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为心声社区、学华为头条(华思华智库旗下学华为大学主打栏目学华为管理资讯头条)
编辑:华思华智库(华为离职员工组织(华友板凳会)创办,专注一站式学华为大学),商务联络请加工作微信(huasihuasxy)
编者按
七年前,你一定没有听过华为还涉及光伏业务。七年后,令很多人震惊的是,华为光伏也做到了全球第一。华为在七年内不断创新,融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等,提出“智能光伏”的理念,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华为也一直注重客户的亲自体验,尽力将客户带到现场,将华为逆变器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得客户更加容易信服,也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为了成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军者,华为推出精准营销,实施的方案更加契合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带来更大的收益。为什么近几年华为的产品做一个成一个?总能上市即上量?成功是如何复制的?本文作者在华为有多年工作经验,回忆这几年华为在光伏领域的艰辛岁月和取得的成就。2012年,我还在光伏行业一家逆变器公司,一天听到公司的产品规划负责人向公司总裁汇报,“华为也开始做逆变器了,明年就开始卖了”。不常抽烟的老板,点了一支烟。2013年,华为在行业内开始有动作,行业峰会常有露出。有一次,在上海的一个高峰论坛,刷地上来十多个大热天还穿着西装、系着领带、皮鞋锃亮的男士,个个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看注册名单,才发现都是华为的。那时候在光伏圈无论是见客户,还是参加峰会,着装都比较随意,华为的出现尤显不同。更令人好奇的是,当时行业内的逆变器公司基本都还在卖盒子,逆变器只是一个直流转交流的设备,大家讲的最多的还是效率高、故障率低。华为在业内却提出了一个叫“智能光伏”的理念,号称在光伏产业融入了其领先的数字信息技术、4G无线技术、互联网技术,能给客户带来“更高收益、智能营维、安全可靠”的价值。从上海研究所入职培训完,被带到附近的逆变器研发基地。工作地点是一栋略为破旧的小楼,旁边小卡车上喇叭里“香蕉、香蕉,一块一斤”“地瓜、地瓜,一块三斤”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办公位在一楼,没有窗户,长年需要开着灯,洗手间的蚊子又黑又大,被咬上一口没个三天消不下去。报到之时,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在浙江江山举行的新型农光互补智能光伏现场交流会。听同事说,华为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格尔木、嘉兴、顺德等地已经密集举行多场现场交流会,在业界掀起了一波智能光伏热潮。某客户在浙江省江山市新并网了一个农光互补的电站,农光互补就是在既有农林业设施、或养殖大棚上敷设光伏组件,在大棚下面开展农业、苗圃或养殖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客户在太阳能电池板下首次试验种植了水稻和大豆,又选用了华为逆变器,实现板下种植、板上发电,真正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发电效率显著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光互补的场景。如何能让客户快速认可智能光伏的价值?如何让客户来了觉得不虚此行,干货满满?如何让客户有舒适的体验?这都是我们奋力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客户能更系统了解方案,我们邀请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及设计院的专家、海外的同行来共同激荡思想,共同探讨行业问题及发展方向。在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后,我们又把客户都请到风景秀丽的江山凤林村光伏电站现场。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脑,是整个光伏电站的核心部件。为体现华为逆变器IP65产品防水防尘的特性,我们创新性地把逆变器放进密闭的水箱、高温的玻璃柜里展示。客户透过玻璃柜,看到逆变器在高温和淋水下,仍然能稳定运行,赞叹不已。一位上海的客户董事长对我说,“之前听你们讲PPT,总怀疑你们在吹牛,今天现场看到这一切,非常震惊!华为是真的走在技术最前沿,我们相信智能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随后,他立即打电话给下属设计部门负责人:“昨天给我汇报的XX项目,立即更改设计,采用华为的智能化方案”。现场的我听了这番话,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成就感充盈心间,再看一起奋战的小伙伴们脸上欣喜若狂的表情,我想他们应该也和我的感受一样吧。这是华为光伏在业界首创的围绕客户体验而设计的创新品牌活动,之后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河北、新疆、四川……我们通过行业意见领袖和实地参观打出的“组合拳”,很快深入人心,华为在业界初步树立了“智能光伏”的品牌形象。汉武帝时期打通的丝绸之路让东西方世界得以互通有无,不仅带来了汉唐盛世繁荣,还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如今,要在国际市场中,打造中国制造的高价值品牌,却存在着更大的挑战。