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性|从秦可卿的病看性格决定健康

本文为10月11日我即将开讲的九型养生讲座而写。

看病时能问到病人性格和生活习惯的是好医生,可惜生活中好医生少,好的中医就更少。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国士大夫多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抱负,孙中山,鲁迅、古巴的格瓦拉都是学医的,学医的门槛很高,现代医学专业比一般专业学时更长,理论加临床,至少十年才能磨出一个合格的医生,最好毕业后要在大医院工作,因为看的病人多,经验够丰富,而中医的门槛就更高,几乎是一门生命的艺术和哲学,真正能领会并运用的并不多,遇不上好中医,也正常。

非独中医,大多数行业都如此,真正耐住寂寞坐冷板凳,沉潜钻研融会贯通的人总是少数,作者曹雪芹杂学旁收,《红楼梦》第十回就写了个好太医,借书中人物表达了自己深厚的中医根底,这也是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能成为红学的原因之一吧。

《红楼梦》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我们只讲后半回张太医给秦可卿看病穷源,按理说贾府怎么会缺好医生,所以书中先解释了为什么要请这位张太医?

原文:

方才冯紫英来看我,他见我有些抑郁之色,问我是怎么了。我才告诉他说,媳妇忽然身子有好大不爽快,因为不得个好太医,断不透是喜是病,又不知有妨无妨,所以我这两日心里着实急。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精明,且能断人的生死。

点评:

人未出场先铺垫,这位太医首先的身份就给人感觉不是医生而是先生,人们首先是跟着他从学而不是从医,有点像“经师易得,人师难得”,人们对他的印象首先是学问渊博,然后才是医理精明,也就是说一位好医生的医学是有学问渊博垫底的,这一点就把一位好医生跟大多数医生区别开来了,学问渊博是过滤器,是门槛,是标准,是认证,请大家先记着这一点。

既然有人推荐,而且推荐的理由很靠谱,那就看怎么请?太医怎么来?

原文:

夫妻两个正说着,儿子贾蓉来请安,尤氏就把上面的话一一交代了。然后又说:“你父亲今日又听见一个好大夫,业已打发人去请了,想明日必来。你可将他这些日子的病症,细细告诉他。”

方才到了冯大爷家,拿了老爷的名帖请那张先生去。那先生说道:方才这里大爷也向我说了。但是今日拜了一天的客,才回到家。等待调息一夜,明日务必到府。”

点评:

人还未到,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作者继续铺垫。

张太医来京是为了给儿子捐官,所以四处走动打点,而他太医的身份一定会被请顺便帮忙诊脉看个病什么的,所以一天下来,除了应酬的场面上官话讲了一堆,他其实也是满负荷工作了一天,也就是拜访加上听病看脉开方子,所以这样一天下来回到家,自然是辛苦的,他也需要调理,哪怕贾府权势威赫富贵逼人,寻常大夫一听召见肯定马不停蹄赶过来,但他也还是婉拒了,并没有马上就来贾府出诊,而是解释说自己需要“等待调息一夜”,这是真正懂得对自己身体负责任,也对病人身体负责任的好医生。

现代心理咨询设置不是一小时而是50分钟,就是一个咨询结束后,留10分钟时间给心理医生自己调整做心理建设,而不是马上接待下一个,毕竟人不是机器,自己的状态不好,就有可能在诊断时出错,而且最重要的打破了身体平衡——没有让身体和精神得到休息,这样的工作很容易让医生本人耗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抑郁,不符合一张一弛之道。

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亲自接待,和使者聊了半天,也没提打仗的事,反而关心诸葛亮日常作息,饮食情况。使者回答说:“丞相早起晚睡,什么事都亲手管理,连处罚二十军棍的小事都亲自审理,每天吃的不多。”使者走了以后。司马懿哈哈大笑,说“诸葛亮命不久矣。”部下不明白原因。司马懿解释道:“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就在当月,诸葛亮果然陨落在军队里,实现了他自己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现代人的“过劳死”和“职业倦怠”,很多时候其实是不留给自己有调整的时间,是一种贪心和自大,也是一种愚蠢和盲目,让自己随时保持最好的状态,工作休息有基本的平衡,这是好医生又一个认证标准。

贾府很尊重这位太医,人家也来了,我们看看好医生怎么看病?

原文:

贾蓉说:“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我把贱内的病源说一说,再看脉,如何?”

