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五(怎样认识写诗的自己)

写诗的原理

五、怎样认识写诗的自己

恐怕哪个人学写诗,也不是以游戏为终极目的的,故即使一时学不好、写不好,也没必要遮遮掩掩,无论自知不自知自觉不自觉,都不应编借口、装经验、遮羞脸,反而弄得给自己造成的都是不美和不求上进的消极暗示。

“暗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实是造成个人局限的加油站,往往在人越有触动,越感觉关键,越需要改变的时候,就越起反作用,没事时也不会跳出来。

暗示本有好有坏,但对自然发展而少有训练的人,或心理健康有缺陷的人,如多疑猜忌,好要面子,好出风头,好发牢骚,过分敏感,爱自我保护,顽固执拗等,几乎所有的暗示都一个比一个不利。

抑制或除掉不健康暗示,是一个人打造自救能力的重要法宝。没有了不健康暗示,就等于赶跑了坏看门人,从此变得有包容、有涵养,有学习精神,吸收能力也就上来了,好的东西不仅变得易于接受,也才可能进来。

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没有哪一个精彩愿意粉身碎骨,去扑开一个堵得严严实实而无可再利用的大门,所以还是要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能忘本。

辩证地讲,一个人再怎么固执,不论出于维护虚荣的无奈,还是出于自以为是的无赖,只要是人,就应该意识到总是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就应该懂得给自己留这样的一个绝不能封死的开口,哪怕再窄再不情愿也要留着,以便让特定的一些人和道理无条件进来,让自己无条件信任和听话,因为这是唯一时刻存在自救和他救可能的机会。

写诗的提高焉不是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开口,人就会一拧到底,连南墙也认不得了。事实上这样的情形在当今很严重,虽有多重使因,其中就有教育观影响了学习观,进而延伸到了做人观。

其实,教育观和学习观是不一样的,原理恰好相反。教育观以接受者为客观对象,要施加影响就要先顺应,所以要循循善诱。学习观以教育者为客观对象,首先也要顺应,就不能从教育者身上找理由,要尊严,不然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意味是学习上自以为聪明的傻子,什么真东西都学不到。

这等于还是说,要想把任何事情做得来、做得好,就必须从个人自身开始,只有人是好的,美的,走在正常路上的,事情应该有的走向和结局才顺理成章。

例如,有人好抱着价值观来看待学习,既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又怕被人说服而丢了面子,殊不知在自然状态下,任何学习的内容都是普惠的道理,而不是投机的交易,不可能专门迎合某种价值观。即使让价值观狭隘的人去做学习的对象,他也不会为了满足谁的需要,而把数学算理讲成“一加一得三”,所以在遇到学习有迎合感时反倒危险,十之八九是自取上当,而且这非但不是上面说的必须留下的开口,恰恰是深渊。比如,那些可以用钱能够买到的学习。

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要求客观规律服从主观愿望,只有在顺应和适应中按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寻求改变,才是最合理的做人和学习,这同前面说的治理黄河的原理是一样的。

和平时期社会普遍安逸,各种机遇广泛存在,这也是客观规律,但这种客观让生活普遍倾向顺利,生存成本过低,给人造成往往“心想事成”的假象,加之金钱这个最大生存客观基础,来得相对容易,无疑加重的是人的主观主义心理。

主观主义往往是由侥幸投机来陪伴的,一旦犯了主观主义,就很难意识到主观主义再好,到头来也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哪怕这个道理再简单,哪怕前车之鉴有多少,只要没有轮到头上,就很难有刹车的时候。

具体来说,特别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教育的简单化、功利化和极端化,以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概念盲目提出后,在矛盾运用上的混淆不清,让教育者几乎彻底倒向了对学习者的迎合,无形中强化的是知识得来容易的假象,尤其是以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为代表。

这种情况,又遑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良环境影响?当今青少年几乎都处于普遍远离劳动和要啥有啥的生活自然灌输环境里,所经所闻普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猖獗,是这些让全社会的人,从儿时开始就满脑子充斥了客观服从主观的意识,直至这种意识越来越泛滥,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凭主观意愿便热衷索取,贪图少付出,直至不愿和拒绝付出个人成本。

