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桥,无锡有史可考最早的古桥
★旅游地点:无锡西门桥
往来无锡,基本上都绕不过一座桥,那就是无锡有史可考最早的古桥,即西门桥,横架于人民路上,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距离今天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千四百多年。而大名鼎鼎的清名桥和跨塘桥,如果说到高寿几何,那还要对西门桥拱手称弟。
西门桥的地理位置,自然是在无锡的西门,横跨梁溪河,因此在最早的时候,也曾被称之为梁溪桥、梁清桥、跨溪桥、清溪桥等等。到1960年的时候,又更名为人民桥,盖因其在人民路上的缘故。
我们现在看到的西门桥,当然不是隋朝的遗迹,因为历经战乱,历史上有着反复毁建的记录。在隋炀帝后,南宋咸淳五年就重建了,元代的时候改建为石梁桥,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此桥又毁了,重建时改成了木桥。倭寇做的坏事反正罄竹难书,也不差这一桩。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城,又把桥给烧了,这次似乎怪不到外敌入侵,只能摸摸鼻子仰天长叹一声。光绪三年,当地三名乡绅出资重建。大概没有经过桥梁专家和水利专家的把关,桥型不是很合适,每年的汛期就阻水严重。民国十五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15米,宽5.6米。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路拓建,路桥对直,原来的西门桥再次改建,建成19米宽的钢梁桥面,跨长37米,于是桥就跟着这条路,取名为人民桥。到2010年人民桥拆除重建,长度圹到53米,人民桥也恢复为有着四千年历史的原名西门桥。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西门桥,几经变迁以后,已经是2010年建成的新西门桥了。从桥身上,还真看不到一点历史的遗迹。
西门桥地处交通要道,曾经是连接无锡四大热闹繁华场所的交通枢纽,想要到当时很热门的北大街去,西门桥就是必经之路。当然,据说因为无锡多水,运河贯通城区,所以似乎还要摆渡什么的。不过,即使摆渡,似乎也要经过西门桥,然后到五里桥去摆渡。
不仅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门桥还是连接城区与惠山的交通要道。尤其是在吴桥没有建成以前,西门桥可以算得上是唯一的陆上通道。
细细数来,这座西门桥可谓地处十分重要的交通要冲,但是尽管不能说它冷落,但是无锡自古以来的商业繁华地段,似乎都不在西门桥一带。与人民路呈十字交叉的中山路,往往才是商业繁华地,比如今天的崇安寺商业街区。
我们在崇安寺吃了晚餐,本着消消食的目的,一路安步当车,从三阳广场走到西门桥,感觉两侧的高楼大厦似乎呈递减的趋势。而想在西门桥附近找一家百年老店,也并不那么容易。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无锡并不那么熟悉的缘故,或许有些老店正秉承着“酒香不怕巷子深”,躲藏在游离人民路的某个巷角。
站在西门桥上看两侧,风景其实还都不错的。而拾级下桥,还可以走到内侧的沿河栈道,与梁溪河来一个更加亲近的接触。两侧的碧树高大茂盛,木槿花用浅浅的紫色,妆点着这片河岸。
沿着河走走,虽然太阳有点晒,但是看着粼粼的波光,还是觉得很惬意。偶尔河风吹来,岸边的小树沙沙作响,仿佛在点头致意。无锡因为拥有着太湖的大片水域,所以沿大湖有着大量的风景区,梁溪河畔的这一点小景,大多数人自然就看不上眼了。
离西门桥不远,有一座桥的外观显得更古老一些。因为全桥台阶,汽车并不能通行。又因离西门桥实在太近,也无扩建的必要,连桥名都被磨得差不多了。好容易才辨认出来“显义桥”,转头看到另一面,原来人家有清晰的东西在这儿呢!
晚上的灯光亮起来,一般游船缓缓驶近。远处的显义桥露出缀满灯光的桥形,两侧的垂柳拂着河水,少了白天车水马龙的喧嚣,反倒显出两分静谧的美感。
我们在西门桥上站了很久,缅怀的是一种过去的情怀。
自驾游:无锡西门桥
9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