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波叠影,登临春秋阁揽蠡湖风光
★旅游地点:无锡蠡园之层波叠影
长廊的另一侧就是层波叠影,也是江南园林的布局,反正该有的要素一样都不缺,湖畔的建筑面阔五间,挂着“层波叠影”的匾额。从这里可以看到隔壁的摩天轮,看起来似乎已经距离很近了。
层波叠影其实就经营小吃的,我们坐下喝了豆腐脑,点了两碟小点心,就算是一顿简单的午餐了。
层波叠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就是春秋阁,这是蠡园最高的建筑,也是主景之一。所谓“春秋”,应该是纪念吴越争霸所属的那段历史,毕竟围绕着范蠡和西施做文章,把阁起名春秋,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此阁建于1978年,飞檐翘角的古典建筑风格,总共也就三层。不过蠡园整个景区其他建筑都不超过两层,所以春秋阁自然就成为了景区的制高点了。
檐下悬挂的“春秋阁”横匾,出自著名的书画家刘海粟先生的手笔。 两侧是一些文字介绍,分别是陶朱公的养鱼经和陶朱公的守则。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地三户人,今天的地理位置应该是属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是楚学的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他与文种辅佐勾践兴越灭国,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遨游七十二峰之间。一生中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三次散尽家财。后来第三次迁徙,定居于宋国陶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荷泽市定陶区。他认为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是最佳的经商之地,果然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为巨富。他自号陶朱公,后人也多以此称之。
世人称赞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很多生意人供奉他的塑像,尊其为财神。人家才是真正诠释了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几年就能造就一个巨富啊!
陶朱公的能耐当然不仅仅是养鱼,只不过人家就是天纵奇才,做什么都有一套,养鱼自然也不在话下。蠡湖还有一个景点渔父岛,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建的。蠡湖,本来就是范蠡的蠡,自然要把景点的人文做足了。
墙上有大型的壁画《西施的传说》和《范蠡泛舟图》,尽管是供奉陶朱公的,似乎西施的戏份还是比主人公多,这大概就是美女的魅力吧?
登上春秋阁,三百八十度无死角俯瞰整个蠡园,浩渺的蠡湖风光尽收眼底。难怪人们敷衍出一段蠡湖泛舟的传奇故事,这里的风光确实秀美。
阳光微暖,粼粼的波光仿佛是太湖白鱼的鳞片似的,煞是好看。远处新城的高楼只是作为蠡湖的背景,当然私以为如果没有这些高楼会更好。
楼下的花坛里醉蝶花开得正好,那白的粉的紫的花朵,好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长长的花蕊仿佛是蝴蝶的触角。
一旁的火棘绝对是深秋的宠儿,那一颗颗堪比红豆的艳丽果子,弥补了深秋花卉不足的缺憾。
沿湖可以通往另一边的镜涵水月,这里的月洞门与跨湖桥是相通的,从门洞里可以看到晴红烟绿榭。
湖内有一半岛,备置石桌石椅,有几位阿姨正坐着闲谈,她们的衣服穿得很艳丽,大概是为拍照准备的,倒是一番午后闲暇风光。
旁边有座圆形的亭子,掩映在绿树丛中,连最外面的小栏杆都是翠绿的竹子形状,很具有隐蔽性。
我更喜欢的还是六角小亭,建在湖畔,很有古韵的样子。旁边的树木很高大,叶片已经变为半褐色,夹杂在绿叶丛中,倒是丰富了秋天的颜色。
窗棂旁的一株红枫,则是这一带最吸睛的色彩。不管是从墙内还是墙外,看到这一抹红,都会觉得眼前一亮。
对岸的颜色就更丰富了,绿色的是主色调,黄的是间色,而最突出的无疑是红色。倒映在水里,这颜色搭配得实在太美。
一座小红桥搭起了水域之间的道路,从长堤上走到半圆形的小岛上,大树展开的枝丫把这片天空都遮住了,衬着湖水,比远观更加漂亮。
从这里隔湖可以看到春秋阁和层波叠影轩的全景,加上湖畔的溪石,墙边的红枫,这秋景简直能让人迷醉。
原来,蠡园不独春景迷人,夏景倾人,连秋景也是醉人的。
自由行:无锡蠡园之层波叠影
12月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