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向王立群教授学讲课

向王立群教授学讲课

——听王立群教授在长垣一中70周年校庆上的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主题讲座

刘向军

一个小时的时间,没有PPT,没有讲稿,王立群教授从容开讲了。

王教授讲好极了!即便有PPT的话,也未必能比这更好了;而如果有讲稿的话,那一定不如这效果好。

没有更多的表情,也不用什么手势,纯粹依靠声音的讲解,王教授给所有听讲的老师们树立了如何高水平讲课的榜样。是的,所有的老师!王教授自己做过7年小学教师,3年初中教师,4年高中教师,以后带过大专本科,带过硕士研究生,带过博士博士后,他的讲解能力似乎可以无差别打动所有的人,可以成为各个层级的老师学习的模范。

第一,学习王教授对自我表达能力不懈提升的精神。

一个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大的记忆力并不必然等于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更不必然地等于就是一个优秀的讲课者、表达者。对此王立群教授有清醒的认识他说:“要成为在自己的专业中最会表达的老师。”

要成为百家讲坛的讲手是必须要经过海选这个环节的王立群教授当年从100名专家学者中进入了最后的前两,又从最后的前两成为了最后唯一的一个人选,而且他一讲就讲了10年,成为了一个自带流量的人。

史记研究而言,王立群教授未必是史记研究中全国最优秀的专家,然而他肯定是全国最善于讲史记的专家。

王教授出色的表达能力当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后天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的利用每一堂课自觉锤炼的结果。因此,谁想要成为一优秀的老师,就要利用每一个机会锻炼、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的强烈意识和行动

,学习王教授明净、简洁、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

没有口头禅。仅此一点,王教授就令人肃然起敬了。

没有啰嗦话。王教授从不说无谓的重复的话。

没有游离语。王教授每一个片段的讲话都有明确的主题每一个小的主题都服务于整个讲座的大主题。

这种明净、简洁、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与他早年上学时扎实的语文功底有关他在读高中时,无论教材中文言文的长短,他要求自己全部背下来。

其次,王教授的表达能力与他在求学期间训练自己精准的记忆力关。他在高中上学阶段,每个周末自觉地把上一周学过各科内容准确温习一遍,每个月主动把上一个月所学的各科内容准确温习一遍,每个学期认真地把上半年学过的各科重要内容准确温习一遍。重要的学习内容他能够精准精确牢记在脑海中,这也构成了他以后强大的记忆能力,自然也有助于他精准简洁表述

这种能力当然更与他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之后严格的自我要求有关。无论他是做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哪个阶段的老师也好,无论是他做了6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也好,也无论是他今天作为河南大学中文系国家级课题领衔人孜孜不倦立志完成1500万字的巨著也好,在工作中王教授始终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咬文嚼字,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正是在自我训练严谨的表述能力。

第三,学习王教授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通过概括凝练成金句的表达能力。

听王教授的讲座,有如剥笋,层层分明;犹如抽丝,丝丝清晰。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前后衔接,相互照应,逻辑清晰,丝毫不乱。这是在语言表达中长期自我进行逻辑训练、思维训练的结果。

作为一个严谨认真的学者,王教授的语言表达并非只是枯燥的严谨,而是在严谨之中又有精辟、生动的警句。

在他最初做青歌赛评委的时候,总导演向他反馈观众的意见,他的点评语言没有余秋雨先生那么精辟,希望他能够时不时的说一些金句金句不是要有就有的,它以语言表达者深厚功力为基础,语言表达者学识厚积薄发的表现。王立群教授当然理解普通观众这一共性要求。于是就有了他在青歌赛点评现场说出的广为传的金句:“过错是暂时的遗憾,错过是一生的遗憾。”“命运就像掌纹,尽管曲折,毕竟仍在你的掌握之中。”前一句既有回环、对照的整齐美,更有对人生常态精准思考、概括后的哲理美。后一句妙用比喻,生动形象,既表达了人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又点燃了人掌控命运的信心,真是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

有自觉提升表达能力的清醒认识和强烈意愿,有不断充实的雄厚的语言基础和学识素养,更有数十年如一日自觉立足平台不断打磨、不断锤炼的语言表达实践,这王立群教授当年在百家讲坛人选的海选中脱颖而出10多年来讲而不衰的根源,也是他至今年近80而提升不已的动力。

王立群教授说:“人生需要平台,平台成就人生。”作为一名教师,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王教授那样拥有央视百家讲坛那样至高的平台,但是每个老师前的讲台就是提升表达能力的绝佳平台。教师站好了讲台,成就了学生,讲台也就成就了老师。而人生处处都有百家讲坛,更多、更高的平台自然会向每一个致力于提高自己表达能力的有准备的老师开放。

2021.10.1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