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鉴今,从古代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的未来
熟悉东西方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东西方文明有两大非常明显的对比:
1、中华文明的人口长期碾压西亚、欧洲和北非文明;
2、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延续3000年以上的文明,而西方延续最久的罗马文明也不过1500年。
是什么造成了东西方的这种差异?
一、城市化的差异
中国古代虽然有世界最大城市,但市民主要是官员、工匠和军队,是功能性居民,定居城市的百姓非常少,即使是影响力巨大的名门望族也主要聚居在农村大庄园,如五望七姓,都有各自的宗族聚居地,而非定居到大城市。
古代中国的城市化率非常低,如果不统计军队(军队主要居住在军营中,没有自由活动的权利,算不得城市居民),唐朝以前城市化率在3%左右,唐朝以后在6%左右,即使是商业最繁荣的宋朝,城市化率也只有10%。宋开封号称百万人口,其实至少六成是禁军,真实的市民最多40万。开封城周长50里,建成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古代可没有高层住宅,人口密度远低于现在五线城市,100平方公里能容纳100万人口吗?显然不能!所以,刨除禁军的开封人口应该在30-40万。
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自古就有城邦制的传统:古希腊由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邦组成,城市化率非常高;罗马帝国本土意大利城市化率超过15%;西亚气候干燥,不适宜农业,商业贸易繁荣,城市是经济的主体。所以,在古代几大文明中,西亚和地中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国。
城市化水平高,对经济有利,但对文明的存续并非好事:
1、人口集中在城市,在战争中人口损失会远远超过人口分散在农村。在西方,一场灭国之战,就足以让一个千万级人口的文明烟消云散,而中国分散的居住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口在战争中的损失,即使遭遇灭国之战,也能保留重新崛起的“火种”。
2、城市化有副作用。城市化会往往伴随社会整体性沉沦,罗马帝国亡于荒淫,这绝非戏言。罗马帝国城市商业繁荣,娱乐项目众多,生活多姿多彩,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社会沉迷享乐。放荡的民风使古罗马人生育率急剧下降,军队蛮化,最终引火烧身。中国宋朝是城市化率最高的王朝,但也是最羸弱的王朝。
可见,较低的城市化率反而让中国获得了更好的文明延续。
二、重农抑商造就中华文明
一个现代农民的生产力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古代一个农民的生产力只能养活2-3人。古代社会的存续,严重依赖农民数量,所以中国历来重农抑商,就是避免有过多人口脱离农业生产,造成粮食供应不足,但即使如此,粮食短缺也时常发生。
在古代,能生产多少粮食,才能繁衍出相应的人口。北方游牧部落的生育力并不比中原低,但食物供应不足,影响了人口扩大,加上为争夺食物而发动战争,也让人口大量伤亡。西亚和欧洲,古代农业生产都远远落后于中国,这是制约其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中国在人类历史的80%时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正是重农抑商的结果。
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城市化应适可而止
近代以来,人类生产力突飞猛进,美国以1000万农民生产出足以养活5亿人口的粮食,人口不再是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完全城市化?中国是否应该让剩下5.5亿农民完全城市化?
1、城市化的弊端不可忽视
城市化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也带来了道德滑坡、拜金主义、生育力下降、生育意愿下降、传统文化消失、高能耗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适度的城市化确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过度的城市化并不可取。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3%,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中国不应该再强行推动城市化,我认为中国城市化率应该控制在65%以内。
30-35%的农村人口和生活方式,能中和城市的浮躁和虚荣,给社会注入一些质朴的、恬淡的、自然的气息,消化社会的戾气。近日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引发了广大80后的回忆,很多人看得热泪盈眶,为什么?因为那是我们曾经的生活,曾经的人生。质朴的农村生活,有我们在城市感受不到的温暖。
2、城市和农村应该并存
世界是多元的,生活的方式也是多元的,高楼大厦、朝九晚五是一种生活方式,养鸡养鸭放羊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因为城市收入高,就说农村生活方式不该存在。现在有人想把农民赶进城,本质上还是为了让农民买房,给高房价接盘,这种人非常坏!
对待农村正确的做法不是赶农民进城,而是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让农民生活水平向城市看齐。
即使发达如美国,乡村音乐也是最主流的音乐之一,经久不衰,为城里人所喜爱。这些年中国关于农村的文化作品越来越少,农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很多传统文化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应为此感到羞愧。
中国既要有城市的繁华,也应该有农村的田园,这二者不冲突。
关注城市帝国,城市、农村、经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