为了改变海外客户的“刻板”印象,2014年,我们特意策划设计了一条“逆变器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从深圳总部—松山湖产线—营维云中心—GCTC的参观线路。先参观华为总部园区,再到行业解决方案展厅,接着到松山湖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最后到自建的屋顶样板点电站及全球营维中心,通过不同维度展现华为公司实力。欧洲B公司是全球的能源巨头,之前一直选择友商品牌,而且CTO对中国企业并没有什么印象。经过不懈的努力,2014年,我们邀请B公司访问华为坂田基地的工作终于取得进展,CTO答应来华为参观。访问期间,华为网络能源高层和客户一行在会议室做了交流,可以感觉到客户在言辞之间对公司的实力和产品性能还是持保留意见。接下来客户在松山湖实地参观了华为的自动化产线、全数字化的营维云中心,营维云中心可以让设备能全量数字监视,故障快速处理,能精准诊断,客户只要登录系统就能实时监测全球的电站运行情况,实现运维可视、可管、可控。在走完“丝绸之路”后,没想到客户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反复说,“太震撼了,华为不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公司。”最后一天临走前,CTO更是对客户经理竖起了大拇指:“华为的产品,绝对信得过。”访问结束后,由于客户决策层对华为的认可,华为设备顺利进入客户采购短名单。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华为连续参加B公司的采购招标并成功获得大量订单。根据客户的体验,我们也调整了“丝绸之路”的参观顺序,将实地体验放到了前面,会议交流放在了最后环节。作为客户交流的重要一环,“丝绸之路”一直在精益求精提升体验。通过这样一条路,绝大多数海外客户无论对中国、对华为都会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拒绝到惊喜的心理转变,使客户从直观认识转变到对技术认同、理念认同、品牌认同的全方位认同。光伏界不得不提的行业盛会,是一年一度的上海SNEC展会,全球的重磅客户都会齐聚上海,共襄盛举。这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平台,我们也深知,这是“秀肌肉”的最佳时机。2015年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全面升级,融合了采用PLC(电力线通信) 技术的新型智能光伏控制器、智能光伏无线传输系统、以及智能营维云中心管理平台。为了展示营维云中心的“可视可管可控”的价值,我们决定通过远程体验展示,把千里之外位于呼和浩特的客户智能营维中心远程镜像到上海展台,和托克托县电站现场实时智能远程运维。计划总是美好的,但行动起来却是压力山大。先不说演示至少需要上海、呼和浩特、托克托县电站三个地方的人员配合,仅呼和浩特的营维中心和上海站台对接,之前预定的网络根本无法满足带宽需求。项目组开始紧急行动,联系负责展会网络的运营商,被告知按标准流程,拉通一条专线需要三个月。但展会只剩一个多月时间,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攻关小组,部门一位同事Bin专门负责专线事务,天天在运营商客户那里蹲点,软磨硬泡一周后,客户被诚意打动,克服内部诸多困难开辟绿色通道,开通了专线。专线开通后,Bin立即赶往位于内蒙古的托克托电站和当地合作伙伴一起调测。当时那边条件比较艰苦,大家基本招待所、电站两点一线,白天搭环境,挖坑竖CPE、拉专线、装机器等,半夜回去睡一觉早上天不亮又出去干活了。起早摸黑干了三周,终于调通。回到上海再见面时,我差点没认出他来,以前他是海外留学归来的才子,英俊潇洒,头发打着发腊,皮鞋总是一尘不染,现在胡子拉碴,皮鞋前面已经开裂了,裤腿还有泥,我忍不住心下生叹:果然能在华为坚持下来的都不是一般人啊!展会搭建时间只有三天,我们的展台设计比较复杂,要凸显数字化元素,还要演示4G-LTE和智能营维云中心,部门所有人几乎都是通宵达旦,品牌组负责展台搭建,媒体组负责媒体宣传,MO组负责内容输出及调试,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忙而有序。开展前一天晚上十点,我们开始彩排,发现展馆的网络非常不稳定,内蒙的画面传过来有迟延,影响观看体验。Bin又连夜处理专线问题,运营商客户的工程队工人本来在上海的郊区加班,Bin过去陪他忙完工作,又把他请回展馆,调试了一个通宵,终于调通专线。这一次,画面非常流畅,我们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抓紧回酒店洗澡换衣服,再回展台准备开门迎客。借助4G、智能光伏终端等,展会现场的华为专家通过实时视频和语音通讯,远程指导电站现场运维人员自动化高效运维,成功演示了移动运维、远程诊断、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热成像巡检、智能安防等功能,一片树叶、一条电线的阴影或者一个有热斑的落后组件对发电量的影响,都可以实时精确地看到,吸引了几百位客户驻足观看。身临其境的体验,让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三天我们共接待了一万多人次的客户,展台从早到晚始终人潮汹涌。展会结束后,一线的订单激增,这也振奋了我们。我们力求将华为光伏打造成展会每年的标杆,每年都会在形式上追求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内容上精心展示华为在智能光伏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并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逆变器丝绸之路、GCTC参观、智能光伏答谢晚宴暨新品发布会、海外渠道大会、中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海外VIP客户招待酒会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运作,创造与客户亲密接触的机会,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增强了客户的粘性,从而赢得客户认可。