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不当反增危险!心血管病人怎样运动才安全?
#慢病防治知识#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很多心血管病病人也知道,运动是有助心脏病康复。可是,许多心血管病人并不知道,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需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相关的检查和评估,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否则运动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使疾病加重,发生生命危险。
那么,心血管病人怎样运动才既安全又有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血管病人开始运动之前需要控制病情
因为运动会给心脏带来负担,诱发疾病,加重病情,所以心血管病人运动之前必须控制病情。
1. 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在运动之前须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一般在160/100mmHg以下,因为运动时血压会有波动,过高的血压会对大脑、心脏产生损害,严重者可诱发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2. 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没有活动或轻微活动即诱发胸痛)病人禁止运动,因为运动可引起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需要规范口服治疗药物后,才能开始适当的运动。
3. 心肌炎:各种心肌炎病人急性期(3到6个月内)严禁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以加重病情,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逐步运动。
4. 心肌病:无明显心力衰竭的心肌病人可以适当运动,有胸闷、气急症状的病人需要控制症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不能突然或剧烈运动,突然运动或剧烈可以引起心脏排血受阻,导致晕厥、胸痛,甚至猝死。
5. 心脏瓣膜病:轻中度瓣膜病可以进行适度运动;重度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返流需谨慎运动,突然运动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和猝死。
6. 心力衰竭:有明显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的病人需控制病情后逐步开始运动。
心血管病人开始运动之前需要评估病情
心血管病人在准备运动之前,除了控制病情,还需要征询心血管专科医生意见。
1. 症状评估:医生一方面要询问病人的症状:血压、血糖、血脂、胸痛、气急、水肿等,另一方面也会检查病人的身体:心脏、肺部、四肢等,了解基本病情。
2. 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脑钠肽或脑钠肽前体等,了解心血管疾病相关情况。
3. 器械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管超声、心脏X线(胸片或CT)、运动平板试验等,进一步评估心血情况和功能。
心血管病人需要选择合适运动
在做好上面两步后,心血管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1. 运动方式:心血管病人首选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处于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病情没有完全控制或者有器质性病变的心血管病人要避免力量运动,因为力量运动持续时间短、身体负荷大,人体吸入的氧气不能满足身体需求,容易出现心脏缺氧。
2. 运动强度: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而定,像血压稳定的单纯高血压、高脂血症病人,应该保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天完成至少30分钟运动(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每周至少5天。长期坚持可降低7/5mmHg的血压,可使血清甘油三酯降低高达5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升高5%~10%。
而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心肌病和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人都需要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始运动,从低强度运动(每次时间小于30分钟、微微出汗)开始。
3. 运动注意事项:高血压病人尽量不选择在寒冷的冬季以及清晨进行,因为这是一年和一天中血压较高的时间段,锻炼时间可选在晚饭后一小时;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要备好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服用抗凝药物的房颤病人运动时要尽量不要进行有直接身体接触或容易受伤的运动,避免外伤引起不易停止的出血;病人运动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都需要立即停止运动、休息,症状无好转需要立即就诊。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让健康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走出误区,才能做“健康中国人”。所以,希望每一位心血管病患者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健康科普常识,在生活中进行健康有效的运动锻炼,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