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纵观中国历史,人们总是在为利益奔波,无论是金钱还是荣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事物,因这一点古代帝王们设立下了许多官职和各种称呼。
帝王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举措,无非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当然倘若在其中能找到真正的忠勇之人,那便是最好的结果。可历史上忠于王朝和君王的臣子又有几何?屈指可数罢了。
先有“忠君爱民”的王莽,后有“千古一帝”的杨坚。前一个人有意取代汉朝,后一人则是欺负孤儿寡母,结束分裂,但是本质是一样的——为自己的利益努力。凡此种种又有几人忠君。
鳌拜的专权
在清朝的历史中有一个人的评价是极度分裂的。有人说他是历史以来最忠于王朝的臣子,又有人说他是一个专权谋反的小人,这种种评价无不显示出他个人行事作风的特点,此人便是——鳌拜。
鳌拜是清朝的三朝元老,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并且深得顺治帝的赏识,在这样的光环下,顺治帝在离世时嘱托鳌拜和其余三位大臣协助玄烨管理清朝。顺治皇帝驾崩,玄烨即位,号康熙时年八岁。
玄烨八岁即位难免会出现“主少国疑”的现象,因此当时的康熙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权力和后台,此时清朝真正的政权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掌管,康熙皇帝身在幕后。
提及鳌拜,人们在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人物形象——大恶人。在《鹿鼎记》中,鳌拜是一个目无君王朝野的人,心中充满了高傲,对朝中大事向来都是独断专行,并且毫不掩饰地瞧不起康熙皇帝。
鳌拜对康熙皇帝的不喜欢源自于,他对康熙皇帝性格的不满。在鳌拜的眼中,康熙皇帝没有曾经清朝皇帝的威严和气魄,因此一度认为康熙皇帝难当大任,但这样的看法并不是所有人的共识。
除去鳌拜外,清朝还有其余三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这三人的看法和鳌拜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但是由于手中兵力不同,因此三人间也有了不小的高低之分。
在此需要提及当时满清的主要部队——“满清八旗”。所谓的“满清八旗”其实就是满洲贵族组建成立的部队,虽然他们在清朝末年就是一支“送死部队”,但是在康熙时期却有着不小的战斗力。
早期的“满清八旗”生性好斗,任何一个旗帜都不服另一个旗帜的人,因此八旗需要领袖来统领。在康熙年间,鳌拜统领着镶黄旗,有着最为精锐的部队和士兵,唯有索尼可以与之抗衡。
但随着索尼的病故,鳌拜便开越发肆无忌惮,对其余两位辅政大臣随意地打压和发怒。在索尼病故后不久,苏克萨哈被鳌拜强势斩杀,剩余的辅政大臣遏必隆因其软弱加入了鳌拜的势力当中。
除了对高傲自满外,鳌拜在清朝朝堂行事一直都是蛮横无理,在索尼病故和苏克萨哈身死后,鳌拜在朝中再无可以与之抗衡的人物,甚至连康熙皇帝也不能对他有分毫不满,生怕鳌拜篡权。
鳌拜在朝中行事猖獗的情况日益宣扬,并且被恶意和夸张化,渐渐的年幼的康熙帝也不能容忍鳌拜的专权。可康熙帝对于鳌拜的不满只能憋着,因为此时的他并没有和鳌拜对抗的实力。
鳌拜的功绩
康熙皇帝一日又一日地忍受鳌拜的专权,但也并不意味着康熙皇帝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恰恰相反的是康熙皇帝渐渐的在拔除鳌拜在朝中的影响和计划将鳌拜擒下,康熙皇帝给鳌拜编织着一个大网。
对外散播鳌拜的叛逆行为,对内让自己人做好准备,这样种种的措施在慢慢地酝酿出一个结果——鳌拜自投罗网的结果。在康熙皇帝多次召见下,鳌拜渐渐地放下了戒心,此时便是康熙皇帝的机会。
在一次召见中,鳌拜孤身一人前往面见康熙皇帝。刚刚进入宫中的鳌拜,在康熙皇帝的一声令下被数名少年侍卫抱摔在地。鳌拜被康熙皇帝擒下后,并没有慌张,而是请求康熙皇帝揭开他的衣服。
康熙皇帝答应了鳌拜的请求,可下一秒康熙皇帝动容了。在鳌拜身上的那些伤疤,大大小小难以计数,各种各样的伤口都有,一个个地印在了鳌拜的身上,这些伤疤都有共同的特点——荣誉的代价。
先前提及了鳌拜是清朝初期的三朝元老,其不仅仅是因为他入官场早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鳌拜无人可以撼动的地位。鳌拜在爱新觉罗·皇太极时期挤出人群中,成为了少有的“巴图鲁”。
鳌拜这一称号的由来和皮岛有着不小的关系。皮岛一直都是明朝防御清朝入侵的重要根据地,如此不难看出皮岛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在皮岛战役中,清朝折损了不小的士兵。
多次的战败让皮岛成为了皇太极挥之不去的心病,但是在鳌拜勇武的计划之下,皮岛顺利被清朝攻克成功。鳌拜也因攻克皮岛有功获封男爵,称“巴图鲁”,此后深受皇太极重用。
在皇太极驾崩后,清朝朝中也开始出现了争权夺权的现象。多尔衮身为皇太极的胞弟,意图获取皇权,可如此却使得皇太极的子嗣成为了摆设,这一点鳌拜和清朝老臣并不认同。
在鳌拜和大部分臣子的坚持下,多尔衮最终放弃了自立为皇帝,拥戴六岁的福临为新帝,号顺治。顺治皇帝成为皇帝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因为多尔衮并没有放弃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在顺治皇帝早年期间,多尔衮多次为难顺治皇帝,并且在朝中打压朝中的老臣,意图将顺治皇帝的势力慢慢消磨,但是在鳌拜和其余三位辅政大臣的维护和培养下下,顺治皇帝茁壮的成长。
当顺治皇帝攒足了实力和契机,他便大举地铲除多尔衮势力,并且对鳌拜大肆的赞扬和信任,给予鳌拜莫大的殊荣和地位。
此时的清朝虽然刚刚进关不久,但是在鳌拜的武力镇压下,时局有了不小的安定。福临年幼时便力撑其即位,用武力震慑宵小,鳌拜做出的种种贡献都被顺治皇帝看在眼里,于是便有了顾命大臣之位。换句话说,面对康熙,他的靠山正是先帝——顺治皇帝。
满洲第一勇士、顾命大臣、手握四十万清兵。这都是鳌拜拥有的实力和荣誉,说其功高盖主也不为过,但是鳌拜却从未有过谋朝篡位的举措,一直将忠臣的角色完美的诠释。
小结
在康熙皇帝的眼中,鳌拜身上的伤疤不仅仅是荣誉这般简单,在这些伤疤背后是清朝先帝留给鳌拜的证明。
皇太极信任鳌拜,福临也信任鳌拜,凡此种种都是鳌拜的靠山。在历代先帝的影响下,康熙皇帝也动容了,他并没有将鳌拜即刻斩杀,而是将其囚禁至死,还其全尸。
鳌拜犯下种种忤逆之举,却没有获得惨不忍睹的结果,究其根本是鳌拜忠诚所导致的。纵观历史像鳌拜这般手握重权却没有谋反的臣子,实属少见,用“忠”和“勇”概括其一生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