到2015年底,我们在民企一路高歌猛进,但在央企、国企一直未有大规模突破,成为大家的一块心病。大型能源央企S客户,是新能源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华为一直不得门而入。年末,一线打听到他们的年会在北京某区的培训中心举行,各省市负责人都会来参会。于是华为迅速锁定附近的宾馆,在客户年会前一天晚上通宵搭建了一个全场景的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并派遣一级专家在现场,方便和客户随时交流。第一天,外面还飘着雪,我们早早地开门迎客。上午,客户经理反馈说,客户在开会,没人愿意来;中午,客户都在聚餐,不方便出门;到下午六点多,还是没有一个客户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了晚上快九点,终于等到客户经理的电话,说已经邀请到部分区域的客户高层,正在来的路上。一天的焦虑不安,瞬间化成无穷的动力。当晚的接待特别成功,客户被我们的诚意感动,也被方案吸引。第二天,陆陆续续又来了好几拨区域的客户,到了晚上,还有客户特意打电话来要求我们加开一天,他们的集团董事长也要来参观。我们迅速安排高层对接,并让他们和技术专家就华为最新的智能光伏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新的解决方案切实满足客户的痛点,能契合不同地区、不同场景的电站建设需要,实现如渔业和农业场景的融合,客户董事长看到实时的电站数据后,当场对其团队表示,要尽可能多采用这种和场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光伏方案。本次活动的效果非同凡响,在客户特别是高层领导的心中,对华为有了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们立即快速复制了这种模式,在北京、上海、武汉、乌鲁木齐等13个城市举办了20余次精准营销,覆盖1500多家央、国企客户。2019年中,随着平价上网指标的发布,中国光伏市场焕发新生机,Q省作为中标份额最大的省份,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跟几个客户初次接触下来,众人的反应都出乎我们意料的冷淡,其中X公司的态度尤为明显。X公司是当地电力机构下属的新能源公司,一直以来对华为的态度比较友好,2017年采购过一批华为逆变器,但2019年我们再次拜访时,公司一把手表现得兴致索然,和我们表示,他不负责技术,让我们和项目主任对接就好。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一番走访才发现,之前的一期项目合作中,我们的几台设备出现故障,但华为未能及时处理,这让客户对华为的好感大幅下降。加之负责为客户进行方案设计的设计院仍在采用上一代华为方案进行测算,在客户看来,华为的方案竞争力较低。我第一时间求助当地运维团队上站检查问题,并找到研发专家和客户运维团队交流,澄清故障问题源自安装不当,升级系统后即可彻底解决。两天以后,一份完整的故障分析报告提交到CEO手里,CEO对华为的响应速度大为改观。同时,我们抓紧一切时机向客户传递华为的新一代方案,具有更低度电成本的价值理念。客户一开始在意的是每一台设备的价格高低,但实际上,我们方案的优势并不是降低每一台设备的价格,而是从设备本身、线缆选择到施工流程等端到端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带来更大的收益。带着这样的理念,营销团队输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营销资料,每次去见客户我们都会带去新料,客户技术工程师后来直言,他们每次都在期待我们又会带来什么让他们耳目一新的东西。在多次讲解后,CEO终于感受到华为的诚意及方案的优势,把我们和设计院叫到一起,说优先考虑采用华为的方案,但前提是不增加初始投资。转机终于来临!我们和设计院一起把项目一项项拆开,包括优化线缆、关断盒及开关选型、缩短施工及消缺周期等方式,连续奋战几天,最终将华为方案的初始投资降低至客户的预期内。这个结果得到设计院的确认时,我和客户经理长出了一口气 —— 这个原本希望渺茫的项目,成了!最终,华为独家拿下项目。CEO有一次和我以及客户经理闲聊,说每天一到公司就看到我们俩在办公室门口等他,项目不给华为,他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但是我们都清楚,“端到端投资持平,度电成本更低”的新一代解决方案核心价值,才是我们能顺利拿下这个项目的关键。结语
诚如大家所言,产品是王道,客户关系是第一生产力,而我觉得营销则是催化剂。作为一个新参者,华为逆变器业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能够做到全球第一,除了产品本身,个人认为,营销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进入市场的早期阶段,比如现场会的产品可靠性体验、展会的远程运维体验、公司总部参观的公司实力体验、样板点电站现场参观的发电量提升体验等,这些营销举措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和产品价值,通过客户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客户信得过、忘不了,最终赢得忠诚客户。
品牌的建立是一个艰苦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价值营销,让客户深度体验,真正了解我们产品的核心价值,不仅会赢得客户的认可,也会引导和改变行业,直至引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