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给人感觉摇摇晃晃,但就是不倒,根本原因在这里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在国内媒体口中,欧盟已经倒闭很多回了,就像国内媒体的“索尼倒闭了”一样,不停的质疑之下,反而索尼越活越好了。

而欧洲人,也在自嘲自己,把欧盟比作一条破船,随时会搁浅,这些都是欧洲人自己黑自己的政治漫画。

比如说,欧盟整体上对于疫情控制不力,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对于欧盟都是牢骚满腹,最后搞到欧盟主席出来给意大利道歉。

从外面来看,欧盟的运作太软弱,很多情况下,对于成员国的措施很无力,应对国际大问题,很犹豫。

但是,不知不觉中,欧盟还在不断前进,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和困境,欧盟也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虽然摇摇晃晃,但是一直屹立不倒。

一句话,欧盟还活得好好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欧盟与成员国之间并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承担不同职能的平等的治理主体,欧盟和成员国之间遵循“辅助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法律规定的欧盟专属权能之外,除非事态发展,超出了成员国的能力范围,需要欧盟介入,否则欧盟是不能涉足成员国事务的。

欧盟不能像中国中央政府一样,做到令行禁止,全欧洲一盘棋,这样,就给人欧盟很散,很弱的感觉。

就疫情来说,欧盟只能“坐等”疫情严重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发挥协调作用。所以,在欧盟之外的观察家看来,欧盟对疫情的应对太过“软弱”,但对欧洲人而言,这就是欧盟本该有的样子。

转折点出现在3月17日,由于疫情的迅速扩展,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召开视频峰会,宣布采取对欧盟以外人员入境实施旅行限制等多项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欧盟也发布了政策指引,来规范成员国的限制措施,避免损害单一市场优势,由此,欧盟才真正开始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承担起防疫的协调、整合职能。

第二,欧盟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仅仅是一套“漏洞百出”、需要随时“打补丁”的操作系统,需要不断向现实低头,需要来来回回在各国利益间平衡,需要在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和价值观念之间,取舍拿捏。

所以,不可能期望欧盟,会远见卓识地提前建立好一套应对机制,它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在应对各种危机的过程中,逐步自我完善。

第三,欧盟的生存策略,其实和中国改革开放战略有点类似,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曾说:面对各种危机,欧盟采取的是Muddle Through的方式,而不是真正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Muddle Through,翻译过来就是四处贴缝,蒙混过关,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

“蒙混过关”,就是欧盟的生存之道。

当然,也可以翻译成高大上的名词,中国说法是“摸着石头过河”、“求同存异”,欧洲说法是“向着一个共同目标,不断妥协,共同前进”。

这种做法,其实不是可笑,不是软弱,这正是欧盟能够坚持到今天的生存之道。欧洲人从战后一片废墟,到如今能够打造出一栋虽然摇摇晃晃,但还过得去的“欧洲大厦”,本来就是蒙混过关。“蒙混过关”本质上是一种经验主义,虽然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但好处是能够从干中学,从错中学,不断纠错,不断往前走。

例如欧盟对于金融危机的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推动了欧洲央行角色的转变,突破了将稳定物价作为唯一最高货币政策目标的限制,开始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推动了欧洲金融一体化的建设。

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当年欧债危机达到最高潮之际,时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2012年7月26日伦敦投资人大会上那句著名的政策宣誓:欧洲央行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维护欧元,相信我就行。

图片说明:欧洲中央银行,位于德国法兰克福金融区,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

到了2020年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欧盟和欧洲中央央行,却行动非常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力度之大,时间之早,态度之坚决,在世界各国的央行里面,都算是做得最好的了。

欧盟就是这样,表面上摇摇晃晃,一盘散沙,但是,每次危机以后,欧盟都变得更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