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貌双全,就义时已有八个月的身孕,面对刽子手,她这样说?
1931年5月1日凌晨3时许,厦门禾山刑场传来一阵恐怖的枪声,这是国民党要公开处决一个月前被抓到的共产党,整个厦门顿时被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爱国革命人士的阴云之下。
但这并没有吓退即将赴死的共产党人,他们迈着坚毅的步子,“中国共产党”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际歌》的歌声也响彻了整条街道。
在被捕的共产党人里面,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或许因为她是一名女子;或许因为她年轻漂亮;但更多的,是因为她当时已经身怀六甲,遍体鳞伤的她被五花大绑,押去了刑场之上。面对身边同样处境的战友,她坚定道:“我的爱人曾经对我说,痛快才是人生,即便是死,也要痛痛快快地死,如今我们为了信仰而牺牲,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不死心的敌人放下最后通牒,只要交出共产党的名单,便可免去一死。
这位女子置若罔闻,她温柔地抚摸着隆起的腹部,喃喃自语,与腹中的孩子做着最后的告别。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她的时候,她平静地摘下手表,对行刑的人说:“这块表送给你,还请你的枪对准我的脑袋,不要对我的肚子开枪。”
哪怕知道结局,可她还是期冀腹中的孩子能少受一些罪,此情此景,无一不令周围的百姓们泪盈于睫。
作为一名母亲,她怎么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在是一名母亲的同时,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革命,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舍身取义。
枪声过后,她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连带着腹中已经8个月大的孩子一起,倒在血泊之中。
她就是有着“琼崖才女”之称的巾帼英雄——梁惠贞,牺牲之时,她年仅26岁。
革命烈士梁惠贞
01 中华儿女素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梁惠贞,1905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府城镇,父亲在上海有官职在身,母亲则是和大多的传统妇女一样,留在家里打理后宅,相夫教子。
梁母希望将女儿培养成端庄大方的大家闺秀,泡茶浇花,约三五个好友,下棋散步,做做女红。
可是梁惠贞自小就有主见,聪明伶俐,她对母亲的观点不可置否,也无法理解母亲为何要死守那些冰冷的条条框框让自己严丝合缝的对应上去,那样的人,还有什么生气可言?
后来,梁惠贞被送入学堂读书,也正是在这里,新文化思潮潜移默化中在她的心里落地生根。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短短十日的时间便席卷全国,“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号子一路向南,很快就到了海南。受此鼓舞,梁惠贞走出教室,剪去长发,与无数爱国人士一起加入到了示威游行的队伍当中。
在游行中,梁惠贞结识了同为女子的革命人士刘秋菊,两人一见如故,时常坐在一起讨论当下局势和新文化思潮。
当时的梁惠贞是街坊邻居眼中的新女性,自由女。
1926年,梁惠贞从琼崖中学毕业后,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她又担任了澄迈县女子学校的校长,与此同时,也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看着梁惠贞的变化,梁母也猜到了女儿极可能是参加革命了,可那时候局势未明,梁母担心女儿因为一腔热血而丢了性命,便想着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和女儿成婚,也能借此收收她的心,却没想到,此举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
梁惠贞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她心仪的对象名叫林熙春,但是双方家境悬殊,两人结合自然是遭到了梁家所有人的反对,但一心想冲破封建礼教枷锁的梁惠贞依旧坚持嫁给了林熙春,两人在婚后育有一女。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搜捕共产党员,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
组织为了梁惠贞的安全,便趁着她考入上海国立大学暨南大学师范学院之机将她转移到了上海。
暨南大学旧照
也就在这个时候,梁惠贞和林熙春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梁惠贞看来,这正是革命最艰难的时候,越是此种境地,就越不能退缩,党的地下工作决不能停止运转。可林熙春却打定主意要带着梁惠贞出国避难,远赴法国,结果自然是遭到了梁惠贞的反对。
僵持不下的二人,自此分道扬镳。
不久之后,梁惠贞就接受了中央的派遣,前往厦门鼓浪屿,任职于福建省秘书处。
1928年,在厦门工作的梁惠贞结识了“琼崖才子”王海萍,两人是同乡,又有着同样的信仰和爱国情怀,很快,两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互生好感,越走越近。终于在党组织的批准下和友人的祝福声中结为伴侣。
因为革命需要,两人经常是聚少离多,虽然心下不舍,但是为了两人心中的大义,他们甘之如饴。
1929年,因为工作的缘故,梁惠贞经常辗转上海厦门两地,而王海萍也先后担任福建省委执行委员以及闽西暴动的总指挥员,夫妻二人鲜少见面,两人唯一的浪漫大抵就是闲暇之余,手挽着手,在中山公园或者海边去散散步。
