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阻碍探索秦皇陵墓?不是危险,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启程和小编一起了解历史吧!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秦始皇死后所葬的地宫中的情景。

文中描述的陵寝不禁让人浮想翩翩心驰神往,心下想着就算自己百年后作古不能住在这种地方,但能在有生之年见识一下千古一帝陵寝的奢华也算是值了。

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很困扰,秦始皇墓被发现了这么久,但却一直未曾进行发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传言说是因为墓中太过凶险,以至于人们不敢去挖。

不过秦陵中唯一能称之为凶险的东西也就只有水银了吧,以现在的技术这些问题还克服不了吗?其实如果只是针对水银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相比于水银来说更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实是秦陵发掘后,文物以及遗址的保存问题,这个才是更难的。

其实关于秦始皇陵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没有发掘,准确的来讲只是主墓室所在的地宫并没有发掘。像我们熟知的兵马俑,这些已经属于秦始皇陵的外围建筑了,其实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一直未曾停歇。

但是开启秦始皇陵的地宫,现在还是为时过早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要知道秦始皇陵包括骊山等在内的陵园范围占地总面积就达到了56平方千米左右,这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故宫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吧,故宫的占地面72万平方米,去过故宫的朋友应该能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故宫的面积已经相当大了,而秦始皇陵墓的总面积加起来相当于78个故宫。即使后来明确的规定了保护的范围只有4平方千米多,但要将秦陵全部发掘完,仍然是个很庞大的工程。

挖掘面积过大

因此这就导致发掘工作的难度直线上升,这么大的工程量,没个是十天半载的根本是发掘不完的。并且光是现在我们看见的兵马俑坑,陆陆续续发掘了三十多年,才发掘了大致五分之一的面积。发掘秦陵地宫那可是个更大的工程,怎么可能是三言两语间就能做下的决定。

地宫探索容易保存难

根据相关记载秦陵地宫大概在地下三十五米深的地方,三十五米是什么一个概念呢,以现在林立的高楼作为参考,三十五米大概是十五层楼房的高度。这么深的地宫,如果真的开始发掘,人们上下都是个问题。

我国在文化遗址的保存上讲究修旧如旧,如果为了发掘地宫的便利,在地宫遗址附近修建了电梯等现代设施,这就会影响到遗址保存的完整性,很不利于遗址的保护。

文物保护难度大

比文化遗址保护难度更大的是文物的保护,我国曾有过先例,长期存在于墓葬中的文物,因为长期处于隔氧环境中。被出土后因为经过时间的洗礼导致结构不稳定,猛然间与氧气接触会产生一些猛烈的化学反应,导致文物的色变、损毁、滋生细菌等问题频发。

这些问题在我国文物保护界一直都是还未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我国考古发掘很少去主动的发掘目前保存还算完好的遗迹,大多是在发现遗迹文物等遭到破坏后再去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即使是上面的兵马俑,也是因为当年因为工程原因导致俑坑暴露出来,考古学者们才去进行抢救发掘的。

因此我国考古发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保护文物和遗迹才去进行发掘的,在明知现今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我国考古工作者是不可能贸然的去发掘秦陵的。

还不是因为穷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穷啊,贫穷限制人的想象力并不是说说而已,这是个残酷的现实。根据史料记载,秦陵中的随葬品中应该有不少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就算出土时能够全须全尾的给保护好,但后期的保护工作不需要经费的吗?

大量的文物出土后,能肯定的是首先要打出新建一个博物馆的预算吧,博物馆中对文物的维护工作又要做出预算吧,文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可比你挑剔的多,给文物们建造一个舒适的家用到的一些个技术又是一份预算吧。

另外除了文物遗址就不需要保护了吗?总之秦陵不是不能发掘,而是发掘秦岭后的一系列后续工作,是目前我们所承担不起的。总不能说把国家经费全都用到文物保护上去,毕竟国力是否强盛还是要看发展的,历史文化再香也不能让人当饭吃是不是。

这么看下来,其实秦陵要真想发掘并不是不能动,只是以现在的国力,技术水平来说,真的没必要。虽然人们对史料中的一些记载充满了好奇,但就像上面说的,文化再香真的当不了饭吃啊。还是等我国什么时候有能力在文物保护上肆意挥霍时,再去探寻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秘密吧。

随风来,随风去。回忆往事,历史的记忆挥之不去。今天的历史之旅到此结束了,期待与大家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