“依小弟的意思,先看过脉,再说的为是。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再将这些日子的病势讲一讲,那时大爷再定夺。”

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放心。”于是,让家里的媳妇们拿了中医看病时用的迎枕来。

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次数,宁神细诊了有半刻的工夫,方换过左手,亦复如是。”诊毕脉,说道:’我们外边坐罢。’”

点评:

我们现在去医院看医生,都是自己先说病情,称为“主诉”,比如病人主诉头疼,然后医生对症下药,如果医生也不能马上确定,就给你开一堆检查单,各种指标出来后医生再开药,而这位张太医却拦住病人家属不要说病情,我先看脉,然后你听我说的对不对?这就是“艺高人胆大”了,可细细一想,这不也是正道吗?好医生有一流的观察能力,病人还未开口,其实已经传达了很多信息,都会被医生捕捉到,这就是专属于医生的病情密码。

在我自身经验中,尤其是九型人格的学习中,跟一个人吃饭,喝茶,聊天当中,或者是看一个人的朋友圈,大概就能看出这个人性格的六七成,余下的三四成就是通过一些问题来确认自己的分析判断,这样的训练多了,渐渐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下意识和本能,有时候跟一些初次见面的人聊起来他们的性格,对方就会很惊讶“你怎么知道”?他们身边熟识的人也会补充说没错,这家伙性格就是这样的之类,这样的准确率和自信其实是基于大量的个案累积和细心观察、专业分析而来,毫不神秘。

诊脉时他数次“调息”“宁神”,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状态更好,对病情把握更准确,而这些是基于昨天他有了一夜的时间充分休息的前提下,所以中医讲究治疗未病,预防养护先于治疗,而治病又是先治己,如果医生自己都不养护好身体,不尊重身体运转的自然规律,自己累得熬得一身病痛,还谈何治人?如何救死扶伤?

原文:

贾蓉就同这先生到外边暖房里坐下,有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就说:“先生请茶。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

点评:

这一段看似跟治病无关,其实大有关系。“教学相长”,老师的水准影响学生的进步,但学生的水准也决定老师的成长,这是互相激发互相影响的过程,非常微妙,而医患关系也如此,病人对医生的尊重和信任也会决定医生的品质,这里病人家属并不是立刻急着问医生病情和诊断,而是按照礼貌和修养先让医生休息,喝口茶,这是互相尊重和体贴,这是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医患关系中特别欠缺的,别小看这一杯茶,尊重体贴礼貌教养都在这里面了。

医生是专业人员,被尊重被信任就会“士为知己者死”,就会拿出十分精神来服务病患,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是常识。我们如今这样的互动很不够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付钱了就是上帝,就是大爷,不仅仅是面对医生,一切为我们提供服务和便利的工作都值得尊重,都值得体贴。

如果大家能如此想,社会上戾气相对就少一点,不少疾病都是跟情绪有关的,戾气在社会上弥漫开来,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很难独善其身,这也是为什么要保持觉察,要从自我修养做起,谣言止于智者,戾气也止于智者,止于懂得尊重和体贴他人的智者和善者。

好了,回到主题,脉搭过了,来看这位太医怎么诊断?

原文:

先生说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寝。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涨,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饭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旁边有一个贴身服侍的婆子,每天照顾秦可卿,她说:“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

医生笑了说:“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的药看,若是夜间睡的着,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

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水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日子的。是不是?”婆子就回答:“可不是,从前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先生听了就说:“妙啊!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虚症候来。”

于是写了一个方子递与贾蓉,贾蓉急着知道这个病到底对性命有没有妨碍。先生就笑了说:“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贾蓉是个聪明人,就不往下细问了。

点评:

这一段很长,我们跳过中医的专业术语部分,挑大家都懂的说。

如果看西医,你说头疼,医生就给你照个脑ct,然后根据拍片结果给你开药,他不太可能问你性格如何?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如何?人际关系如何?吃东西要有禁忌,最多让你多吃水果蔬菜,多注意锻炼身体,如此而已。尤其是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两分钟,哪有时间问这么细?中医讲养生,西医让你健身,比如西医没有上火的概念,虽然中国人都知道上火是怎么一回事,都知道“肝火旺”是在说什么,

搭脉后分析脉象,这位太医从病人的症状现象说到了病源:“病人是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不如意事就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就会思虑太过。这个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联动的系统,是小宇宙,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样看病其实已经有哲学思考,有因果逻辑,而不是“头疼医头”。

如果你去做足疗,专业的按摩师从你的足底穴位按摩看你的反应,就能知道你的身体状况,因为足底密布着对应人体器官的穴位,所以中医是一个自成一体的话语世界,二者有点像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是两套独立运作的系统,目的和功能指向是一样的,但彼此运作的流程不太一样,如果勉强要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说,是基于不同的产品哲学,不同的文化和哲学思考,无谓去比较优劣。

张太医说到病源,说到了病人的性格,他根本没见过秦可卿,但是他通过搭脉分析病症,推导出病症形成的原因,这是治本,是从源头解决问题,是治病,也是治人。

秦可卿是什么性格?

