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一十四首《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小寒食舟中作
【中唐·杜甫·七言律诗】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拼音版:
jiā chén qiáng yǐn shí yóu hán,yǐn jǐ xiāo tiáo dài hé guān。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chūn shuǐ chuán rú tiān shàng zuò,lǎo nián huā shì wù zhōng kàn。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juān juān xì dié guò xián màn,piàn piàn qīng ōu xià jí tuān。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yún bái shān qīng wàn yú lǐ,chóu kàn zhí běi shì cháng ān。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作品介绍]
《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表现了诗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联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尾联总收全诗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自然凝炼,风格苍茫沉郁。
[注释]
⑴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⑵佳辰:指小寒食节。强饭:勉强吃一点饭。⑶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诗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仇兆鳌注:“赵注:鹖冠,隐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无颜色,翻笑他人戴鹖冠。”鹖,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⑷“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⑸“娟娟”二句: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màn),一作“开幔”。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⑹“云白”句:极写潭州距长安之远。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一千多公里。⑺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毛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西河诗话》)。
[译文]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皮几,席地而坐,乌皮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壹
壹/
这首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春,离杜甫去世半年多。永泰元年(765年),严武去世,作者离开成都,失去朝廷官职,生活困顿,四处漂泊。此时作者漂泊停留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正值小寒食节,写下此诗。
文学赏析
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用朱翰的话,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全诗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历代点评
《潜溪诗眼》:古人学问必有师友渊源。汉杨恽一书,迥出当时流辈,则司马迁外孙故也。自杜审言已自工诗,当时沈佺期、宋之问等,同在儒馆为交游,故老杜律诗布置法度,全学沈佺期,更推广集大成耳。沈云:“雪白山青千万里,几时重谒圣明君?”杜云:“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是皆不免蹈袭前辈,然前后杰句,亦未易优劣也。
《苕溪渔隐丛话》:山谷云:“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云卿得意于此,故屡用之。老杜“春水船如天上坐”,袓述佺期之语也;继之以“老年花似雾中看”,盖触类而长之。
《后村诗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此联在目前,而古今人所未发。