事实证 明,这种情况的后果往往让人徒有墨水,反而在越来越自恃任性的同时,越来越经受不住客观不随人愿时的打击。正是实践的欠缺,让经历风雨成了不可能,于是挫折教育随之成了空白,导致普遍厌恶实际劳动,经不起磕碰便是注定的。

在这种局面下成长起来的人,不仅不懂得拿什么写诗,而且势必自私自利,加之又个个自恃有知识,反而让他们以为比谁都懂,怎么做都是应该的,只有别人接受的份,没有他们改正的份,这时他们中哪个人会承认不知拿什么写诗?哪个人会以为自私自利?

这就是文而不化的危害,也解释了一个拿着文化知识写诗的人,为什么竟一看不惯就气急败坏到处拍砖,或一不如意就狗急跳墙翻脸不认人。

(0)

相关推荐

  • “围棋三观”的背后就是三观

    年轻的时候对类似"三观"这样的概念没什么感觉,一是因为叛逆,凡是前人说的话都不爱听:二是仗着年轻,觉得什么都没有确定,一切都有可能,所以不太接受结论性的东西. 到了中年,慢慢发现确 ...

  • 教育观

    ​ 基本要求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九(怎样用洞察力学会反思)

    五十九.怎样用洞察力学会反思 人不能没有精神世界,那么精神世界是什么武装起来的?不是简单靠知识武装起来的.或者说,知识本身既不能直接武装什么,实际上也什么都武装不了.精神世界是靠人有什么思想认识和由此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系)

    五十八.怎样看觉悟和洞察力的联 系 人的一切外衣,无不是由现实复杂的主客观矛盾关系使然,要拆解这些,显然离不开认识中对假与真的分辨力,更离不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而真正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从分辨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七(怎样有觉悟和洞察力)

    五十七.怎样有觉悟和洞察力 从上可知,做事和写诗实际都是分辨力的反映,进而又知,如果没有好的分辨力和一定的原则坚持,连合理的迁就和妥协也是做不来的,无疑最终说明了,不论做任何事情,先要有好的认识能力是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六(怎样看写诗和认识的联/系)

    无法否认,学诗写诗谈诗都有着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这跟做什么事都一样.也就是说,做什么事都是从初学到深学,乃至精学,博艺,广知和熟能,于是才能做好的. 就初学观察,总是先遇到和先想到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五(为什么要避免“两面派”)

    "两面派"一方面是对写诗的扭曲,一方面终归是人格不正的反映,这不利于一首首诗长期写下去,也不利于日后回首检点得失,所以要解决"两面派"问题,还是要先解决人的问题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四(怎样认识“两面派”)

    攀比之风造成了写诗和虚荣密切联 系了起来,导致明知写诗要提高,却一边喊着"欢迎拍砖",一边又囿于局限而不得不害怕指出短处,乃至因此而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狗急跳墙也成了必然,唯不知如此下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二(避免奴用知识的策略)

    五十二.避免奴用知识的策略 只有认识到了什么,才能避免什么,但认识坏的,就不如从好的方面先做起,实际是认识了好的,也就认识了坏的,更避免了坏的,所以认识坏的就总需要有好的先跟上来.这无疑还是个有无分辨 ...

  • 写诗的原理五十一(怎样避免奴用知识)

    五十一.怎样避免奴用知识 知识一旦成了小聪明的牺牲品,就很难再有客观属性,基本倾向了随人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于是仿佛人人都有了对知识无限延伸的本领,因而也有了偷换成"创新"的可能. ...

  • 写诗的原理五十(怎样看小聪明与知识的联/系)

    说到小聪明带来的危害和隐患,自然要提到广泛知识犯罪和普遍道德滑坡问题,毕竟这两方面都不是人们所期待的,也不是知识必然带来的结果,而恰恰是忽视了修养,扭曲了知识的本来面目和本来用途以后,所形成的一股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