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丙午经方中医馆:小儿40℃高烧伴急性支气管炎,1剂中药退烧

丙午家人一位 2 岁半小小朋友突发急性支气管炎住院,可把父母吓坏了。孩子一生病,父母都特别紧张,不知所措,往往与爷爷奶奶带孩子的观念又相差甚远,以至于父母有心给孩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难以实现,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建议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比较合适。

起因是老人疼爱孩子,给 2 岁半小朋友吃了一块蛋糕,随后几天时间里孩子表现出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减弱的状况。7 月 21 日半夜出现低热,爷爷奶奶给孩子服用小柴胡颗粒后退烧。

细心的父母要懂得,孩子发烧于半夜,多半是属阴,是食物引起的发烧更多。中医的细腻是非一般学医者可感知的,是应用于人的医学,在熟于理论的基础上,,每一个细节都是中医诊断的依据。相比花大几千块钱,不见得学有所得,疾病不会是机械性的对应关系。

2 岁半的小孩并不建议吃蛋糕,现在的蛋糕很多添加剂,尤其糖分、蛋白质都过多,消化不了也是病发的起因。许多家长觉得小孩能吃就是好,其实,家长不知道这样会让小孩的胃气过早的消耗尽,损伤胃气。

7 月 22 日半夜再次出现低热,并伴随咳嗽。自行服用中西药后烧退,却又在7 月 23 日半夜出现高烧 至40 度,并住进医院且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治疗24 日仍有低烧。

从发烧的时间来看,每次都是半夜发烧,我是 25 日了解到的情况,并不知道前面的经过。所以,我们在病后总结就可以发现,饮食对 7 岁以下小孩实在太重要了,只因不适宜吃了一块蛋糕,就产生了发烧意外。其实,并非说不能吃,而是这位 2 岁半小朋友胃气本来就弱,又吃难以消化的甜食,会加速消耗小孩的脏腑之气,所以,才有几次连续发烧,并且一开始又自用了小柴胡汤,于本病来说并不适用,并不是像有的医生所说的那样,小柴胡汤走遍天下。本案例中小柴胡汤让热邪入里,反而使后面的治疗更加困难。

应急都能用上,本病食伤,不属半表半里之症,所以不适用小柴胡汤。外感内伤之别,治法原理都不一样。本病用了小柴胡,表邪也被传里,邪热郁于胃,所以容易发烧。

从父母传发过来的病症有:低热、口气重、胃纳差、干呕、声音嘶哑、咳嗽,有痰、汗出多、尿少、口唇红、舌暗红、苔薄白腻等。

这么多症状,一般学中医的都会去对比条文,所以有了人不按书中生病之叹,其实是没有抓住中医的精髓。我看到这些病症是不会去对比条文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清楚病的变化与结果。

首先还有低热,说明这个发烧由里而外传递且热并未完祛除,口气重与苔薄白腻又是相对立的,如果有口气或者口臭,必定是脾热。既然是脾热,必定与白薄苔就不相符,由此我可断定,父母表述有矛盾,故不可取。苔象、声音嘶哑,则是肺部有病,比如是受到了邪火伤肺,,由此两处更可断定是食伤引起的发烧。而热郁在脾胃,所以干呕。呕是脾胃虚弱之病,有声有物则为呕,有物无声则为吐,所以又可判定有积食在胃。

发烧有汗,有的医生马上会套用《伤寒论》的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如果你理解了血汗同源,就可知道此汗是阳气不固所致。因为正常情况下,阳气是从内而外向皮肤外发,这是热郁在阳明导致的,此时的汗应是冷汗。但当时情况又较急,并未注意。舌暗红,亦可印证此是热郁于内、升降不得的脾胃不和之象。

而我用了处方:栀子、藿香、生甘草、石膏、黄芩等药。用山栀子除热,石膏除胃中之火,黄芩清肺邪火,藿香、生甘草解食物之毒、内伤饮食之湿邪,乌梅,酸收其散气。

25 日晚 10 点服药后,26 日上午热退去。

咳嗽、痰、口气、食欲均有好转,但是睡觉呼吸音粗,遍即,可见热气未散尽。又改处方:

苍术、陈皮、厚朴、生甘草、枳实,1剂。服用后精神明显好转,咳嗽明显减少,痰声减轻,胃口变好。父母开心的带着孩子办理了出院。

虽然这是简单的处方,但中医的神威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中医的效果不是靠猜,不是靠经验,而是你扎实的中医理论与实际结合才有的疗效。这样的中医之路,我们也探索了三年,并且应用到临床上,效果特别好,能够切切实实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最想做的事。之后通过一个个案例你将可以看到丙午经方中医是怎么进行治疗的。我们不靠头衔,希望用疗效来证明中医的伟大,实用,可以保护大家的健康。

由于孩子父母也是医生,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医案,故特别奉上,仅供参考,中医真正治病不可能靠一副药吃到病好。

7月25日:

低热、口气重、胃纳差、干呕、声音嘶哑、咳嗽、有痰,口气、汗出多,尿少,口唇红,舌暗红,苔薄白腻,脉数,尺弱。

(一诊)

栀子12克,藿香10克,甘草8克,石膏5克,防风3克,黄芩2克,乌梅1个。1剂。

25日晚10点服药,25 日晚至26日上午热退,遗留咳嗽、有痰、口气、胃纳稍好转、睡觉呼吸音粗。

(二诊)苍术12克,陈皮8克,厚朴6克,生甘草5克,炙枳实5克,生姜1片,红枣2枚

26日服药后精神明显好转,咳嗽明显减少,痰声减轻,胃口好转。从25日中医介入治疗后,热退、精神、胃口明显好转,26日下午父母签字出院。1天调理善后 26日晚稍鼻塞,影响睡眠。少许咳嗽,有痰声。

(三诊)

人参5克,茯苓5克,白术5克,生甘草5克,法半夏5克,陈皮5克。

27日晚睡眠鼻塞稍好转,仍影响睡眠,汗出多,夜间3点多低热,晨起热退,清晨。鼻塞、咳嗽、痰声重,汗多,后背尤多,声音嘶哑,欲呕吐,有口气,小便黄。舌暗红,苔腻微黄,有红点。

(四诊)

麦冬30克,法半夏10克,人参5克,甘草5克,红枣1个,黄芩10克,大米15克,1剂。

28日胃口一般,易出汗,手脚凉,有口气,28日睡眠晚哭闹明显,睡眠少许鼻塞,偶有咳嗽。舌暗红,苔腻微黄。

(五诊)

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酒大黄3克,干姜10克,柴胡10克,黄芪15克,紫苏5克,1剂。

29日 晚睡眠安稳,近2天汗出不多,手脚凉不明显,胃口好些,大便通畅,偶有咳嗽,上方加桔梗5克,再进一剂。

30日 晚睡眠一般,有噩梦,但未起来哭闹,胃口改善,轻微口气,这两天长痱子,空调稍调低到27°C才能安稳入睡,但鼻塞。空调高于27°C则到处抓挠。

紫苏5克,葛根5克,生甘草5克,赤芍5克,陈皮5克,砂仁5克,前胡5克,枳壳5克,葱白5克,生姜1片。1剂

8月1日,患儿精神、胃口恢复、睡眠安稳、无咳嗽,无口气,自中医介入后体重长了 1 斤,急性支气管炎康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