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不亏,邪不留!中医治阴虚感冒的专方,请反复认真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文老师想给你讲讲加减葳蕤汤。
嗯,这是一张挺有意思的方子。
它能干啥呢?就是治疗阴虚感冒。
啥叫阴虚感冒啊?说白了,就是这个人,本来就阴虚,结果又感冒了,外感风热,或者说外感风寒以后,很快化热。
来吧,我还是给你说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5岁,是一个公务员。
大概在两天前,她走在外面,似乎是受风了,结果回到家就身体发热,恶风寒,身上基本不出汗,头晕。
看样子,似乎是感冒了。于是,当天晚上,她早早睡下休息。
本以为睡一宿,情况会好转。谁知道,第二天,她忽然开始干咳,而且心烦,嘴里头干干的,特别难受。
当时,这个人想到的,是捂汗。
显然,我感冒了。感冒了,就得发汗。上床盖上厚被,出一身汗,那不就舒服了?
于是,第二天,此人请假,专门在家盖被取汗。
可结果如何?弄了一天,汗没出来不说,口干、干咳、心烦之感倒是越来越严重。
这可怎么办?患者一看,得了,自己别瞎折腾了,咱们去看中医吧。
刻诊,见此人脉象细数,舌苔薄黄,体温是38摄氏度多一点。
当时,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玉竹8克,甘草2克,豆豉12克,薄荷5克,葱白9克,桔梗5克,白薇3克,红枣2枚。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症状很快改善。也就是三剂药用完,患者基本痊愈。口干、心烦、发热、恶风寒之感,都没了。
这就是一张简单的医案,我给你讲完了。
现在,我说说这里的门道。
你看,这个人,外出以后发烧、恶风寒、少汗,咳嗽。这给人的感觉,的确是感冒了。
但是你记住啊,她的这种感冒,可不要盲目发汗。为啥?因为她阴虚啊。
什么是阴虚?就是身体阴津亏少。脉细而数,这是阴虚,脉道失充的表现。阴虚有热,所以脉数。舌红少苔,这是阴虚失养。干咳少痰,这是阴津亏少,虚热灼津成痰。口干、心烦,这都是阴虚有热的表现。
咱们知道,汗水,是津液化生而来的。现在津液亏少,你拿什么发汗呢?上文医案里的患者,盖被取汗,这就是错误的做法,难怪他的口干心烦之感加重。
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既要发散患者外受的邪气,同时还要滋补患者的阴津。这两件事儿,必须同时做。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医案中用到的方子,加减葳蕤汤——
玉竹8克,甘草2克,豆豉12克,薄荷5克,葱白9克,桔梗5克,白薇3克,红枣2枚。
加减葳蕤汤,源于《重订通俗伤寒论》。这是中医里头的滋阴解表剂。主治的,是素体阴虚,外感风热之证。由于阴虚,所以患者舌红,咽干,口渴,脉数,心烦。由于风热外袭,所以患者肺气不利、经脉郁滞,一般就咳嗽、发热、恶风寒,头身疼痛。患者这个时候,有的人微微出汗,有的人干脆不出汗。
这个时候,以葳蕤、白薇、红枣滋补阴津,以葱白、豆豉、薄荷来解表,宣散风热。再用桔梗来宣肺止咳。这样,患者就既能得到滋阴之养,还可以宣散风热之邪。其病症,才会大大好转。
你看,这就是中医治疗阴虚感冒的办法,是不是很精巧?
其实,类似这种阴虚感冒的人,还是很多的。这样的人,素体阴虚。一旦外感风热,就容易出现此类症状。有些人,哪怕是外感风寒,但是由于其本身素体阴虚有热,故而这个邪气到他身上,很快就变了,症候就变成了风热证。
一旦如此,我们就不要盲目地发汗、解表了。我们必须重视滋阴这个环节。这就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妙处。它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性化特点,充满了对人的深切关爱。这也是西医没法比的。
我把这个讲出来,希望读者朋友们能认真思考,对待。我们当代的国人,素体阴虚的人很多。这是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和竞争压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40岁以后的人,更容易如此。一旦感冒了,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体质特点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养。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