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教学严重西化,敢问毕业后有几人能号脉?

世界健康产业协会主席陈学忠谈及中医和西医的话题,首先强调中医、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学术上它们应该是平等的,既不能用西医取代中医,也不能用中医取代西医,更不能用中西医结合来取代中医,应该是两个学术体系并存而各自发展。
陈学忠对中医目前的现状很忧虑:全国会号脉的中医不足3万人,解放初的第一代名中医已经没有了,第二代名中医现在也已年逾古稀。他说应该大声疾呼:“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中医现在已处于兴废存亡的关头。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加以扭转,将会成为千古罪人。”
中医衰落与偏见有关
说到中医是否科学,陈学忠认为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病经验,而且对很多疑难病疗效显著,既然中医中药能治好很多西医治不了的病,那就一定有科学内涵。
只是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力搞清楚中医中药,说不清又道不明,那就更应该研究,而不是因为现在搞不清楚,就认为不科学将其消灭。应当对中医加以继承、发掘、整理、研究和提高,使它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陈学忠认为中医陷入困境,与学术上的偏见关系很大,而且这种偏见根深蒂固。比如中医晋级考试中,西医题目很多;不考中医经典和疑难病辨证施治,而是要考外语。
在中西医结合上,还存在着西医主导中医的现象,其根本目的在于,要想整理、提高中医药学,必须由西医来承担,中西医结合其实不一定要发展中医药学。这就等于变相否认了中医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进而否认中医药学还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必要。
这样就从根本上把中医药学置于西医学的支配之下,造成西医、中医“一个在朝,一个在野”的不平等地位。“中、西医两者各有所长,各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学术上应该是平等的。
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百花齐放”,陈学忠说,由于存在偏见,出现了以西医药学的观点、标准来衡量、检验中医药学,以西医药学的标准来要求中医药学的不正常状态,视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于不顾。
陈学忠坦承,现在真正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中医药理论的还很少,大多数是以西医的要求,检验和证明中药单项生物成分的疗效,符合指标的就承认是科学,否则,就是不科学。“我不反对实验研究,提倡用最新的科学手段使中医现代化。
但我认为当实验方法不能阐明中医理论与经验时,应该去寻求新的实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绝不应该轻率地加以否定。”陈学忠认为,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去验证中医理论和经验。这需要中医界的共同努力。
西医学中医只学了皮毛
陈学忠说,现在的中医院,除极少数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方向以外,大部分已名存实亡,名义上是中医医院,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医医院。病人进门看病,不少大夫不会摸脉看病,更不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而是与西医一样问病诊病下药,给病人开的各种化验单、检查单一样不少,有些医院甚至只是在门诊用点中药,病房里已完全西医化或半西医化。不少科室领导是由西医和“西学中”医师担任,中医药人员在中医院处于从属地位,要坚持用中医理论做指导,系统观察病人难之又难。
提到“西学中”,陈学忠认为西医学习中医形式主义严重。本来,西医学习中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西学中”往往只学了一点皮毛,甚至片面地认为用些中成药,再用些西药就是中西医结合了,这其实是在拿人的生命开玩笑。
目前,“西学中”医师大部分被分配到中医机构,中医机构成了中西医结合的阵地。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医离开了“西学中”,就不能存在,就无法办医院。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几十年来,中医只是出门诊,或者给疑难病人会诊,很难有对病人从始至终负责到底、系统观察治疗的机会,这样就难以总结出经验,长此以往,中医素质降低是必然的。
中医药大学中医课程只占1/3
中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的撰写者、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日前发布消息,对11个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3年居高的专业亮起了“红牌”,并建议政府和高校应对这些专业进行减招,中医学专业也位列其中。陈学忠认为,这是中医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
中医药大学在学好中医的基础上,学一些西医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在中医药大学里片面和过分地强调现代医学的作用,应该系统、全面地学习中医理论和本领,要在继承中医的基础上谈发展,要先会走再学跑。
陈学忠说,现在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内容,中医占1/3,西医占1/3,基础课占1/3,有的学校甚至西多于中,中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竟成了选修课。这必然造成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西医不会,中医不懂,就业困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就业的指挥棒下,会有许多年轻人放弃学习中医。中医药大学作为培养中医的主渠道,一旦出现招生难,必然会造成中医后继无人的严重局面。”中医世家出身的陈学忠说。
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本草纲目》到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都是通过无数诊病实践总结出来的。那么过去中医没有医院是怎么总结的呢?
陈学忠说,中医过去的病床就在病人家里,病人请了医生,这个病人的命运就交给医生了,医生就要高度负责,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生的声誉,所以医生自始至终要把病情和机理搞得很清楚,对病情的观察非常仔细,病好了便得到一套完整的经验,没有治好就总结原因,加以改进。
因此,中医的经验很重要,以前文化水平较低的青年随师学习四五年,一面读书,一面跟师实习,结业后经过若干年的临床实践,有的还成为了名医。而现在招收的都是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超过原来的学徒,但遗憾的是鲜有名医出现,有的连老中医的学术经验都继承不下来。
陈学忠认为,现在中医药大学招生一般选择学理科的高中生,这些学生文科基础相对较弱,中医经典看不懂,自然很难成为一名好中医。“现在中医药学有继承不下去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要为中医中药建立体现中医特点的教育体系,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
过去是师带徒,现在是高等教育,形式虽然不同,但传承始终是中医能够薪火相传的基础。中医药大学的教育方式已经到了必须进行变革的时候了。”陈学忠说。
中西医结合现在还不成熟
