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时空交错艺术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在处理时空变化的艺术手法,往往是同时存在或交错进行的,一首诗中既有时间的延展、凝聚或变形,又有空间的扩展或浓缩,两者或先后、或并行,或交错进行,形成特色的艺术魅力。
时间的变化、空间的转换、时空的交融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扩大了诗歌的内蕴。可以说,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点,厘清诗歌的层次,解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事、景,是读懂诗歌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也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采取的艺术手法,既有空间变化也有时间变化。
从时间转换来说,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
从空间转换来说,是“巴山——西窗——巴山”的回环转换。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王安石《萧然》
萧萧三月闭柴荆(时),
绿叶荫荫忽满城(空)。
自是老来游兴少(时),
春风何处不堪行(空)。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再次罢相后,隐居金陵钟山时所作。此时,他在江宁府和钟山之间筑了一座半山堂,读书诵诗、谈禅出游,也不废著述。这首诗吟咏了他在暮春时节的感受。
首句是时间,第二句是空间,第三句再是时间,第四句又是空间,呈现很整齐的对应关系。
从空间来看,极力渲染春色之浓、之美;但从时间来看,又着意强调意兴阑珊、闭门独坐,与时间上的春色之浓、之美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反映了诗人虽然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依然关心国事,对新法推行遇阻无法释怀的复杂感情。
杜甫《洞房》
洞房(空)佩环冷(时),
玉殿(空)起秋风(时)。
秦地(空)应新月(时),
龙池(空)满旧宫(时)。
系舟(空)今夜远(时),
清漏(空)往时同(时)。
万里关山北(空),
园陵(空)白露中(时)。
此诗是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因中原战乱仍未平息,返家无望。诗人在清秋之夜,因秋月触发而生故国旧君之思,以一个宫人的口吻,写出时代的感伤和个人的不幸。
前四句虚拟长安夜月之景,感念贵记之亡;
后四句实写夔州秋夜之景,感明皇之亡。
从全诗来看,“洞房”是空间位置,“佩环冷”则是点明季节,一句之中时空交织;
第二句“玉殿起秋风”至第六句“清漏往时同”结构完全相同。
第七句只有空间变化;
结句则又变成时空交织。
时空的不断交织转换,将今日的凄凉与昔日的鼎盛,故地的遥想与异乡的清冷反复呈现,其中又通过空中的“清露”与季节上的“秋风”将今与昔、故国与异乡连成一个整体,更加深了漂泊异乡的凄凉和战乱未息、故国难归的幽怨。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时)草连空(空),
天淡云开(空)古今同(时)。
鸟去鸟来山色里(空),
人歌人哭水声中(时)。
深秋(时)帘幕千家雨(空),
落日(时)楼台一笛风(空)。
惆怅无因见范蠡(时),
参差烟树五湖东(空)。
这首诗是杜牧游开元寺,登水阁时的所见所闻及触景所发而作的。
此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表达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后两句忽然又联想到范蠡,感慨“萧条异代不同时”,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
第一句“六朝文物草连空”和第二句“天淡云开古今同”,都是一句之中时空交织。
三、四两句是由“空”到“时”;
五、六句和一、二句时空组合完全相同;
七、八句则是由“时”到“空”。
在表达手法上,空间描绘明丽秀美,节奏轻快,语调流畅,格调明朗俊健。时间表述则重在抒发人生感慨,语调低回,情绪惆怅。通过这种时空交织和反复变化,一方面赞叹宣州的秀美富庶,一方面又生发人生的伤感和惆怅。
刘长卿的《送独孤判官赴岭》:
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
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
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
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他没有遵循送别前、送别时、送别后的时间段来写景叙事,而是紧扣题目中的“赴岭”二字,把送别时该发生的事情全都转换为友人去岭南途中和到岭南之后的情形。
首联“伏波初树羽,待尔静川鳞”是说,在你即将赴任岭南,推行文教之际,当地百姓正等待你安抚。
伏波:汉代将军名号。船涉江海,欲使波涛平息。用典。树羽:鼓架之上置彩羽为饰,是推行文教的象征。静川鳞:使水族安息。比喻施行政务。
颔联“岭海看飞鸟,天涯问远人”,采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朋友在路途当中看见飞鸟,以鸟写人,写出朋友路途中的孤独寂寞,巧妙传递出对友人路途艰辛的惦念之情。
颈联“苍梧云里夕,青草嶂中春”写景,有时空。
尾联“遥想文身国,迎舟拜使臣”两句想象友人到达岭南后百姓到河边下拜迎接的场景,包含了对友人定会受到欢迎的祝愿。
而在这未来的空间里发生的事情,诗人又在首联蓄势,在送别前依然虚写岭南百姓“待尔静川鳞”,“待”和“迎”首尾照应,突出当地百姓对独孤判官的期待,从侧面表现出朋友能力之强。
在这首诗的时空设置中,时间是变化的,空间也是变化的,诗人把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的景、事以想象的手法来体现,读者在诗人的时空里,就容易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搏。
再如,李商隐的《即日》: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译文:小苑楼上试穿春装,斜倚栏杆观赏晚霞。花园里桃花怒放,花丛中彩蝶双双。远戍赤岭久无音信,鸿门一带仍被围困。几家思妇织成锦字,机旁含泪思念亲人。)
从时空的角度解读这首诗,题目《即日》告诉读者写的是当天的见闻,在同一天有三个不同的空间,在各自的空间里上演着三类人的故事:
空间一——在高楼。
事件是一个贵家女子站在高楼,看着花园里桃花俏笑,蝴蝶双飞。作者以景喻人,写出了贵家女子快乐幸福的生活。
空间二——在赤岭、鸿门。
虽然写的是当日的事,却是虚写,这两个地方的主人公是在前线作战的士兵。
空间三:在几个征人的家。“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尾联写出了征人之妻对丈夫杳无音信、生死难卜的担忧。
诗人正是通过两种不同女子的对比,写出了征人之妻的幽思哀怨,揭示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
我们可以看出,时间与空间共同搭建了这类诗歌的内在框架。正是在诗歌的时空舞台上,演绎出各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