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暗香
作者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做工妓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这是两首词前的小序)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石湖,范成大,晚年致仕后号石湖居士。
既月,满月。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工伎,乐工、歌妓。
肄习,学习。
何逊,南朝梁诗人。何逊年轻时在扬州,常在官舍外一株梅花树下吟咏。离开到洛阳后何逊常想念那株梅花,想极了就专门到扬州看望梅花。因这件事,何逊成为爱梅之人的代称。李清照词:“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春风词笔,多数注解说,这是指何逊写过《咏春风》诗:“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我倒觉得可以不必这样拘泥,只从字面理解为能写出笔下生春风的词笔更有诗味。
怪得,惊异。
叹寄与路遥,化用了陆凯赠范晔的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翠尊,翠绿酒杯。如晏几道词:“且趁朝花夜月,翠尊频倒。”
耿相忆,怀着感伤心情回忆。耿,心情不安,悲伤。《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试翻译如下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住了一个月,居士写个书简向我索要词句,并且征求新词牌,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把玩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我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算一下,过去的月色曾经多少次照过我在梅花树下吹笛?唤起美人,不顾清寒共同攀摘梅花。而今我这个“何逊”已渐渐衰老,都忘掉了能够写出春风的作词之笔。但令我惊异的是,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还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可叹的是,想寄与她梅花,可路途遥遥,更何夜来下雪刚积起来。面对翠尊,没来由洒泪,红梅默默无语,却引起我伤感的回忆。常想起我们曾经携手的地方,千株梅花压满寒碧的西湖。一忽儿,却一片片都被风吹尽了,何时才能再见呢?
赏析
古人好咏梅,姜䕫是其中之一,留下的词中,写梅花的占了近三分之一。但要说写梅花写得最好的,多数古人认为,诗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词是姜䕫《暗香》《疏影》。甚至有人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暗香》好在哪里呢?
从思想内容上说,作者在眼前、过去、将来之间倏忽往来,探究着短暂与永恒的话题,寄托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失落、寂寥凄冷的孤独,写出了人生况味,故而石湖居士把玩不已。
看吧,“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一句话,将过去吹笛,与现在的赏梅,及将来能不能再赏梅(算几番含着这个意思)都一下子勾出来了。这句话让我想到《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评论家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一句话就将人拉入小镇马孔多百年兴衰的时空,瞬间就有了遍历风云变幻的历史沧桑感。姜䕫这一句词,何尝又不是呢?玉人攀摘的画面,随着春风词笔老去,可竹外的疏花,何以香冷依旧呢?这种心理中的永恒是那样地坚韧。然而,当年千树压西湖寒碧,一忽儿,又片片吹尽也,美好又是那样地脆弱,怎么不让人瞻念前途,不寒而慄,感叹“几时见得”?“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种孤独无可与人言。
从意境上看,姜䕫创造了绝美灵动的意境,在倏忽转换之间,以作者饱满忧伤的情绪打动读者。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何其清高凄美。然而忽然一跌,说而今老了,春风词笔都忘了,接着又是一扬,又有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美好的东西香气永存,美好的记忆刻骨铭心。寂寞的江国想起知音,欲寄梅花,却是路遥雪积无从寄,故而对酒洒泪,见花相忆(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写梅花,想一下,雪下后,花朵下面绿萼上先因雪水而湿,极像洒泪,红梅冲雪而开,就像美好记忆透过无明无暗的时空,在脑海中陡然绽放)。接着就是记忆中的美好,梅花“千树压西湖寒碧”,是热闹挤走了孤寂,心与心的相通是多么美好。可忽儿又被风吹尽了,并且前途不明,不知几时见得,这一种怅惘失落岂可以言语表达?!
再看其语言,锤炼之工,也让感叹。“竹外疏花”,为何是疏?摇曳数枝,方见冷香之绵韧。“翠尊易泣”的“易”,让人感觉到作者含着些自责,自嘲,却又流露出禁不住的感情,更让人感动。“千树压、西湖寒碧”,那个“压”字,显出花之盛,再将花的温暖与水的寒碧相对立,就让诗歌有张力。
词中写暗香的只一句“香冷入瑶席”,何以竟名此曲为“暗香”?(用林逋诗中两字,既是词牌,也是词题)其实,这中间有个暗喻,美好的回忆就像梅花的暗香,不知不觉就会幽幽然袭来。
读这首词,芬芳齿颊,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