稍稍对中医和西医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对人体的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正因为不同,就产生了学术分歧。百年存废之争,就是这种分歧的具体表现。
当人们试图调和这种矛盾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取长补短。于是,中西医结合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陈学忠看来,中医可以现代化,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时机还不成熟。
针灸能治病,但在解剖时却找不到经络的存在。陈学忠解释说,经络是人活着的时候才有,人一死,气门闭了,经络也就没有了。
事实上,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医理论,离一般的中国人的确有一段距离。这一点,在记者采访陈学忠时,有了更深的体会。
比如,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气、气化、经络、脏象、营卫、气血、精气神、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子午流注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仅仅从字面上分析,很难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与我们熟知的胃炎、糖尿病、高血压等西医术语相比,中医理论显得陌生得多。
事实上,和西医相比,中医的确不像西医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让人信服。陈学忠说,从尸体上是很难找到中医的理论根据的,中医的精气神以功能和运动的形式存在着,它是时刻运动和变化的,人死了生命运动就停止了。所以无法从尸体解剖中得到答案。
其实,陈学忠现在行医,也借助基因检测等现代科学手段。他认为,中医是一门生命科学,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完全破解中医密码,我们要逐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但不是西化。因为在他看来,西化无异于自杀。
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主要以西医学的理论和手段来进行研究,而中医现代化是中医药学直接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运用多学科的手段,如人体基因医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原子生物学、高能物理、气象、高等数学、人体控制论、声学、光学等,来研究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因此,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是有差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陈学忠认为,中西医结合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应该中、西医两大体系各自独立发展为好。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时起时落,极不稳定,原因说白了就是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谁也不“服”谁。在西医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医在中西医结合的名义下,日渐式微。结果中西医结合,变成完全西化了。
人工种植中药导致药性下降
中医传承有危机,中药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直在诊治一线的陈学忠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中药多数是天然药品,中药香味很浓,现在中药人工种植的多了,而且施用化肥、农药,使药效下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医的疗效。
比如,治疗感冒的薄荷、苏叶、荆芥,因为价格低廉,能治疗很多疾病,所以很受医生的欢迎。不过这些药人工种植以后,药效明显下降。而且这些药保管也很重要,如果保管得好,新鲜芳香,治病效果好,但是一经受潮发霉,没有了香味,药力就丧失很多。
中草药中有很多药经过加工炮制才能用,同一味药生用和熟用有很大差别,甚至是本质的差别。因此中药炮制对药工的要求很高。但让人忧虑的是,有经验的老药工越来越少。
因为一名合格的药工,必须熟识中药的基本性味归经,什么是寒、热、温、凉,甘、苦、酸、辛、咸,补、泻、消,药物有毒无毒、功能主治、方剂组成等,都要烂熟于胸。应该说,药工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药品的疗效。
在的中医常常面临着这样的苦恼:中药材品种不全,常用药短缺达百余种,中医开处方往往无处下手。中草药资源的日益枯竭,已成为悬在中医药头上的一把利剑。
看病要以传统为主
中医发展有何良策,是陈学忠这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首先是传承,中医药大学要办成培养高级中医师的最高学府,必须坚持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方向。
首要的是加强中医药系统理论、中医药经典著作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力量把中医的理论基础打牢,再通过中医临床教学和中医临床实习,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药大学在师资建设上,要聘请医院、民间仅存的部分名中医、老中医以及部分祖传中医进大学,教学生一些实用的中医诊病治病本领。同时,生物、物理、电子、生物基因科学方面的教师,也要适当配备到中医药大学,让学生直接掌握现代技术,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储备知识。
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必须尽量分配到中医院,由有经验的老中医带徒3至5年,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行医,做到先继承后发展。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办得好坏,在陈学忠看来很重要。附属医院要为培养高级中医师服务,不仅收治一般患者,还要着重收治患疑难杂症的病人,通过治愈这些疑难杂症,把中医的口碑树立起来。
事实上,中医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在明清时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一套治病的完整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疗效好的方药,现在这些诊病方法和方药快失传了,要把它重新发掘出来,加以提高。
作为和患者天天接触的中医院,是吸纳中医药人才、服务患者的重要阵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中医院和中医门诊部的建设。不过,陈学忠强调,中医院可以采用B超、心电图、X光、CT等各种诊断技术,所得数据只作为旁证、对照、参考,不能代替中医诊断,不能作为衡量和检验中医疗效的标准,中医还是要以传统的诊断为重要依据。
“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是许多人对中医的认识,以为中医院有这个就够了。陈学忠将这种看法也视为一种偏见,缺少经费只能让中医院西化,或者自行消亡。
陈学忠说:“我的观点很明确,中、西医都是科学的,都是人类健康必需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地保护、研究,而不是因为门派之争而相互残杀,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世间所有,共同创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世界。”

