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避祸就福的前提,是富养人性的良知和信仰
对人生来说,不要夸大物质对于人生的作用,外在的物质名位给人生带来的快乐,只是一种空虚的麻木,它对于感官产生刺激之后,只是让自己的感官得到了短暂的满足,但是人生真正的舒适,则是来源于内心。
外在的感官获得满足之后,只会产生更多的空虚,当内心感到富足的时候,人生才能真正的无忧无虑。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
人们只知道有了名位地位之后是一种快乐,殊不知那种没有名声地位牵累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们只知道吃不饱,穿不暖而令人忧愁,孰不知那些没有饥寒之苦的人,精神上的空虚忧愁更为痛苦。
精神上的满足是自己的天性,而感官上的满足,只是物质给自己带来的短暂愉悦。
我们应该富养的是自己的灵魂,而非自己的外在感官,就好像在生活中,很多人拿着手机刷视频也会特别开心,但是和这种开心相伴而来的,是一种空虚。而一个喜欢写字读书的人,在他快乐之余,更多的则是充实,因为精神的喂养永远大于外在的满足。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和子桑雽说:“我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宋国遭受屈辱,被卫国禁止居留,在商周又陷入困境,围困于陈蔡两国之处,我受到这样的灾难,亲朋好友远离,弟子离散,这是为什么?”
子桑雽说:“你没有听过假国人逃亡的事情吗?林回舍弃千金玉璧,背着小孩逃走,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呢,小孩的价值少,而且也是负累,千金的价值多,为什么还背着小孩逃走呢?’
林回就说'和玉壁是利的关系,和小孩则是天性的关系,以利结合的,受到穷困祸害就会互相嫌弃,天性相关的,遇到穷困祸害的时候就会互相关照,况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泊而相亲,小人亲密易断交,那些无缘无故走在一起的人,也会无缘无故的分离。”
这是庄子虚构的一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就是人以利相交,则会因为外在的变动而消失,而与天性相交,关系则会越“变”越浓。
好像人生追求的名利地位一样,外在的名利地位只是暂时存留于人生的外物,一旦你的人生出现了变化,这一些名利地位便随即消失,而那些因名利地位与你相交的人,朋友,你的仰慕者等等,也会随着你的名利消失而一同离散。
这就是因利相交给自己带来的结局,而反之,一个人持守的精神财富,包括他的善良,良知,修养,信仰等等,不管外在的名利如何存在,不管人生如何变化,这一些信仰和良知都会在他的人生中发光发热,散发本该具备的能量,为他的人生带来福报。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孔子被围困于陈蔡两国之间,这对于孔子来说一定是人生的低谷,当人生低谷出现的时候,人生所存在的那些名利地位,外在的物质,只会因为灾祸而逐渐减少。
但是相反,你所信仰的那些良知,人生良好的修养和品德,却会在你身处低谷的时候给予你力量,使你度过难关。
在低谷的时候想要渡过难关,除了会损失自己的外在名利,消耗自己的外在物质之外,更需要强大的内心来支撑自己在低谷中生存,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所以我们更应该明白,在自己面临低谷之前,要学会修养自己的善良和良知,不仅是对于灵魂的喂养,更是给未来的人生奠定好的基础和强大的后盾。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的不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而追求内心的品德修养,才是真正应该信奉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