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陈福如:用滋阴补肾法治疗胃痞·脾肾阴虚

▲陈福如 1940年出生,2001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现任深圳市中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赵某,男,54岁。2011年6月21日初诊。

【发病过程】
胃脘痞满10余年。
【首诊证候】

纳食不振,神疲乏力,腰酸腿软,大便干结如羊屎,难排,数天1次,舌质黯红而苔少,脉细。

【辨证论治】
辨证为胃痞·脾肾阴虚。
治以补肾阴,滋脾阴,润肠通便。
处方:生地、麦冬、白芍、女贞子、火麻仁、瓜蒌子各30g,山药、牛膝、枳实各20g,炙甘草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随诊过程】
二诊:7月4日
服上方10剂,胃脘痞满减轻,纳食增加,大便好转,仍大便硬,每日1次,偏少,观其气色转佳,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吩咐其守方再服15剂,观其后效,再作化裁。
三诊:7月23日
服后胃脘痞满基本缓解,多食后仍有微胀,大便正常,每天1次,腰酸腿软明显改善,稍为劳作后仍有疲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重按较前有力。病趋康复,仍固守滋补脾肾之法。
处方:党参、白术、生地、玄参、麦冬、山药、牛膝、鸡内金各20g,苏梗、陈皮各10g,炙甘草5g。
四诊:8月2日
服上方15剂,现胃无明显不适,纳食尚可,体力逐步恢复。身高170cm,体重由初诊时的53.5kg增加至60kg。嘱其继用上方,每剂煎2次,每天服1次,1剂分2天服,连服1月。

于10月上旬追踪,胃无不适。

【按语】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引张璐之言:“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乃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本病例既出现胃脘痞满、纳食不振等脾胃虚弱之症,又有大便干结、腰酸腿软等肾阴亏损之候。肾主水,司五脏阴液的调节。肾阴正亏而不能上滋于脾,则脾阴随之以竭。故应脾肾同治,滋补脾肾阴液,先后天同疗。肾阴盈足,水能滋木,肝木则荣,木气升发,有利脾气之升,清升则胃浊下降,肠腑畅通则大便如常。从而维持肝肾之气上升,心肺之气下降,脾胃斡旋中焦,则五脏六腑功能如常。这是五脏生克制化之理。只要熟练运用脏腑辨证,则辨证思过半矣。

本病立足滋补脾肾,并遵《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教诲,此乃取效的关键。凡是慢性及疑难病,首要明辨病机,次要固守病机,待脏器组织功能逐渐恢复,正气复则邪气却,疾病必然有望回春。否则,频频更医,治法无规范,用药杂乱无章,诛伐无果,则难觅坦途,只能是徒劳无功。■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作者:陈福如 主任中医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