《瀛奎律髓》:沈佺期《钓竿篇》云:“人如天上坐,龟似镜中悬。”公加以斤斧,一变而妙矣。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五、六言物皆自得,以反照下文。
《唐诗品汇》:刘云:意虽索寞,语不寒俭(“春水船如”二句下)。
《升庵诗话》:陈僧慧标《咏水》诗:“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沈佺期《钓竿篇》:“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虽用二字之句,而壮丽倍之,可谓得夺胎之妙矣。
《唐诗归》:钟云:非二字说不出戏蝶之情(“娟娟戏蝶”句下)。
《唐诗评选》:意兴交到。
《杜诗详注》:时逢寒食,故春水盈江;老景萧条,故看花目暗,须于了无蹊径处,寻其草蛇灰线之妙。
《西河诗话》: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即事生感也。然人第知前七句皆即事,惟此句拨转,而不知此句之上,先有“云白山青万余里”七字,说得世界开扩尽情,而后接是句,则目极神伤,通体生动,言想望如许地也。
《唐宋诗醇》:顾宸曰:《诗眼》谓公诗多本沈语,无一字无来历。余谓少陵所以独立千古者,不在有所本也。读书破万卷,偶拈来即是耳。《诗三百篇》岂必有所本哉。
《唐诗别裁》:二语以往来自在,反兴欲归老长安而不得也(“娟娟戏蝶”二句下);
《读杜心解》:“小寒食”,只开头一点,余俱就舟中泛写春况,不粘着。(朱)瀚又云: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首尾又暗相照应。
《杜诗镜铨》:结有远神。“看”字复。
《唐七律选》:结出舟中望长安七字,以为从此望去也,然而山青云白,一万余里,目惊神痛,说得尽情。
《增订唐诗摘钞》:起二句便是愁之深,故结用“愁”字点破应转。……前六句轻俊流利,七句实接“云白山青”四字振起。章法之佳甚者也。
《老生常谈》:杜诗选读甚难,当看其对句变化不测处。如“春水船如天上坐”,岂料对句为“老年花似雾中看”哉!其妙处不可讲说,正要出人意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老气,浑而不俗。一结开浑,弥振全篇。
《岘佣说诗》:少陵七律有最拙者,如“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之类是也;有最纤者,如“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之类是也。皆开后人习气,学者不必震于少陵之名,随声附和。
佚名
赏析贰
贰/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清明前一日。旧俗,清明前三日禁火,称寒食节。小寒食,即寒食节的最后一日。此时诗人正流落江湘,老病穷愁,落寞惆怅,本篇即抒写舟行的感受和内心的苦愁。“鹖冠”,隐者之官,意谓这时自己已身无官职,举家寄食舟中,逐流漂泊,在寒食节时就着生冷的食物饮了一点酒,不禁百感交集,顿觉凄凉。四下望去,春水盈天;枯坐舟中,老眼昏花。近处有戏蝶飞舞,远处有轻鸥出没,云重山阻,远离京师,得不到朝廷眷顾的臣子,仍然系念着纷纭的国事,怎能不感到格外的凄凉苦闷呢?诗作将主人公身世的落拓和忠悃的赤诚披露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仇注引朱瀚评语,是从章法角度品评诗作各句间的勾连照应。所谓“草蛇灰线”,是有迹可寻,却又并未直接点明的线索关连。如本篇所引诗话认为,杜甫诗作的第一、二句与第三、四句分别呼应,即第一句写的时节与第三句写的春江之景相应; 第二句写的感怀与第四句写的老病之状相应。又认为,第五、六句与第七、八句互相照应。朱瀚评杜诗,多注重章法,特别欣赏杜诗之“错综照应”(参见对《宾至》的评语)。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视角。
律诗的写作,因句数、字数有严格限制,所以每一句诗都应有所递进腾挪,即所谓“跳”; 又必须互相关联照应,以浑融完整,即所谓“通”。处理好这对矛盾实非易事,颇可由此窥见作者功底。刘熙载《艺概·诗概》云:“律诗要处处打得通,又要处处跳得起。草蛇灰线,生龙活虎,两般能事,当以一手兼之。”可见草蛇灰线偏指“通”,即各句、各联、各部分(上四句与下四句或上六句与下二句)间的关联照应。从这个意义说,朱瀚所评,确有道理。
刘熙载《艺概·诗概》亦云:“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欲穷律法之变,必先于是求之。”“律诗手写此联,眼注彼联,自觉减少不得,增多不得。若可增可减,则于律字名义失之远矣。”“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杼所在也。”这最后一则中“全在无字处”之语,与草蛇灰线说最切近,尤当注意。有关联照应,又不露痕迹,这才是高妙境界。
佚名
赏析叁
叁/
