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一幅真迹,曾被中日联手复原成功,再现了“书圣”神技!
王羲之的书法历来是书法界的圣物一般被看待,即便是刻本或者是摹本也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从梁武帝开始,皇家便开始大肆向民间搜索王羲之真迹,到了唐代李世民,这种搜集的风潮更甚,不惜耗费重金来获取片纸尺牍,甚至还有巧取豪夺之举,比如著名的“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只可惜经历了五代的丧乱,到了宋代的时候,王羲之的真迹几乎就已经绝迹,世人难觅其踪,这也是书法史逐渐衰落的一个侧面原因。
而在宋朝的内府当中,藏有一件罕见的王羲之真迹,此作乃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通篇102个字,还有诸名家题跋,此作几经辗转,一直在清代内府当中流出,后来最终流向了日本。
日本人得到了这件作品之后,马上进行了珂罗版的影印,只可惜的是这件作品的原作在一场战乱当中被炸毁,这件唯一传世的王羲之真迹就此消失了。
在2006年的时候,中国的文物出版社向日本的二玄社提出,想要利用现有的文物与技术复原这件作品,中日双方经过了一年半的修复与复原,终于将这件旷世神品复原了出来,此作复原展出之后,引发了一场书坛的热议,堪称一大书坛盛事!
复原的过程,大家可以自行查阅,经过全国各大博物馆的藏品的借鉴与比对,中日双方专家长达一年半的倾力复出,才将此作还原出来。
这件作品就是王羲之的《游目帖》,此作虽然是一封信,但是字数乃是王羲之手札尺幅当中最长的一幅,全篇以草书写就,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写得优雅而从容,乃是王羲之书风成熟时期的标志作品。
中日双方之所以要还原这件《游目帖》,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此帖在王羲之的生平书作当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我们无法用某种特点形容王羲之的字,其原因就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包罗万象,从这件《游目帖》当红,有人看到了险绝,有人看到了冲淡,有人看到了秀逸,有人看到了奇崛,高明的艺术品总是这样,不同的人学习,最终会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学养学到不同的特点。
所以说王羲之的字可谓是“书法之源”,而这件《游目帖》可谓是“草书之源”,平和中正。就像是明代被灭十族的大儒方孝孺所说:
“《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这件作品的所有变化都是蕴含在笔墨当中的,而此作的内在境界,会随着你的眼界达的提高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这就是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