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靠天吃饭的上海先民,祈求神灵赐福保佑太平,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寺庙的兴起,满足了这一要求,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借助上海江南水网地区的特点,水系丰富,四通八达,为寺庙建设运送建筑材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所以,大部分的寺庙和古村落都是临河而兴,临河而建。
宋代上海水道的遗迹
凭借古代留下的舆地图,我们可以一窥古代上海的水道遗迹,水系密布,互相贯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便于先民的出行和进行农商贸易,成为日后大上海兴起的铺垫。明代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病逝,归葬于肇嘉浜、李漎泾交汇的地方。初由南市徐氏家族十几户子孙来此结庐守墓,其后后裔繁衍,聚居成村,渐成集镇,初名徐家厍(shè),后又因肇嘉浜、李漎泾与蒲汇塘三水汇合,故得名“徐家汇”,这就是古代水道和先民聚居成村的例子,至今还留下一些遗迹。找一张宋代绘制的水道图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水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实体的存在,改朝换代对它们的冲击不大,时有发生水道的淤塞或者对部分水道进行拓宽,但是,并不是普遍的现象。所以,我们参考古代地方志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现有的道路,大致勾勒一张水道遗迹概念图,还是基本可行的。
龙华港、蒲汇塘和漕河泾--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志卷三十一】
吴淞江、上澳浦、李漎泾、蒲汇塘和肇嘉浜--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志卷三十一】
《同治上海县志》卷三所提到的吴淞江、蒲汇塘和肇嘉浜等水道的名称,多么耳熟!因为,千年以后的今天,它们依然存在,只是,吴淞江改名为苏州河,肇嘉浜填土筑路改为肇嘉浜路,而李漎泾和法华浜改名为法华镇路。我们借助《同治上海县志》卷首的“北境水道图”标出上述主要的水道图,并用蓝线进行连接,改画成一张“宋代上海部分水道遗迹概念图”,看一下古代上海的这几条主要水道走向,一目了然,有几个重要的信息蕴藏其中:
1. 北面弯弯曲曲的吴淞江是联系上海和江苏的重要纽带。
2. 李漎泾是和吴淞江联通的重要入口,其东面另有两个重要入口:东芦浦和西芦浦。
3. 李漎泾貌似一条不起眼的水道,但是,在古代上海却形成三水汇一(肇嘉浜、李漎泾与蒲汇塘)、贯通东西南北的交汇点(红圈处),如同今日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这就是现今的“徐家汇”。
4. 上海镇的蒲汇塘是一条东西方向的重要水道,西面连接七宝这个至今犹存的北宋遗址,东面连接龙华港,直通黄浦江。北面连接李漎泾、肇嘉浜,直达老城厢和黄浦江畔的上海镇和市舶务。
5. 上海境内水网地区的其他塘、浦、泾、浜纵横交叉,它们贯通北面的吴淞江或南面的蒲汇塘,最终流入黄浦江。
6. 这些水道在东西方向沟通了松江府和吴淞江、黄浦江的航运枢纽,南北方向沟通了吴淞江和黄浦江,“工”字型的合理交通布局为近代乃至现代上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们的作用不可小觑。
淞南水道,水过留痕,溯源消逝的千年遗存,宋代上海还留下哪些遗迹呢?
两宋期间,战事不断,社会积贫积弱,百姓对神灵的期盼和迫切需求,促进了宗教的发展,各地纷纷兴建寺庙和佛塔,在我国历史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上海也是如此,除了老城厢城内的佛教寺庙比比皆是,城外古村落也因寺而兴起。接下来,我们凭借古代水道,一站一站地游弋,穿越到宋代上海的寺庙遗迹和古村落去看看,虽然遗迹稀少,然而,痕迹可循。
上海宋代寺庙和古村落分布图--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志卷首】《上海县志》卷首三、四页的“上海县县境图”中,我们可以找到五个宋代的寺庙——静安寺、法华寺、安国寺、龙华寺和淡井庙。我们按照“宋代上海镇部分水道遗迹概念图”,从吴淞江的西芦浦入口南下,先到上海三大古刹之一的静安寺。云间志曰:“静安寺,在沪渎。按寺记,吴大帝乌中建,号沪渎重玄寺”。随后在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为静安寺,现址是南京西路1686号。今静安寺内藏千年香樟独木雕刻的观音像和宋代镀金匾额。
静安寺建造年代--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志卷三十一】
西芦浦和东侧的东芦浦之间有一小段水道就是涌泉浜(又名:涌泉、沸水浜、沸井浜),是古代一温泉形成的东西向河流。宋云间志曰“沸井浜”在沪渎,东、西有芦浦,中间一水相通,有数尺许,特深如井,然水腾涌,昼夜不息,或曰“海眼”也。常有戏浴于中者,二三尺以下,其气稍温。
涌泉浜所在的古村落叫永泉村,即今愚园路一带,永泉村聚落因附近的静安寺香火旺盛而兴起,当地先建寺庙,后有古村落的兴起。
中山公园的香花桥遗迹--拍摄来自徐大纬
法华寺又名法华禅寺,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由惠禅法师创建,遗址即今日法华镇路525号。李漎泾(法华浜)上的一座香花桥遗址现迁移到中山公园内。法华寺大雄宝殿立柱的底座“缘石”,现迁移到法华镇路525号“德比法华525”园区内。上海交通大学留有两棵千年银杏树,是法华寺古刹的遗迹,弥足珍贵。
法华寺“缘石”遗迹--拍摄来自徐大纬
法华寺千年两棵银杏树遗迹--图片来源于网络
法华寺所在地的古村落叫法华巷,曾经是当年的水运要地,本地或外地行船船夫上岸歇脚的地方,得地利之便,成为人口、财富汇聚之地,该古村落的所在地,即今日法华路、新华路一带。
从法华寺沿李漎泾南下,就到了蒲汇塘,沿蒲汇塘向东行的北岸,即是安国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