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保障翻了11番!他们怎么做到的?

全文字数5000字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本文作者 李芳芳 李敬恒 陈中斌 冷海宏

这里,管辖着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六个省区的空域,在祖国广袤的蓝天版图上,宛如贯穿南北的走廊。

这是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首批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中,中南地区就有深圳、珠海、汕头、海南四个。

这里的发展,让人赞叹。

1996年,中南空管局成立时,中南地区各管制单位年保障量为845,626架次。而时至2017年,中南空管局全年共安全保障各类飞行9,445,275架次,年保障量翻了11番。

其中,广州白云塔台1996年年保障航班109,214架次,2017年保障航班464,616架次,在22年间保障量实现了325.4%的飞跃。

1996年的白云塔台

让我们一起看看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中南空管发展之路。

连续22年未突破安全指标

安全是空管的第一生命线。

1996年,中南管理局在原航管中心、航行处、通信导航处、气象处的基础上组建了空中交通管理局。

在航班量连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南空管局扛住了保障压力,连续22年未突破局方和空管系统的安全指标,持续保持良好的安全记录。

持续安全,来自清晰、有担当的安全责任。

中南空管局持续探索责任清单机制,初步建立了覆盖空管运行全过程的安全责任清单,责任界面更加清晰。严守安全红线和底线,加强对无后果违章行为管理和现场纠违力度,重点整肃值班现场纪律,全面提升一线人员工作作风。

同时,中南空管局积极开展不安全事件调查和案例复盘分析,深挖事件致因,积极排查运行风险。此外,根据安全奖惩规定,从严查处不安全事件,表彰奖励不正常事件处置。

持续安全,来自不断前移的防范关口。

中南空管局自主研发的SIRAMS系统,创新利用大数据分析安全形势,定期发布安全形势分析报告,适时根据运行实际发布风险通告,及时开展安全评估,自系统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排查安全隐患3322项,扎扎实实“治未病”,自主型风险预警机制作用日益凸显。

持续安全,来自“三基”的不断强化。

中南空管局在安全管理上聚焦基层一线,以资质能力为切入点扎实开展专项排查。其中,河南空管分局探索建立月度考核、季度考评、年度报告常态化资质排查机制,资质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

以班组建设为抓手,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取得了喜人成绩。仅2017年,海南“云龙”班组、湖北“极目楚天”班组、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区管525”班组获民航局表彰,中南空管局飞行服务中心李萍被评为民航金牌员工和青年岗位能手,29人被评为“空管榜样”。

标兵模范树起标杆,工匠精神得到传承。中南空管局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扎进持续安全的“笼子”,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保障中锻造属于中南空管的“不平凡”。

1.3亿元、451公顷森林,哪里来的?

珠三角地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地区是中南地区飞行最繁忙的区域,在半径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包括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5个大型机场、4个小型机场和若干军用机场。

各个机场的跑道方向纵横交错,进离场航线和飞行程序相互交织,中南空管局在空域管理和运行效率的困难和矛盾可想而知。

挑战成就成绩。在民航局空管局的统一部署下,中南空管局作为空管系统首家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珠三角地区飞行流量、航班正常率、节能减排效应等指标稳步提升。珠三角也成为中南空管局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空管保障效率的典型示范。

在民航局空管局的领导下,中南空管局协同相关军方通过整合军民航飞行计划、航行情报、雷达监视等空管系统信息,由空域审批部门实施空域统一管制、统一调配,打通各单位高效协作的“任督二脉”。

中南空管局通过严格落实空域使用审批制度、动态管理灵活使用空域、规范军民航调配标准、提高临时航线利用率、建立空域管理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重大军事活动的保障、健全军民航长效协同机制、健全民航内部协同决策机制八项措施,“动”“静”结合,打出精细化管理“组合拳”。

在静态管理上,军民航共同进行规划、设计、调整空域,明确使用方法和协调程序。在动态管理上,根据空域用户需求、具体飞行流量和动态变化,实时进行空域调配,解决空域使用具体问题。

精细化管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运行效果。

仅仅2017年第二季度的这91天中,广州白云机场遭遇了31个雷暴日,平均每三天中就有一天被暴雨和雷电袭扰。在第三季度,珠三角地区遭遇“天鸽”等三个台风的连续袭扰。

面对历史罕见的恶劣天气,2017年上半年,中南地区各机场航班平均放行正常率仍然达到了76.42%,广州、深圳机场的放行正常率更逼近80%,较往年提升了2%,达到5年来最好水平,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精细化管理还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试点期间,珠三角地区7条主用临时航线效果明显,共计152850架次航班使用,累积使用34973小时,减少里程61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4圈,减少燃油消耗33381吨,按每吨4000元计算,节省约1.3亿元;节省排放二氧化碳105154吨,其环保效果相当于451公顷森林。

100多项科技成果的背后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2017年期间,中南空管局共完成科技成果100多项,荣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其中包括了:广州白云机场塔台运行管理系统、地区级多机场航班协同决策系统、机场净空管理分析系统、空管设备信号覆盖评估系统等6项成果通过民航局科技鉴定;对流天气对珠三角地区空域容量影响、机场终端区雷电监测预警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民航局验收……

“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理念,一直是中南空管局的优良传承。

早在1996年,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自主的“PBX接入民航TES网试验”就荣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南空管局创新性地建立了依托业务运行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开放实验室。从2012年至今,中南空管局先后成立涵盖管制、通导、气象等专业的7个科研开放实验室,统筹优化资源,搭建科研开发环境,组织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队伍。

中南空管局还通过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莱斯公司等院校企业开展合作,优势互补,提升综合研发能力。

在形成一大批科技成果的同时,中南空管局也进一步加强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及应用。

广州白云机场塔台运行管理系统、地区级多机场航班协同决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信息管理平台等成果在中南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空管设备集中监控系统在中南空管局12个空管分局(站)、新疆14个机场、新疆空管分局,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山东等省份多个机场得到推广应用。

自主研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中南空管在系统建设和安全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提升了空管运行保障的能力和品质,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未来,中南空管局继续继续研发应用中南空管信息及运行危害预警管理系统、飞行冲突评判分析仿真系统、空管运行风险分析预警系统。

助力空域容量提升,研发空域容量评估系统,研究ADS-B和S模式雷达数据应用、PBN技术应用、对流天气对空域容量影响。

助力运行效率提升,继续研发飞行计划集中处理系统、协同决策系统、流量管理系统、管制运行管理系统,研究航空气象预报技术、数据交换模型。

助力服务质量提升,研发航空情报差异化服务系统、航空情报数据处理平台、通用航空基础数据处理系统、航空气象移动服务平台。

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空管铁军。

这是一个始终以建设“四强空管”为己任,积极践行工匠精神,弘扬当代民航精神的集体。

这就是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弘扬英雄事迹,将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岗位上的中南空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