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访淮师/作者:徐宜业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暮春时节,我们淮阴师范学校82级一班四十六名同学,回到了阔别三十周年的母校——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去拜访这位饱经风霜的百岁老人。此时,我们没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伤感,满眼是“满地槐花满树蝉”、“紫藤拂花树……”满满的春色。
我们从旅游大巴下车,扑入眼帘的是学校大门上的“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七个大字,自然感到亲切自然,仿佛见到自己的亲人,心口跳动得十分厉害。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母校,这就是陪伴我走过人生最重要三年的母校——淮阴师范。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在淮阴县王营镇,坐北朝南,营西河穿过其中。它有100多年办学史。它的前身为1902年创办的江北大学堂。学校先后易名、迁址多次。它于1953年5月改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负责在职教师培训进修。“文革"后恢复考试制度,学校招收民办教师脱产进修班。1981年9月才招收初中毕业生。2000年3月3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并入淮阴师范学院,招生专本科学生。
我是1982年至1985年在淮阴师范学校读书。那时整个学校不足百亩,教师不足百人,学生不足千人。而现在占地面积1800余亩,专任教师1000余名。设有18个二级学院,普高本科专业64个,在校生达2万余人。今昔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
一进大门,一眼望不到头的就是一栋栋高楼,这就是一个个二级学院。条条笔直的大道、弯曲的小径,把各个学院连接起来,融为一体。道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高树,枝叶间不时有鸟儿啁啁啾啾地叫。树下广种花草,开着五颜六色的草花,引得蜂蝶在花蕊间玩耍。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你仿佛在观赏一个大花园。
走进母校,漫步在学院大道上,我心里怯生生的,真有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觉。
我们沿着中心大道往前走,来到了一栋三层的综合楼。这栋楼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它就是我们以前读书时的教学楼。三十多年过去了,它还没有被拆除,我们能够看到它,自然感到十分亲切。当时学校只有三栋楼,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宿舍楼,其余的都是瓦房。我们82级一班的教室,就在教学楼二楼最西边的那口。我们在这里学习了三年。敬爱的朱松山、黄远志、马秀菊等老师陪我们走过那段难忘的岁月。情同兄妹的四十六名同学相互支持,凝结了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我们沿着楼梯走到二楼,进了原先的教室,可是现在已经成了卫生间。我们不免有点遗憾。
再往前走一百多米,我们看到一块狭长的文化巨石横在中心路中,上面刻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周恩来总理这句话,已经成为淮阴师范学院莘莘学子的座右铭,激励着一代一代淮师人不断前行。
沿着文化石向西走,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运动场。这儿有红色的塑胶跑道,有绿色的排球场、足球场。还有很多篮球场、网球场等。很多年轻学生在活动,有的打篮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踢足球,还有的在练习跳远、跳高。他们玩累了,躺在活动场旁边的石椅上歇息。他们看见我们都友好地笑了笑。想想以前这儿是一大片农田。农人在这儿种麦子,种水稻。
沿着文化石向北走一百多米,有很大一片高地。这儿是整个学校的最高点,屹立一个大型图书馆。很多学生在这儿查阅资料、读书。记得这里以前是小营果园场。闲暇时间,我们常常来到果园里,坐在果树下背书。春天,似火的桃花,如雪的梨花,像霞的杏花,笼罩在我们的头上。白头翁在我们的上空唱歌,蜜蜂在我们发梢上戏耍。我们沉浸在花海中。等到果子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桃儿,绿盈盈的梨儿,黄澄澄的杏儿,发出醉人的香甜味。有时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不由自主地摘了一颗果子放进嘴里,解解馋。小果园陪我度过快乐的时光。
走下了图书馆,我们沿着小路来到东侧的师陶园。这儿有许多高树,有紫藤长廊,正值紫藤盛开时节,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藤花从架子上挂下来,宛如一道紫藤瀑布。古香古色的亭子里有有一条条长椅子,坐着一对对大学生情侣,有搂着的,有抱着的,有的在接吻。他们一点也不害羞,倒是我们这些老学长有点不好意思。师陶园中间有一条小河穿过。一座座曲曲折折的小木桥,连接着小河的两岸。岸上,长着依依的垂柳。小桥上蹲着好多垂钓者。他们把钓竿钓钩抛进清澈透明的河水里,耐心地等待着。
这儿曾是我的乐园。眼前这条河叫营西河,以前是学校围墙外的一条小河。河对岸是淮阴进修学校。营西河常年河水淙淙地流着。夏天,河边的垂柳甩着长长的枝条抚摸着镜子般的河水。长长的水游草随着水波晃动,活蹦乱跳的小鱼自由地在水草中游来游去,小虾在水草上蹦来蹦去,不时有青蛙、癞蛤蟆蹦在水草上栖息纳凉。我们有时索性脱下鞋,赤着脚到水中抓鱼。玩性尽了,我们会捎带两只青蛙和癞蛤蟆回到学校作为礼物送给胆小的女生,引起她们的一阵阵惊叫。那真是开心的时刻。
啊,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真是岁月似水。
漫步在淮阴师范学院的校园里,真的有一点回家的感觉。啊,母校,你永远承载在我们的心底。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47680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徐宜业,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3851352107
邮编:223943
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本期编辑:茶言闲语 ;稿酬说明:请联系微信(Yf131125)领取。具体参见本刊《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