(0)

相关推荐

  • 奇葩,中医本姓中,却在中国西医说了算!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但几十年下来,中医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反而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倒退.最典型的就是中药产业,现在已经全面被日本碾压,中国只靠卖给日本原材料才占据了3-5%的份额,而日本已经却占据了 ...

  • 前进中的象庄秦氏妇科

    洛阳市第二中医院名誉院长 主任医师 秦继章 海洋因其博大胸怀容纳百川,方显得浩渺而无际.秦氏妇科以其七代人的努力,学而不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融会贯通终而自成一家 一.家学渊源 秦氏祖居河南省孟津县 ...

  • 速看!免学费、住宿费、毕业后有编制

    今年,湖南将继续开展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 (下称定向医学生) 培养工作. 据统计, 2021年我省定向医学生 招生计划为480人. 其中, 临床医学专业招生380人, 中医学专业招生100人. ...

  • 郑强教授说,有一个“好大学”,学生毕业后有一半都去卖手机

    郑强教授说,有一个“好大学”,学生毕业后有一半都去卖手机

  • 大学学中医的人,毕业后有前途吗?

    谢邀! 各位学弟学妹们,我想你们每个人在步入中医院校的大门的时候,一定都是抱着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的梦想吧.可是如果我告诉你们,哪怕你是北京,上海,南京这些著名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你的 ...

  • 大专毕业后有哪些提升学历通道?有什么区别?

    非全日制大专毕业提升学历的途径一般都是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来获得相关的毕业文凭,包含自考.成考.网教.开放教育等形式. 自考.成考.网教(含开放教育)的区别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对比,就比较容易认识到这几种 ...

  • 当代大学生毕业后有多“野”,看了他们老板的遭遇,我笑得好大声

    当代大学生走到哪里,就能把自己独特的作风带到哪里,有些大学生引起了我们的极度舒适,但是有些沙雕大学生--让我们笑得好大声. 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要适应残酷的竞争和人情社会种种微妙的人际相处关系,生活中充 ...

  • 毕业年级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思路及做法

    毕业年级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思路及做法 一.主要思路: 鉴于毕业年级学科多任务重以及毕业年级学生特点开展此次教学改革实验,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 ...

  • 【教育教学】【439】我们毕业了——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六月的骄阳即将把金黄萃取成收获的笑脸,当三年的奋战即将把青春锻造成拼搏的足迹,我们怀着无比喜悦而又万分留恋的心情,迎来了晋城爱物学校2019届学生毕业 ...

  • 科小萤毕业记-系列一:提纲教学大法

    小萤 Dr. Cool!我整整熬夜了一通宵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组数据!我可以开始写文章,可以毕业了吧! Nice!快来让我瞧瞧你的提纲! 科老师 小萤 What?提纲?Emmmm- 我现在思如泉涌,满脑子 ...

  • 从入学到毕业,仪式感让平凡的教学日子闪闪发光

    <小王子>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在把本来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它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