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通过语言介质进行思考的吗?

不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也是。

思考本身不需要语言作为介质。语言只是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思考是语言的前提,没有思考哪来的语言。

自从有了人类,直立行走让人的大脑得到了解放,脑容量可以变大了,四肢活动变得灵活,也促使大脑快速发育,所以人也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采摘、狩猎、用火、从事农业劳动等使人的思维更加复杂,因为接触的事物多,遇到的问题就多,人的大脑活动就越频繁,所以它也就变得越来越发达。

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经历了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可以设想一下,最早的人类,表达感情和意图的方式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近距离就是用肢体动作,还有可能加入一些声音、眼神、表情的交流;距离远点的只能靠吼或者大喊来表达,他可以通过长短音或者变换音调等方式。当然只能进行一些非常简单的交流。比如:有猛兽,注意;这儿有吃的,来我这。

复杂点以后,肢体语言已表达不清,就开始做记号、结绳记事、画图(画自然界中的事物,形象的表达,形式的反应)。更复杂以后,图画的越来越多,太过麻烦,为了方便只能把图画简化,图画的简化形式就是文字,这样文字也就慢慢形成了,有了文字以后,为了区别不同的文字,又发明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的功效。所以说语言是最高级也是最便捷的表达方式。

思考属于有意识的行为。思考就是大脑对外界环境所做出的一种有意识的反应,它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是大脑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

大脑是有惰性的,它也怕累,人的行为都是它决定的,所以是能休息就休息,能少干活绝不愿多出力。因此,思考是被动的,思考能力是训练出来的,第一步就是反应,受外界条件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下达指令,让大脑开始工作。第二步就是怎么工作,就是思维的活动,思维选择的路径、方式、工作状态就是活动,活动的运作方式就是思考的方法,比如有形象法、归纳法、逆向法、移植法、发散法、演绎法等。

为了更清楚明白,下面我再进一步进行总结分析。平时大脑是休息状态的,一有了情况就开始工作,我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解剖一下它的工作状态:人和动物都有大脑,动物的大脑就是低级的,外界环境对大脑产生刺激它就会做出相应反应,动物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做出本能的反应,人如果受到刺激也会做出反应,但它中间多了一个环节,就是思考以后再做出最佳的选择,这就是人主宰这个世界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婴儿一出生就会哭、吃奶,本能反应。6岁之前这个阶段的思维是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即动作思维,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但动作一旦停止,思维也停止。6岁后的孩子就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听过的、见过的知识展开联想了,不过动作思维占很大部分,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7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开始对事物进行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了。进入正常的思考以后,也就可以上小学了。

但思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什么会有“大神级别”的学生?我想,首先她是一个会思考的人,而且是一个会深度思考的人。举例说明:语文课上,老师说举一反三就是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说完后问:“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有的同学心里可能还嘀咕呢,这么简单谁不懂。难道真的没有问题了吗?其实不然,比如:所有的情况都可以类推吗?如果不可以,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类推呢?举一反三有没有应用限制和弊端?我如何掌握它?等等。这些你都知道吗?老师问的时候,你真的思考了吗?我说了,大脑也喜欢偷懒,这就是它的主要表现。人的大脑在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时候,是有非常强烈的偷懒倾向的,就像你听完举一反三的解释后,回答没有问题一样。你只是进行了浅层思考,或者是习惯使然即无意识的认知。所以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大脑,强迫让它工作,这就是深度思考,说实话这个很难,高手才能做到。

7岁以后,人的思维基本驶入了正轨。从这个阶段开始,语言成为了思考最主要的来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进行的所有思考都与语言有关。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学习的任何东西本质上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字本质上也是语言,只不过是无声的语言。有了语言以后才有了文字,所有文字都是语言的延伸,也是古人语言的延续,自从有了文字,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文字能表达一切事物,也就是说语言也可以,万事万物就是语言的规定和表达,所以说语言是构成整个文明社会的基石。世界就是语言,语言就是世界。如果把思考看成是一个人,那么语言就是空气。人是无法离开空气而生活的,但是人往往会忽略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思考就是通过语言介质来进行的。

动作思维是思考的启蒙。再高级点的思考就是形象思维,它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眼睛)、声音(耳朵)、气味(鼻子)、口味(舌头)、触觉(皮肤)等感知就会在脑中留下记忆,以后当遇到相同或类似的情况,大脑就会激活原来的记忆从而做出自己认知的相应的反应,这种激活并做出判断思维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大脑进行的思维大部分都是形象思维,它是具体的、直观的,粗略的,无逻辑性,有局限性。这也是人们经常会犯错误的原因,假如遇到的问题简单可能不会犯错,一旦遇到陌生的问题或者复杂的问题,这种思维是无法化解这种问题的,所以思维也要升级。随着接触事物增多,有了基础,就会对表象进行加工,比如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概况、抽象,形成典型形象的过程,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艺术思维。这种思维的过程中已经产生出逻辑思维,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所以才会有聪明的人和呆若木鸡的人,大脑开发的好(记住大脑越用越灵活,就和生命在于运动一样的道理),方法得当,还是可以进入到高级阶段,即抽象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 这里边也分层次,低级的是形式逻辑(思维),高级点的是结构化(逻辑)思维,再高级点是批判性(逻辑)思维。进一步说明:形象思维就是你所掌握的那些碎片记忆(知识点),如果说把一个个碎片当成一个个点的话,那么形式逻辑就是把这些点经过总结、归纳、演绎、分析等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线,具备了划线的能力就可以到下一个阶段。结构化思维就是很多条线,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是一种层级分明的思考模式,它是个框架,是个金字塔形的,跟一棵树的形状差不多。批判性思维比结构性思维又高了半级,它是一种对于思维的思维,一种评估性、反省性的思维,它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即形式逻辑)和结构化思维之上的,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批判的过程,它有很多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符合逻辑,对于这些问题的抉择,就是建立在逻辑之上而且又超越普通逻辑的,建议这个思维不宜研究过深,知道即可,否则很多事情已经没有正确答案了。思维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活动,也很难讲清楚。归纳一下: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艺术思维—形式逻辑—结构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这就是思维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思维的发展逻辑。

思维的高度决定思考的深度,思维层次越高,思想就越深。你所有的所思所想如果想要表达出来,只能通过语言(或者文字)的形式来进行。所以今天我又过来回答问题了。哈哈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