他们相互理解,志同道合,是当时革命中人人羡煞的灵魂伴侣、模范夫妻。
感情没有成为他们的羁绊,反而让彼此更加成熟稳重。那时的梁惠贞,褪去了少女的青涩,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穿着素雅的长裙和平底布鞋,小心谨慎地游走在一个个危险地带,为组织传递情报,出色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任务。
1930年9月,两人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身怀有孕的梁惠贞还是坚守在岗位上,为组织传递消息。
02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可好景不长,1931年3月25日,组织位于厦门鼓浪屿虎巷8号的省委机关遭到叛徒出卖,负责传递情报的梁惠贞不幸被捕,那时候,她已经有了6个月的身孕。
福建省委机关旧址虎巷8号
被捕后,在阴暗逼仄的牢房里,梁惠贞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难以想象的非人折磨,敌人并没有因为她是一个孕妇而宽待于她。
可自始至终,梁惠贞咬紧牙关,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就连审讯她的敌人也不由被那一身铮铮傲骨所折服。
从梁惠贞等人的嘴里挖不出想要的情报,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决定公开处决,以震慑隐在暗处的共产党人。
就这样,26岁的梁惠贞带着尚未出世的孩子,从容就义。
妻子和孩子牺牲的消息传来,王海萍几近绝望,他在报告中写道:“一批忠实的同伴因此而永远离开了,在往后艰苦的工作中不能再见到他们,明兄,我哭了。”
妻子的牺牲对这个总是以微笑示人的硬汉来说是永远也抚不平的伤疤,每每想起妻子的音容笑貌和他们未出世的孩子,王海萍总是泪流满面,他一遍又一遍的低唱着《国际歌》,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经过友人的耐心劝导,王海萍才重新振作起来。作为梁惠贞的丈夫,没有人比他更能了解妻子的那一片赤子之心,革命尚未成功,妻子也不能白白牺牲!他要背负起妻子未完成的梦想,将鲜花洒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
梁惠贞等人牺牲后,福建省委组织机构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为稳妥起见,党中央决定将重心转移到厦门和福州,王海萍担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以及军事部长。振作起来的王海萍化悲痛为力量,在他的领导下,闽南地区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
1932年,红军进攻漳州,王海萍带领组建起来的武装队伍积极配合,但因为身份暴露,引起敌人的怀疑。
1932年7月,中山公园与革命党人秘密碰头的王海萍遭到敌人的伏击,寡不敌众被捕入狱,身陷囹圄的他和当初的妻子梁惠贞一样,任凭敌人百般折辱,酷刑用尽,他也未曾泄露组织的半点信息。
看着敌人丑恶的嘴脸,他丝毫不惧,义正言辞道:“为了革命,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总有一天,革命的熊熊烈火会将你们都烧成灰烬!”
他的不屈不挠让敌人恼羞成怒,他们以残忍的手段残杀了王海萍,那一年,他2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03 革命多起飘零雨,烈士豪言犹在耳
王海萍梁惠贞夫妇捐躯赴国难的壮烈精神感染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畏生死,奋勇向前,终于为几经风雨的中国迎来一番新的天地。
著名作家高云览所作的长篇小说《小城春秋》就是取材于1930年震惊中国的著名事件——厦门大劫狱,文中的主人公以梁惠贞和王海萍为原型,详细展示了在那个时期共产党人为革命所作的牺牲。
《小城春秋》一经出版,便引来无数人的阅读,成为当时不可多得的畅销书。后来,改编自该书的同名电影被评为1990年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王海萍、梁惠贞夫妇二人的英雄壮举,国家决定追认他们夫妇为烈士,并为其修建了王海萍烈士纪念园,让后辈永远铭记。
1951年,为了追悼昔日为这新天地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陶铸同志辗转奔赴海南去看望梁惠贞和王海萍的家属,直到这个时候,双方的家人才知道自己的亲人早已血洒厦门。
而梁惠贞和王海萍当初成婚的时候,为了防止一方被捕时敌人顺藤摸瓜找到另一方,两人连一张合照都没有。
倍觉遗憾的陶铸临走时带走了梁惠贞留在这个世上的唯一影像,将其和王海萍的照片拼凑在一起,至此,这对革命伴侣才有了唯一的一张合照。
如今鼓浪屿的涛声依旧,游人如织,简朴的虎巷8号依旧伫立在那里,静谧安详,也有葱绿的青苔挣扎着从石板的缝隙中冒出来,一如当年不甘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梁惠贞。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如今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雄狮睁眼,国防军事、航天科技、医疗体系无一不在世界前列,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中国已经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参考资料:
《小城春秋》
厦门红色故事革命先烈梁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