么一说,蔡辉回答:“最晚的晚饭是凌晨3点,真是晚饭夜宵一起吃了。”

其实不光是蔡辉,沈静、沈煜轩、李维维……江苏盛泽医院检验科的三十余名工作人员都是连续奋战,日夜坚守。他们已经数不清多少个日夜在医院度过,但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就算是通宵也要做完每一个样本,因为我们这一道防线,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不能有一点的纰漏。”

实验室有3个房间。第一个是试剂准备室,第二个是核酸提取室,第三个是基因扩增室。其中第二个房间风险系数最高,检验师须进行三级防护。每个房间的数道工序都由若干位检验师完成,检测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求精准,每一步也充满了风险。从进仓到出仓,往往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

7月21日以来,核酸检测样本从每日的800份增加到2400份,后面的几天更是突破4000份。叶莉雅是实验室里众多女检验师之一,虽为女儿身,但已锤炼成了铁娘子。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的她,摘下口罩的一瞬间,脸上满是勒痕。

“这哪是女孩的脸哦。”江苏盛泽医院检验科负责人陆峰泉心疼地说。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的孩子,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这位老大哥十分不舍。在他身先士卒的带领下,科室每个人都“辛苦并快乐着”!他欣慰且自豪地说:“咱们这团队,没有一个退缩,甚至会抢活干……”

“就是姚沈明跟我抢着干。”蔡辉清楚地记得,那一天自己值班。当他到实验室门口时,姚沈明刚刚出来,他已经在里面奋战了15个小时。就在这个时候,又送来了400多份样本。蔡辉喝了口水,准备穿好衣服进实验室时,姚沈明已经抢先一步进了实验室。“省得再脱衣服了,我来吧。”蔡辉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团队,奋斗不息,战斗不止。

去年10月22日,同为检验师的严寒飞和朱琪晨结婚了。按照计划,两人要请假一段时间去度蜜月。当看到大家都在忙碌,两人决定取消蜜月。今年,朱琪晨怀孕了,但是“不称职”的老公依然坚守一线。

尽管通宵达旦工作,但是“采样小分队”送来的样本箱不一会儿就“堆积如山”。检验师们一如既往地坐在操作间里,如同定格一般,不知疲倦地进行着一批又一批检测。

“进入实验室时还是黑夜,一出来,天亮了,阳光多美啊。”陈计刚靠着墙壁看着窗外的朝阳,同事偷偷地拍了照,取名“阳光很暖,他们很美”。

宋丽丽(右一)在查房中。

宋丽丽:她扮演“五重角色”

在同事的心里,宋丽丽是劳模。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在岗;别人需要找人值班的时候,她能上;别人有事寻她的时候,她随叫随到。

在病人的眼里,宋丽丽很尽责。每天,她都会提前到岗,在查房前先去看看病人的情况;她总说:“病人在我这,就要想办法给他们看好。”

宋丽丽是江苏盛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初见时,只见是一位纤细身材的大夫。细聊时,才发现,这位女大夫去过武汉支援,对于自己热爱的科室和工作,如数家珍。小小的身躯里,是深受百姓爱戴的“白衣战士”。

呼吸内科是疫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作为科室主任医师,宋丽丽自知身上的责任。去年2月,宋丽丽参与了24小时值班,作为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B组的组长,她要负责医院发热门诊疑似患者的研判工作。临近午夜12点,宋丽丽接到院领导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支援湖北。没有半点犹豫,她果断志愿参加前线防控工作。

“去一线不害怕吗?”宋丽丽说:“我是呼吸科医生,我了解这类疾病,我在一线,感染风险最小。”

今年7月,当疫情防控再次升级时,她几乎每天奔跑在医院的各个角落。

“病房和门诊是每天必去的地方,有时还要帮同事顶班。”宋丽丽翻开自己的备忘录,一周内,病区、门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检测,这些岗位上都有她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会出现在哪里,大家说她扮演着“五重角色”,十足一个“拼命三娘”。其实,每一次坚守的背后,宋丽丽都会告诉自己,既然穿上了这身白大褂,就要对得起这身衣服。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战斗,身处特殊时期,身兼多个岗位,身担特殊责任。“为什么要对病人这么关心,因为身上有责任!”上午的专家门诊结束后,宋丽丽要赶紧回到病房,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出差,一位老爷子许久没见到她,查房的时候嚷着要见自己。这不,她要赶紧去看看他。

作者:沈佳丽

2021-08-1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