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原[古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中心]
西汉的11个皇帝,全都长眠在西安附近的原野上。其中除文帝刘恒的霸陵在西安东郊、宣帝刘询的杜陵在长安区三兆原上外,其他九陵都被安置在咸阳北面的二道原上,像一字儿排列着,东西45多公里。李白在《忆秦娥》中写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句讲的就是这块地方。
这9座陵墓,从外形看,基本上一个样儿,地面上的封土堆四周略呈方形,平顶,原先各自又没有标记,年深月久,很难搞清哪个皇帝理在哪个封土堆里,因而历来说法分歧。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是一位对陕西考古工作有过贡献的人,他曾对这些汉家陵阙做过一番考订工作,还在每个陵墓前树了碑,题了字。但是,看起来,9个当中他搞错了7个,只有茂陵和延陵没有弄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单位根据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加上实地考察,重新确定了这些陵墓的位置,即自西而东依次为: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延陵(成帝刘骜)、康陵(平帝刘衎〔kàn〕)、渭陵(元帝刘奭〔shì〕)、义陵(哀帝刘欣)、安陵(惠帝刘盈)、长陵(高祖刘邦)、阳陵(景帝刘启)。
西汉的皇帝们一即位,就着手修造自己的坟墓。这种生前预修的陵墓,名叫寿陵。经营寿陵已经成为西汉朝廷的一件大事。据史书载,当时把全部贡赋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收集随葬品的费用。武帝在位54年,他的茂陵就修了53年。茂陵是西汉陵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堆高46.5米,底部每边长240米,确是宏伟。成帝作了26年皇帝。他开始是在咸阳北面建造自己的延陵,搞了整整10年。忽然下诏改在长安东北的临潼附近重造昌陵,又修了5年,没有修成。回过头来再修延陵。这种搞法,连他自己也说:“天下虚耗,百姓罢劳。”(《汉书?成帝本记》)据说这些汉陵的封土,并非本地黄土,而是来自外地,经过筛选,然后又进行炉炕锅炒处理,这样可以避免陵堆上长草,然而价值却是非常高的,“贵同粟米”。
西汉皇帝们在经营寿陵时,还在近旁建造陵邑,把地方上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迁徙来,又将一些住宅赐给后宫、近臣、将军、尉侯等等,从而这些地方搞的很繁华,甚至长安城中一些达官显贵也以能迁到陵邑居住而感到荣幸。《汉书?地理志》上说:“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和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zī)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可知当时建陵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有利于守护和祭祀,而主要是汉朝廷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条具体措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