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家胡学文以《有生》读人生

在生活快节奏、阅读碎片化的今天,那些还坚持看、坚持写长篇巨著的人对生活、对社会还秉持着一份怎样的情怀?上周末,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知名作家胡学文走进“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活动现场。在其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历经8年完成的55万字作品《有生》中,大家不仅看到了一位文学从业者对事业的专心、用心,更在互动交流中再一次印证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取得不断的进步只能靠一次次突破自我,始终做一个对生活、对事业有追求的人。

都说中国文坛有南北两派,北派文风朴实厚重、历史感强,南派文风清逸隽永、画面感佳,两种文风作品的文字张力、思想领悟往往让读者各有所得,同为文坛“河北四侠”之一的胡学文作品就有着鲜明的北方地域特色。和此前到访“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活动的“河北四侠”张楚、李浩不同,和现场读者交流分享时,胡学文既没有着重谈《有生》创作中的具体技法,也很少结合自己其他作品聊创作风格,更多是在讲为何要以祖奶这个接生婆的“有生”经历为脉络,铺陈展开一个穿越百年的世间百态。

“如果说写中短篇小说是写自己,那写长篇就是在写胡学文。”面对读者的不解,胡学文解释,让一部作品烙印上鲜明的作者标签是每一位作家所追求的目标,而长篇著作是最好的表现形式与平台。“我一直想写一部家族百年的长篇,虽然知道这是种冒险,但始终难以割舍,这或许就是心中的文学梦,愿意耗费心力一个字一个字写到55万的原始动力。”

用心的作品一定是有灵魂的。今年1月,当《有生》这部厚达近千页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就引领出一股阅读热潮,横扫“年度最佳小说”、月度“中国好书”等好书榜单,多位著名作家、评论家也给予点评与赞誉。该书在四次加印同时甚至有专家学者将其与余华的《活着》,莫言的《蛙》等作品对比,这些都是胡学文在创作《有生》之前没有想到过的。具体到作品,这个起始于接生的故事,以接生大约12000人的祖奶为主干,以被祖奶接引到人世的众生为枝叶,为读者构建起一方土地上的生命本相。《有生》中,接生婆祖奶将一万多人带到这个世界,更意味着延脉、新生、生命。依借这一身份和能力,祖奶得以历经百年、在种种波澜下得以幸存,更由此进入到各家的生活、荣兴败落历程中,从中感知人世百态、各色人等,探触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虽然《有生》还没读过,但作为一名阅读爱好者,我钦佩于胡老师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事业孜孜以求的坚守。有幸购得签名版,读完《有生》就是我今年的阅读目标了!”分享会现场,一位已三次购票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的西善桥居民捧着大部头的《有生》心有感触,而这种与名家交流时的共鸣共情此前已多次发生。对此,西善桥街道影视文旅中心负责人郑磊表示,之所以开展“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活动,不仅是为西善桥打造一个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IP,更在于通过持续引导居民读名著、近名家,从作品中汲取丰富营养提升素质,从名家身上感悟精神与奋斗的力量。“因为每一次成功的创作都是一次突破,而每一次的突破都源于内心的执著追求,以文化内驱力助推居民追求幸福生活正是这种不断追求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