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突然悟透了成事的3个铁律,不服气的都来越辩越明
你发现没有,不管是人生道理还是很多做人做事的规则、技巧,单单是知道,记住,根本没用。
举个例子,红军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蒋介石当时知道吗?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日本人知道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这是不是开卷考试?是的,但是都告诉你答案了有用吗?你学得来吗?没用。
为什么学不来呢?因为知道了,看到了,并不代表你能做到。干成一件事,单从方法论上来说它是非常系统的,知道、学到并做好它需要骨子里的认同、需要一个完整体系和成功的存量经验做基础。
骨子里的东西一般学不来。
人做不成事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当事人,自以为聪明,自以为知道了秘诀,其实是钻进了人性的弱点里出不来。骨子里没有的东西,学也只是学个表面,一时半会是学不会,也走不出自己的认知半径范围的。
很多做管理的都会苦恼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自己讲的是书中的专业,为什么自己讲的是行业顶级公司都在做的,为什么自己讲的更符合人性,老板看似认同但实际工作中还是不接受不采纳。大家想过没有,老板是多么聪明的一类人,难道是他不知道吗?他知道,但是为什么他不按照自己的建议来呢?
举个例子,针对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蒋介石知道吗?知道,但是老蒋当时面对自己团队中的成员构成,面对自己团队中已经成型的利益分配格局,他能改变吗?关键是他骨子里不认为这个政策牛掰,而毛泽东骨子里就想干成这样的事情:让天下穷苦人都不再受苦受累。所以结果是,蒋认为毛的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看似是他忽略了这条的重要性,说到底还是骨子里流淌的是什么血。
这就是人最悲哀的地方,就是人很容易相信自己悟到的东西,自己悟不到的东西再对对他来说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当然他也不会接受,哪怕一时接受,也坚持不下来。
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说过一句话:“选那个最有价值的一支股票。”其实一般人都误解了他的意思,他不是说哪支股票最有价值,而是你自己最能识别价值,你有多少水准,你才能选到你的水准里最有价值的潜力股票。
说到这里职场人知道了吧,你说得哪怕都对,只要老板悟不到,都没用。所以不要再想着再三解释了,没有用的,因为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他脑袋里没有,或者他不认为这个东西重要,你解释再多有何用?
任何成事方法论都是体系的。
为什么说体系这么重要呢?虽然毛泽东他们搞了很多优秀的策略,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土豪分田地,为什么还是花了那么多年才取得最终胜利呢?
因为上面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完美的,刚开始他们也在摸索、学习,甚至倒退、反复验证,当然也包括大环境的变化,一句话他们也在慢慢的成长、积累、完善自己那套东西,但是这所有的基础都是在他们骨子里有的战略是对的,然后还有存量基础资源的条件下,第三节会细说。
看到这里大家知道了吧?做成一件事太难了,虽然我们大多数干的并不是救中国那么大的事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道理都是差不多的,适合的体系哪里来?都得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不断修炼的,但是前提必须得骨子里有对的战略,听懂的关注一波。
你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是宝贵存量经验
不管在学校,还是毕业后,毛泽东都做了很多工人夜校类的机构,关键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国1921》看过吗?当时张国焘他们办夜校招生招不到,很苦恼,毛泽东面对此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毛泽东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能听懂的道理说给他们听,然后学员就感兴趣了。要知道当时在广州,毛泽东是农村部部长。
当然也包括写生的经历,毛泽东很早之前就很能写,很早之前就办过《湘江评论》等一系列刊物,不仅是蒋知道了学不会,关键是写的过程中,毛泽东也在不断历练、升华自己,最后和自己的事业融为一体。
说到这里明白了吗?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讲成功经验的,再后来毛泽东去搞农村包围城市,到一个地方宣传到一个地方,其实不是凭空想象的,他是有大量存量基础经验在的,他在这条路上是成功了的有很多年的成功经验提前准备好了的;蒋介石也搞过黄埔军校,但那是城里的玩意,在农村搞他就没有经验,蒋介石也会写,但是只能给谁看呢?关键是没有做到极致,这就是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