此诗为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春居潭州舟中作,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朝安危的思想感情。此诗通篇自叹,又是写景,春花春水,戏蝶轻鸥,与诗人悲凉心境相反相成,相映成趣,情致委折,催人泪下。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诗亦为此种写法。“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是乐景,却引起哀感;诗人老眼昏花、隐几萧条,是哀景,却又使人感到生趣盎然。哀中有乐,乐中有哀,这种含泪的微笑后面隐藏着无限的深情和哀伤。诗中第二联:“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虽是从陈僧慧标《咏水诗》:“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和沈佺期《钓竿》诗:“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化出,却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凭几舟中的所见所感。因此,杨慎赞之:“壮丽倍之”,“有夺胎之妙”。我们阅读古典诗词常见有借用别人的现成诗句并改动其只字片语的例子,这些诗句虽言出有胎,但却吸取了原诗句的艺术滋养并在改动中体现出改造的独创精神,力求意新语颖,悉心立异,于创新中另出手眼,进入维肖于形又维妙于神的胜境,此谓夺胎之妙。慧标和沈佺期的诗只写出了水的明净和人坐在船上的轻快舒适之感,缺乏远韵。杜诗此联“天上坐”直接借用沈佺期诗的词语,“雾中看”模仿慧标诗“镜中行”和沈佺期诗“镜中悬”的句式结构,整联诗经过了切身生活感受的过滤和衍化,加上春水、船、花雾等意象,因此内容更丰富,风格深婉蕴藉,写出了新鲜的意境和崭新的形象: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抓住了年迈多病自舟观景的特点,推陈出新中令人倍觉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苍茫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起伏的心潮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化无常,不也如隔雾看花,真象难明吗?作者流浪生涯和忧念动乱年代的国家人民命运的心情得以流露出来。忧思之深邃,以及表现力、观察力之精湛,都远远地超过了慧标和沈佺期的诗句,杜甫可谓点铁成金。
运用“夺胎之妙”此艺术技巧,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不胜枚举。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一书中,概括了古代诗人运用此艺术技巧的五种方式:一种是就前人的意境加以点化,使它更具体、更丰富、更生动,这也就创造出更动人的新意境来;一种是把前人讲的意思,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得更深刻,更尖锐,更凝练,因而更激动人心;一种是借用别人所描绘的景物来丰富自己的意境;一种是借用前人作品的结构或个别词语,内容和意境却是全新的;一种是从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中借用个别内容,改造它的风格,纳入新的体裁中。例如,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在屡见不鲜的好多诗家的诗句中翻造出新的,属于第一种方式。唐代吴融的《途中见杏花》写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还独愁。”唐代温庭筠的《杏花》写有“杳杳艳歌春日舞,出墙何处隔朱门。”宋代张良臣的《雪窗小集偶题》写有“一段为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陆游《马上作》亦写为“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等等。叶绍翁在前人的基础上造出了全新的意境。将“春色满园”与“一枝红杏”构成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不住”与“出墙来”则又正反相映,春意盎然,境界全出。
“诗贵见心耳,偶同前人何害”(吴乔《围炉诗话》),这是指诗是诗人的心声,而心声发源于根须扎在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只有深入溟渤,才能得骊颔之珠,同理,只有开掘诗的源泉,多从外部世界和心灵世界寻求诗的素材和灵感,才能觅取诗的活水。以这个条件为前提,借鉴前人的诗句翻跌出新意,显露出个性,那就会巧辟神奇,光彩焕发。与此相反,若踩着人家的脚印,不脱窠臼,不削前规,只是一味地临帖似地仿字摹句,那么就会弄巧成拙,跌入点金成铁的泥淖。
佚名
赏析肆
肆/
大历五年(770),杜甫淹留潭州(湖南长沙一带),欲归不得,欲留不能,以船为家,穷老病孤,过着“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的漂泊生活。这首诗就写于这年春天。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舟中”是指杜甫所居之舟。
