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信仰的产生:关二爷如何由人变成了神?
运城火车站的关公雕像
关公信仰最初起源于民间
关公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在众多人物中,关羽并不特殊,有优点也有缺点,可见在当时,关羽和常人无异。
从史料记载来看,最早祭祀关公的庙宇是在南北朝时建立的,此时离关羽去世已有350年之久。
关公的神化最初是以厉鬼的形象出现的。这与其死后惨烈情形密切相关,正所谓是“头枕洛阳、身卧当阳”,人们依此演化出了众多传说。
扎根于中国普通百姓之中的佛教,最早以关公为护法伽蓝神。从此关公由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演变成了受人供奉、享用人间烟火的神灵。
在唐末的乱世之中,关公神像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的堂屋,成为人们祈求庇护的精神依托。
关公信仰在宋朝得到官方推崇
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宗教较为繁荣兴盛的时期之一,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军事力量,民间推崇的关公形象,恰好将两者统一起来,关公信仰开始进入了统治阶级的视线。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宋徽宗追封关公为“忠惠公”。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封关公为“崇宁真君”。
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再封关公为“昭烈武安王”。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又封“义勇武安王”。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封关公为“壮缪义勇武安王”。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再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与此同时,道教也将关公纳入其中,成为了道教的保护神。
金、元、明、清推波助澜
金、元以及之后的清朝,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也借助关公信仰维护其统治地位。
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加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代更是不甘落后,将关公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帝王”之位!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关公被封为“协天大帝”。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关公被再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再次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加封关公“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又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封号又追加成“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
关公信仰为社会各界所接受
历史上真实的关公与众所推崇的形象,使关公成为了多方面楷模,为各行业广泛接受。
士大夫取其忠义道德;
将士取其英勇善战;
商人取其坚守信义;
江湖取其伸张正义;
教会取其降妖伏魔……
在中国百姓眼中,关公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