书中秦可卿婆婆尤氏说:“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欢喜他?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帐、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的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读书。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不吃。我听见了,我方才到他那边安慰了他一会子。又劝解了他兄弟一会子。我叫他兄弟到那边府里找宝玉去了,我才瞧着他吃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了。”

我们常常说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是秦可卿做到了,甚至连最难相处的婆媳关系都让她处理好了,婆婆背后如此夸奖一个媳妇,甚至为了她的病心焦,照顾她吃燕窝汤,可见秦可卿人际关系处理之成功,这背后是她的心细,心重,气恼只往心里去,可见她之委曲求全和做小伏低,心思用尽。在九型人格中,情感组的人格动力是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评价,为此可以付出生命,秦可卿就是很好的典型代表。

秦可卿家境出身都一般,嫁入豪门以后,做人小心谨慎,处处要强,却又不似王熙凤那般让人畏惧厌恨,跟婆婆邢夫人之间婆媳关系搞得很紧张。

这一段话是婆婆讲的,婆婆了解她。她这边要强,那边自家兄弟却不长进,被人欺负,给她惹事,让她灰心沮丧,气恼羞愧,这种人格的秦可卿生病是必然的,心思太重,她的病源就是思虑过度,希望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过度讨好型人格。

如果不提病源,单从病症入手,只能治标,很难治本,“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华佗一根银针能治好曹操的头疼,但如果曹操的性格不改,疑心病和操劳过度的生活内容和方式不做调整,华佗最后也只能逃走,因为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这里的“命”,就是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张太医最后回答病人家属贾蓉的问题也充满了智慧,因为再高明的医生治病也需要病人配合,而这个病人的病源又是心病,非人力药石所能,既然“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所以他不能打包票,只说吃了药以后要看缘分,这也是佛教的思想了,一切讲究一个缘分,医生和病人之间也是一个医缘,如果你家里有过病人,你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病人遇上好医生是运气,是缘分。

贾蓉聪明听得懂,知道这个病不简单,不好治,就不往下细问了。这里又是一份尊重、信任和体贴,但愿天下的病人都能有这份聪明,知道医生治病只是外力,病人自己好好配合,主动调整改善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才是内因,如此就能成医生和病人之间一份善缘了。

中医认为心肺肝脾这些内脏器官有内在机制循环,一旦失调,身体就失去平衡。某个器官出问题,需要整体进行调理,所以就算是肝的问题,也不一定只是调肝,而是要调理整个系统,要调整改善自己的性格和心智模式、生活方式和习惯,很多人最后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和固执。

中医说人体是小宇宙,有点像大自然的生物链,像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不能打破平衡,打破了就要尽快恢复和维护、保持好平衡。

维持生物链、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理念直到近代,借助现代科学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但中医的体系里很早就有这些思考和觉察,并且有一套对应的解决办法,有很系统的对于人体这个大自然各个系统间相互牵制平衡的理论。

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让身体恢复平衡状态,是整体观,而不是局部观。这又是一个好医生的认证标准,好的医生会问你的脾气如何?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容易生气吗?饮食怎么样?睡眠规律吗?生活中喜欢操心还是不操心等等。

九型人格认为每个人的人格动力是不一样的,但大体上都是由情感、思维和本能欲望组成,只是不同人格的人倾向不一样,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西医看现象,治病快,方便,“外科手术式摘除”,中医认为更重要的不是现象,而是现象背后的原因,不但要治病,还要养生,要修复整个身体的平衡,要注重个人的脾性修养,要有合乎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不是谁好谁坏,谁先进谁迷信,而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

有一天你千帆阅尽,静坐思半生得失,走进自己内心,坦诚面对自己,真正理解了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健康,你也就理解了中医,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养生。

2020.10.7三山于温州

近期开课:

性格决定健康|10.11日 三山九型养生讲座

三山教练私董会|邀约

三山导修班报名|深度沟通4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山师徒班报名

三山《深度沟通》课程简介

公号文章:遇见三山目录

我的音频:喜马拉雅 遇见三山

我的教材:微店“遇见三山”

我的视频:b站“遇见三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