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成为温网冠军竟也有规律可循!

赢得大满贯是所有网球选手的追求目标,而在历史最为悠久的温布尔顿锦标赛中斩获冠军则是所有职业球员的终极梦想。但回顾历史有些球员终其一生都没能染指这项草地大满贯的冠军,有些球员却做到了如后花园“摘花”般轻而易举;追本溯源,不难发现多数的冠军身上都契合了这样的共同之处。

强势的发球

在节奏最快、回合较少的的草地赛场,拥有出类拔萃的发球便会尽享优势。相比于其他球员需要用多拍建立优势,“发球强手”们似乎只要控制好发球便会占据主动,在比赛中的第一拍中先发制人,胜利的天平也会更多的向发球更强的一方倾斜。

无论是赛会7届男单冠军得主费德勒,还是温网女单赛场赛场最具统治的威廉姆斯姐妹,都曾借助发球的优势揽获一座又一座的温网冠军。

费德勒的发球并不是ATP赛场最有力最快的,但瑞士人却总能在关键时刻靠ACE挽救危机,18届大满贯得主的“强势发球”兼容了实力与睿智,也正是凭借这一技术的突出表现费德勒7次捧得挑战者杯;冠军的交集总是在不经意间契合,大小威廉姆斯也是仰仗着发球这一利器收获了更为简单的分数。

一旦陷入苦战,最为“简单暴力”的得分手段也会让美国姐妹花压力骤减,2008年时塞雷娜便追平了前辈亚历山德拉.史蒂文森57记ACE的赛会纪录,2010年美国人将这一数据增加至89记,2012年23届大满贯得主更是恐怖的将这一数据累加至102记。

不单单是费德勒、威廉姆斯姐妹这样“GOAT”级别的冠军拥有难以匹及的发球,诸如穆雷以及科维托娃这样的赛会冠军也有着高效的发球局得分率;即便是一满贯在身的巴托丽,也曾在2013年的温网决赛发出了意义非凡的一记再见ACE,所以不难发现所有的温网冠军技术构成中都有着出类拔萃的发球,而发球羸弱的选手想要在这里登顶,面临的难度不亚于英国女网时隔40年之久再度染指玫瑰露水盘。

实用并奏效的切削

由于草地独特的场地属性,切削这一技术便在温网给球员带来了其它场地所不及的优势。草叶与球之间的摩擦减少,当对手回出一板切削时球的弹跳会因为下旋而变得更低,“不往高跳而往前窜”这往往会给不太擅长切削的球员带来更多麻烦。

桑普拉斯之所以能拿下7座温网,除了其娴熟老练的发上技术外切削的使用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比重。作为单反球员反手力量不及双方球员更重时,桑普拉斯很好的用切削的变化弥补了不足,将球削深化解对手的进攻于无形;将球削短,逼迫对手来到网前打出致命穿越。而作为另一位网坛传奇费德勒,尽管面对底线暴力时代的考验,但瑞士人还是用切削阻击了大多数挑战者的威胁。

除此之外,几乎反手纯靠削球的格拉芙更是拿下了7座温网,而作为当下女网中为数不多擅长正反手切削的球员,皮隆科娃独独在温网打进了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半决赛。所以能够熟练使用切削这一技术,无疑会使球员在温网取得更好成绩。

依旧奏效的网前截击

随着球拍技术的高科技发展,外界逐渐认为“发球上网”的打法不再适用,但在温网这项草地大满贯赛事中,这项技术仍没被完全淘汰,究其原因,高效的得分手段仍可以给球员带来更多便利。

且不说发上战术的使用,因为其参杂了一个发球的技术环节。单独就截击来讲,温网的在网前的“短兵相接”远远要高于其它赛事。当在底线建立足够的优势时,选手们大可放心的来到网前,由于草地的低弹跳属性,顺势一推往往就直接得分赢球;即便是截击效果一般,但低弹跳的回球也会给对手造成更多麻烦。

所以费德勒更喜欢来到网前封锁结束战斗,大威廉姆斯在并不占优的局面下也敢毅然决然的来到网前,科维托娃也更是在回出一板有质量的回球后随上来到网前;这不仅仅会帮助球员高效的得分并完成比赛,在比赛节奏把控上,更喜欢来到网前的球员在更多时刻也占据着主动,而这或许也是其为什么能多次赢得温网的原因!(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Duk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