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场水雷爆炸事件改变了马未都父亲的选择 改变了家族命运
在山东省荣成市海边,有一个叫镆铘岛的地方。马未都的祖辈们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大多数一辈子也没离开过镆铘岛。
而在77年前的一个9月,马氏家族的长子长孙,年仅18岁就已经在官办学校当老师的少年马丹林,却毅然选择离家出走,参加八路军,从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这个少年就是马未都的父亲。
马丹林
那么为什么马丹林为什么忽然离家参军,而且是以不辞而别的方式呢。事情还要回溯到马氏家族另一位关键人物马尚贵。
马尚贵是马丹林的祖父,马未都的曾祖父。本是孤儿的他,从小跟着渔民们出海打渔讨生活 ,当时的镆铘岛渔民有个很好的规矩,就是分红制,只要你能发明出提高打渔效率和产量的方法,那么每次出海的收获都会给你分红。因此,孤儿出身的马尚贵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慢慢靠打渔积累了一些财富。在镆铘岛南洼村修了自己房子,还特意修了一溜闲置的北房。整个镆铘岛的人都可以随意在这喝茶聊天,而马尚贵也从这些人的聊天中不断吸收各地方的渔讯和商机,良性循环,逐渐使马家兴旺起来。
孤儿出身没念过书的马尚贵,最大的梦想就是家族中能有个读书人。在马尚贵的设计中,自己的长子长孙马丹林应该是改变家族命运的人。于是他举全家族之力,以每年十亩地的代价,把孙子马丹林送去读书,这一读就是十年。而马丹林也没辜负家族的期望,学成之后的马丹林在离家30多公里外的东山村官办学校当老师。看似这一切都遵循了马丹林的奋斗目标在前进。
可一场意外的水雷爆炸事件却改变了马丹林的命运。
1944年,在镆铘岛东边海滩上,一颗水雷爆炸炸死了70余人,其中包括马丹林9岁的三弟。当时正值暑期,马丹林也在家帮忙务农,幸运的是当时他在离爆炸之地七十多米的地方放羊,因此躲过一劫。不过这件事还是让马丹林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18岁的马丹林第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场景,第一次经历这么多人同时失去生命,而且还是血肉模糊,有些人连个全尸都没有。
经历水雷爆炸事件之后。读过十年书的马丹林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和二弟马丹亭说,“老二啊,人这么死了不是白死吗,连还手都没有就被炸死了,我还不如去当兵,我宁愿在战场上被枪打死,这样还有点意义”。下定决心参军的马丹林,害怕一直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爷爷不同意,于是在家忍耐了一个月,9月返校教书时,从学校不辞而别,参加了八路军。
从此马丹林开始另一种人生,他和日本人拼过刺刀,抗战胜利后随华野九纵四处征战,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然后又打进上海。在这里和同为解放军,同是山东人的扈小英相遇结婚,怀上了马未都。1954年马丹林所在部队奉命进京建设空军,扈小英跟随北上,在北京301生下了马未都。
马丹林和儿子马未都
扈小英的祖上是山东利津县的名门望族。扈小英的外曾祖父崔凤藻家三代都是利津县的首富。100多年前,山东省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永阜盐场就在利津。而崔家世代经营盐业,生意兴旺发达。
而崔凤藻本人从小醉心诗书,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本来无心家族生意,无奈上面四个哥哥都相继去世,20多岁的崔凤藻承担起了家族的重任。兢兢业业,付出了半生精力,却依然没能挽救家族颓败的命运。
1855年7月,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发生决口,这次决口永久地改变了黄河的走向,之前700年,汇入淮河从江苏入海的黄河,转而北上进入山东,最终形成如今的走势。因此利津所有的农田盐池都面临被冲毁的危险,崔家所在的永阜盐场更是首当其冲。
治理黄河本应是朝廷的事,可当时正值太平天国风起云涌,清廷完全拿不出银子用来修堤治河。此时20出头的崔凤藻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根据《利津县志》记载,“黄河尾闾,连年冲决,官商苦之,凤藻倡议兴修灶坝,专为捍卫盐滩,保护民食,每胜汛奇险之际,冒风雨莅危堤,躬执畚锸,与水搏战,工成,不独盐场利赖,全省民食受益实多”,崔凤藻带头出钱出力,把所有精力都放入了修堤治河。这一修就是40年,40年时间,崔凤藻既保护了百姓的生计,也苦苦支撑着家族的繁荣。可他最后还是败了。
1895年,黄河在盐场内一个叫吕家洼的地方冲破了堤坝,此时坚持了40年的崔凤藻已是强弩之末,他寄希望于朝廷出手相救。可这次崔凤藻不仅要面临天灾,更有国难。1895年,正值清朝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当时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拒绝接受战败的结果,哪怕放弃治河,也要把所有人力财力投入到备战上去。李秉衡上疏朝廷,在治河和抵御外敌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拒绝了所有民间的求救,最终导致崔凤藻40年的坚持付诸东流,崔家几代人的家业也在黄河决堤中灰飞烟灭。
时任山东巡抚李秉衡
崔凤藻心灰意冷,举家迁入北京,并把儿子崔麟石送到日本宏文学院读书。鲁迅陈寅恪黄兴杨沧济等许多近代史名人都在这所学校读过书。学成归来崔麟石在北京做官,却又无心政治,当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退了下来,转做中山图书馆馆长。崔麟石生下了女儿崔如瑛,崔如瑛和扈玉铉指腹为婚,生下了女儿扈小英,扈小英长大参军,随部队来到了上海,遇到马丹林。
一个首富的后代,和一个孤儿的后代,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相遇结婚。命运的兜兜转转,看似无心,可总离不开时代的际遇和祖辈们的选择。
如果马尚贵没有一颗要兴旺家族的心,那么马丹林就不会被送去读书。也许会跟他的祖辈一样打渔为生。即便碰到了水雷爆炸事件,没有读过书的他,也许就不会产生对生命的思考,不会离开镆铘岛,更不会参军到了上海碰到扈小英,
如果黄河没有改道决堤,崔凤藻也许会像他的父亲把家族生意交给他那样,把生意传给崔麟石。那扈小英也许就不会在北京当兵,也不会碰到马丹林。
仔细回溯命运的结果,总是惊心动魄,马未都的家族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家族也如此。
我常常这样想,“我的祖先从哪里来,他们在他们的时代经历什么,做出了什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