诗的首联,勾勒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佳辰”指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三天,古人风俗寒食禁火三日,且要家人团圆,朋友相聚。可是诗人孤老病穷,恰值寒食佳节,其孤寂、悲苦自不待言。“隐几”写姿势,见其孤单; “萧条”写处境,见其窘难; “鹖冠”指隐者之冠,相传楚隐者鹖冠子自制的鹖羽之冠,诗中以“戴鹖冠”写自己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途穷路迫。“强饮”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在这种境况下,勉强过节而又无情无趣的心境和不胜酒力的身体。这两句为诗中的写景、抒情设置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中间两联是诗人舟中凭几的所见所感。春水高涨,江河漫涌,小舟在浩茫的水中,随水而高,人就象置身于天上云间一样。诗人晚年多病,老眼昏花,看岸上的春花就象隔了一层雾,恍惚不定,迷迷朦朦。“天上坐”写居船的感受,“雾中看” 写观岸的感受,都极真切。接着,诗人又以“娟娟”“片片”两个美好轻盈的叠音词描绘蝴蝶、轻鸥,写舟中之景和江面之景。蝴蝶曰“戏”,见蝶的适意;鸥曰“轻”,见鸥身心的无负荷; “过闲幔”与首联的“萧条” 回应;“下急湍”与第二联的“春水”回应。蝴蝶在舟上自由翩跹,任意戏飞,写出了舟上的萧条寂寞; 轻鸥点水逐浪,自由远去,反衬出诗人穷困舟中的难堪处境。诗人无家可归,率舟而居,无亲无友,年迈体衰。这种遭遇本来极为伤情,但诗中的四句景语却写得空灵漂渺、活泼轻秀,诗的含蓄处、诗人的敦厚处也正在于此。“深于言情,正在善于写景”,“天上坐”、“雾中看”、“过闲幔”、“下急湍”不正是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萧条”境况,包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悲吗?如果诗中一意悲己叹身,固然在情理之中,那我们就看不到诗人自然深厚的忧国忧民之心,感受不到诗人发乎天性、形之于血泪的忠爱仁厚之情。
往来自如的蝶鸥,引发了诗人困居舟中的愁思,远去的轻鸥把诗人的视线带向了远方的青山,也将诗人的思绪引向遥远的长安。“云白山青”与首句的“佳辰”呼应,写的正是春日晴朗的云山景象; “万余里”将诗人的思绪自由地荡开,为“长安”作了铺垫。“愁看”二字不仅收束了诗人“万余里”的思绪,也收束了全诗。诗人自身的孤老穷病、进退维谷不曰 “愁”,但时局多难,长安多故,却让诗人忧心忡忡。“愁看”一句既包含了诗人晚年“孤舟一系故园心”“每依北斗望京华”的苦志,也不乏对国事的忧虑和失望,所以《杜诗镜诠》说“结有远神”。
这首诗自伤身世,愁系长安,写得深沉含蓄。技巧上,工于诗律,又流转自然。叠音字的选用,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
佚名
赏析伍
伍/
据《荆楚岁时记》: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旧俗,寒食节禁火三日。以此推算,清明前第三日仍为禁火期间,故俗又以清明前第三日为小寒食。此诗为杜甫于小寒食日在舟中所作。起句:“佳辰强饮食犹寒”,指此。诗的意思说:此时正是初春佳日,所以要“强饮”,但虽强饮,却因不能用火而要寒食,用以点明时令。下句“隐几萧条戴鹖冠”,表明此时作者正处困境,虽然隐几而卧,环境却很萧条,而自己也并非衣冠楚楚。戴鹖冠,乃用以形容自己衣履之破蔽,不一定是实指。鹖,鸟名,即鹖鸡,似雉而大,青色有毛。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在齐威王时,隐居深山,以鹖羽为冠,衣敝履穿,因服成号,着书立说,为《鹖冠子》传世,为道家经典。杜甫以此形容自己处境之困顿。
颔联写舟行感受。“春水船如天上坐”,用词十分讲究。“船如天上坐”,表明船既晃动,又平稳,没有颠簸。这是因为舟行在微微上涨而又平静的“春水”之中。下句“老年花似雾中看”,写个人感触。舟上看花,自是远视,本来已“似雾中看”。这里,杜甫之所以要加一个“老年”,实是对此时此刻诗人自己心情的强调,读时不可不察。
腹联纯是写景。“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仍是舟中所见。娟娟,言蝴蝶相戏逐时的轻盈之态。闲幔,一作开幔。意思是蝴蝶飞入舟中,互相追逐,在幛幔之间飞过。幔而曰闲,乃用以形容蝴蝶飞过之时,舟中十分静谧。下句言轻鸥而曰“片片”,说明人与鸥的距离非近,看来只有片片的感觉。鸥以捕鱼为食,急湍之上,捕鱼机会较多,所以轻鸥飞集于此。就全联看,上联写静,蝴蝶虽然相逐,却是在静谧的环境之中,一个“闲”字使人觉得静态如绘。下联写动,轻鸥既是片片,已经勾出了动态的轮廓,何况又正在“下”!而且所下的乃是“急湍”呢!
结联仍然归结到情。“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云白山青虽是实景,但“万里余”却是虚写。长安虽是实地,但却是“愁看”,而且是隔着“万里余”来愁看,所以仍是虚写,是透过情(愁)而虚写,感情色彩十分浓郁。长安,指唐都。诗人此刻正在远离长安,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句中蕴藏着无限思念故国,盼望长治久安的拳拳意愿,真挚感人。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