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博士生工地打工,原因让人泪目:孩子,活该你们这么优秀!
前不久,徐州市泉山区一处脚手架工厂内,21岁被保送至中科院硕博连读的高材生李国安正干着活,他的双胞胎哥哥李国平,刚刚被保送北京大学直博,一周前也在这干活儿。
这兄弟俩虽然都是高材生,但心疼打工供养自己读书的母亲,所以假期就跟着妈妈到厂里打工,一天干8个小时。
兄弟俩出自寒门,又同时被保送名校,这对“硬核”双胞胎学业成就的背后,是他们“硬核”父母的全力支持。
这兄弟俩最大的偶像,就是父亲。因为从小到大,李父虽然忙于工作,但非常热爱读书,他经常购买书籍给兄弟俩作礼物,业余时间里,还经常给儿子们吟诗。
父亲很擅长讲故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困惑,父亲都通过一个个故事开导他们,鼓励他们。
2016年,两兄弟同时考上了心仪的高校。从大一开始,两兄弟就延续着他们的好状态,他们把学校的各种奖学金拿了个遍,哥哥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弟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虽重视孩子的学业,但这对面朝土背朝天的农民工父母,从来不干涉孩子的选择。朴实的妈妈说:“孩子们好好学习吧,能学成什么样子都可以。”
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懂得用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更难得的是,他们让孩子明白了,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读书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可能。
优秀的父母,并不在于学历,而在于教育的方式。
壹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高知父母,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前段时间,《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长文批幼升小“牛蛙战争”》一文刷爆朋友圈。文章讲述了一个上海高知家庭培养“牛蛙”受挫的故事。
作者本人是科学院教授,他的女儿是上海公务员,女婿是自中学起就在国外留学的海归。
一家人希望外孙按照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线成长。
于是在孩子刚3岁时,便开始了“牛蛙模式”的计划——
孩子妈妈用各种跨年龄层的知识填满了孩子的小小脑袋,并对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都设置了不同的“KPI考核”。
然而,令全家人大失所望的是,全家人的精心付出,并没有让孩子如愿考上著名民办小学。相反,孩子因为压力过大,患上了小儿抽动症。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所谓的成功家庭,往往也会对孩子更为严苛。
因为有一种隐形压力叫“背景压力”,它可能会把孩子逼得厌学、自卑、叛逆。而且,越是“精英家庭”,越是拥有优质资源、提前起跑的孩子,越容易承受“背景压力”。
在精英背景的压力笼罩下,孩子反而会变得“做不到”,体会不到成就感,而很多时候,正是成就感带来了成功。
所以,如何引出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拥有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或许是很多高学历、多资源的精英父母所需考虑的问题。
贰
享誉全球的幽默大师卓别林,童年时贫穷不堪,生活困苦。可是他并没有走向极端,仇恨社会,心中始终保留一份温情。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母亲。母亲给了卓别林坚定、温和又充满尊严的爱。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卓别林自传》的选段↓↓↓
(1)生活虽然贫穷,却依旧可以品尝到美好的滋味,并有母亲读书相伴。
“当然,有时候我也待在自己家里,于是母亲就沏一壶茶,用烤肉上滴下的油煎一些面包,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再读一个小时书给我听。
她书读得非常好听,这时我就感到和母亲在一块儿很快乐,觉得自己待在家里要比去麦卡西家更好玩儿。”
(2)身份虽不显贵,但母亲却“高贵”地要求孩子。
“我们生活在下等社会里,是很容易养成那种不注意语法的习惯的。但是母亲永远不受环境的感染,十分留心我们的谈话,随时纠正我们的语法,这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3)无论孩子怎样,母亲都爱着他,并传达给自己的孩子。
母亲笑起来了,我很清楚地记得,她怎样紧搂着我,吻我,一面十分亲切地说:“不管你是什么样,我总是爱你。”
这只是《卓别林自传》中几句关于母亲的描写,但从这几句话,我们便可以想象到卓别林有一个开明、温情、且充满智慧的母亲。
而这种智慧,让她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懂得如何爱孩子,并向孩子传递一种理智的、温情的、有尊严的爱。
更重要的是,每当长大成人的卓别林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心头涌起的都是温暖的爱的回忆。而这种爱,正是卓别林自信的源泉。
叁
当然,上面列举的两个例子有些极端,精英家庭出精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寒门,卓别林的成功也万中无一。
但是,为什么有些精英家庭还不如寒门,培养不出精英呢?因为他们虽然高知,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仍然是“穷人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太过于实用主义
他们评价事物好坏的标准,便是基于他们思维模式下的“有没有用”。他们对于教育,也是如此,要看投入产出比。
哪个学校就业好,哪个专业赚钱多,这才是他们对教育的最高标准。但是,抱着这种观念去教育孩子的人,最后往往会在教育上吃亏。
所以,你会看到,越是终身学习的人,把教育当作人生的一部分的人,会越来越富有;而把教育当作手段,当作敲门砖,当作垫脚石的人,会越来越失败。
第二:只注重眼前看得见的东西
储蓄太漫长,放弃;教育太漫长,放弃;健康太漫长了,放弃;改变太漫长了,全部都放弃……
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问题。
家长对幼升小着急,孩子为小升初掉层皮,为高考丢掉半条命——可以说,从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父母已经把孩子的成长精确地划分到每一个阶段里了。
然后家长们就根据这个时间表,倒推做一件事,就是“倒计时”。为了达到阶段性的目标,其他的都可以舍弃。
其实,做任何事情,太注重眼前得失都不是长远之法,尤其是教育。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有一个总的评判标准,那就是:为孩子计深远,不要被短期内的失败所束缚,比如一次考试成绩的失败,一次名次的下滑等。
第三:言行不一,拒绝成长
要看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看他多余的钱用在了哪里,多余的时间用在了哪里。
无数的调查显示,越是平庸的人,越会把精力和时间放到阻碍他们成长的地方。比如,他们很少去购买书籍,获取信息,学习技能……但他们非常热衷于烟酒、赌博、游戏……
在教育上,他们总喜欢命令孩子去读书学习,而他们自己去瘫坐在沙发上刷手机、玩手游。拒绝成长,言行不一,便是导致他们无法取得成就,无法教育出优秀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Professor点评:
教育如水,并无定则,需根据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有的放矢。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摒弃教育中的“穷人思维”,为孩子计深远,与孩子同成长,多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 的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