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洋原创】文学的粉丝
▲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学的粉丝
文 | 鱼在洋
1987年的那个夏夜,才二十来岁的我在县上的工人俱乐部搞了次文学讲座。那真叫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一百多号人也不嫌热,听我夸夸其谈。我自我感觉良好,听众们也听得很是受用。里头也有中老年人,都一脸地虔诚。拿笔在本子上记我的胡说八道。
三十多年之后,回想起那个夜晚,依然让人怀念那个文学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还没有粉丝的说法,全民都好像得了文学病。只要一说起文学,就两眼发亮,作家自然就成了让人敬仰的明星。只要有好作品出来,大家抢着读,谈文学成了一种高雅时髦的生活方式。爱好文学成为青年找对象的炫耀资本,比如今的有房有车更显得有情怀。那阵的学生写我的理想作文时,一是作家二是科学家,当科学家的梦想也是因为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受了陈景润的影响。世事轮回转,不变的只是版税。只要说起爱好文学,诸如非诚勿扰之类的征婚节目呯呯呯一片灭灯声,好像诗和远方成了笑话,高富帅才是人中之龙。
谁都是从年青时候过来的,那阵高仓健是男人的标杆,成天皱着眉头,好像谁欠他钱似的,像唐国强那样的奶油小生不受待见。那会儿喜欢明星就买本《大众电影》只是把大照片贴到床头,白天晚上看着受活。
我在文化大坑的房里就曾经贴过演员朱琳一身黑的大明星画,伴我度过了多少迷惘的夜晚。美人迟暮,岁月无情,我等都老了,再没在电影电视里见过老朱了。也好,别像别人那样老了还去电视上吓人,自己高兴让别人做恶梦。周杰伦曾经让好多少女着迷,除了唱词听不清外,歌还写得满有诗意。倒是如今流行的小鲜肉,让人一头雾水。长得不男不女,连戏都不会演,一部戏就能挣几千万,真叫老百姓大跌眼镜。据说人家粉丝多,有票房号召力。粉丝据说都有了组织叫粉丝团,一群吃饱了撑的年青人,成天就跟着小鲜肉混世事。在机场上两队接机的粉丝打起来了,还有人卖了房子。
追星的,为明星殉情的……林子大了,啥鸟都有,粉丝的故事也与时俱进,上演着崇拜者的悲欢离合。
文学不红了,粉丝自然少了。扛鼎的大作家依然有明星一样的热闹,比如说贾平凹。他到了哪里,自然就有人挤上去,先是给书签名,再是合影。用老贾的话说,他成别人照片的背景,永远只陪照没照片。
春节刚过,省上有个作家死了,有个朋友去参加送别仪式,回来惊奇地说,好多年了,头一回见没人撵着跟致悼词的老贾合影。我说,不是不撵,是地方不对,气氛不对而已。跟他合影的要么是真爱他的才他的书,这算真粉丝,更多的都是想借着他的光,给自己贴点金,在微信上炫耀。真的作家不会这样做的,作家是树,大树你高你的,小树也有自己的天空。谁见过小树靠过去合影的?有一年省上开作代会,故乡去了个老作者,跟谁都要合影,东拉这个西拉那个,让乡党们的脸上都发烧。外地个朋支说,你们那老汉是作家吗?作家有这样的吗?我解嘲说,他是个文学粉丝,老老的粉丝。
文学不红了,粉丝也老了。清净的生活正好适宜好作品的产生。那天,有个听过我夏天讲课的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给我写信说,他老头死了,儿子快四十了还没成家又出了车祸,自己的钱让人以投资名义骗走了,还有借亲戚朋友的,更糟糕的是还惹上了官司。她活得生不如死。说我能写文章,见多识广,让帮她指出一条路。信看得让人手脚冰凉。
有个名人说,文学是弱者的伟业。作家是帮闲的,别看纸上人五人六指点江山,一到现实生活里,却是好面子怕求人没多少能耐的弱者。要想给别人找出路,连个居委会大妈都不如。我只能打电话说,让她继续找有关部门,读读余华的《活着》,主人公福贵亲人死光了,那么多不幸,还好好活着,好日子总会来的。这话说得既无力又没底气,可只能这样说,谁让咱只是个小人物,世俗生活里的弱者。
作家如母鸡,下自己蛋自己快乐。读者爱吃读者也快乐。何必吃了鸡蛋就迷上母鸡,成天跟着母鸡合影,多累呀。何况只吃一个母鸡的蛋,多没营养呀。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给自己喜爱的文学当粉丝,放下手机,拿起书,静静读下去,在书香里品味人生,让文学的亮光照进暗淡的生活,谁说不是有趣的日子。
推荐阅读
▼
鱼在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商洛市作协主席。著有《鱼在洋作品精选·雪夜奇遇》等作品10种。现为商洛日报社副刊部主任。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