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尊祥:自学成才的钱币收藏专家

“立德立言春秋不老,如山如阜晚节弥坚”,这是2009年9月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赠送给 陈尊祥 先生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陈尊祥离休不离岗,献身文博事业的高尚情操。

     陈尊祥先生,1919年8月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位老革命、老党员、老专家。历任长安县区委书记、区长、县交通工商科科长、科委主任、财经部长等职。1980年7月调入西安碑林博物馆,担任保管部主任,1987年光荣离休。他早年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后又从事文博工作,曾任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十余篇,还把自己悉心珍藏的6800多枚古钱币无私的捐献给了国家,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2009年9月,著名书法家高峡为陈尊祥九十寿辰赠送了“养气得天寿,静读育德风”的书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陈尊祥 先生离休不离岗,照样坚持看书学习;研究古钱币,参加专业性学术研讨会,并使自己的藏书达到八万余卷。特别是去年四川汶川地震,他带头捐款一千元,被称为是老干部的典范。  

    陈尊祥有一业余爱好,就是喜欢古钱币,视“钱”如命,人称他是“古钱迷”。他小时候,祖母就常给一些古钱让他玩耍,但他很有心计,留心观察钱币上的文字、花纹、穿孔、式样、大小等,爱不释手。他恳求祖母不要把藏的古钱用掉,留给自己保存。这是他收集研究古钱币的开端。1940年他任小学教师后,给学生讲历史课涉及到历代一些古钱币知识,这激发了他收藏研究古钱币的浓厚兴趣。主动利用与学生家长和农家联系的机会,收集古钱币。谁给他送来古钱币,就按质论价,给予报酬。哪怕把微薄的工资花光,自己少吃少穿,也不白拿别人一文钱。研究古钱币绝非易事。于是文化功底并不深的陈尊祥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他购买并仔细研读了《古钱币大辞典》《中国历代货币通考》以及《中国货币史》等大量古今专著,并不时 向专家 教授求教。为了考证、研究古钱币,他先后购买了5万余册工具书、期刊,其中还包括一些珍贵的古书版本。有人说,即使称陈尊祥为图书收藏家,也不算过誉。

通过艰苦的学习、研究,陈尊祥终于成为古钱币方面的专家,并于1979年调入陕西省博物馆,任保管部主任。他对馆中存放的大量古钱币进行了整理,共整理出有保存价值的古钱币983斤,共82000枚,500多个品种。如今,这批古钱币就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81年,陈尊祥得知国家要办古钱币展览,便把自己花费大半生心血收集的6200枚古钱币捐献给国家。这些钱币的年代从西周到晚清,每个朝代都有。特别是一枚王莽篡汉后铸造的“金错刀”,钱币上的字以黄金镶嵌而成,铸造时间虽然久远,但是字迹仍闪闪发光,堪称稀世珍品。捐献的古钱币中还有“第步八百”、“序布八百”以及宋徽宗所书的“重和通宝”,也被认为是稀世珍品。还有朝鲜、越南等国的钱币,对研究古代中国与邻国的政治、经济关系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就个人的收集来说,能够得到这类古钱币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些人问他:“陈老,你花这么大心血收集到的东西,难道就不可惜吗?现在要是还保留着这些古钱币,你早就是富翁了。”陈尊祥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我收集古钱币的初衷就是要取之于民,再归还国家,有什么好可惜的?再者我曾是一名地下党员,目睹了许多先烈为救国救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捐献是应该的。”

当陈尊祥回首往事的时候,言谈中充满了自豪。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之后,他成为中国钱币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83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时,陈尊祥当选为常务理事。他曾任陕西省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在古钱币研究这一领域,陈尊祥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了一位真正的专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多达十几万字。在他九十余岁高龄时,还经常被邀请参加全国性的评奖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