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我没意见,但婚房必须留给我儿子”“对不起,我卖了”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绕,其实很好理解,意思是说君子不会盲目从众,不会盲目附和,而是会有自己的主见,同时也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力求与人和谐相处;而小人则只是盲目附和,要么没有自己的主见,要么假装认同别人,实则并不愿指出别人的错误。

这里所讲的君子和小人,并非特指好人和坏人,而是心胸、眼界、观念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区别,是在提醒我们两件事:一是做个和而不同的君子,别做同而不和的小人;二是要懂得判断自己接触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换言之,就是我们要明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做人做事才算合理;另外我们免不了要与人相处,要懂得判断别人如何做人,如此才能知道自己和别人是否合得来,是否有必要一直相处下去。

下面这个女人提到的她和婆家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关乎前面提到的君子和小人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回事:

『我做人的原则之一,是不管与谁相处,都以尊重为基础,哪怕别人的观念明显有问题,我也会让尊重先行,让别人感受到尊重之后,如果有必要再去指出别人的问题。如果只是观念不合,我会闭嘴,尽量不跟人起争执。

我本以为我的原则那么鲜明,遇到的人应该都是跟我原则一致的人,直到结婚了才发现,选择婚姻是一项技术活,不能只是凭感觉判断合适与否,要花时间去验证,否则嫁错了人,苦的是自己。

我跟前夫相当于先婚后爱,匆匆忙忙结婚之后才开始互相了解和磨合,我本以为上天分配给我的缘分应该不会错,结果相处久了却发现我们根本不是一路人,很多方面都谈不来,他和婆婆在我看来都是小人,一个是明显的小人,一个是隐晦的小人,或者说,婆婆是真小人,他是伪君子。

他表面上永远给人一副人畜无害的错觉,而事实上他心机很重,他不可能不知道婆婆没事找事是在欺负我,而他却总是装聋作哑,我一找他说话,他就唉声叹气,好像不是我被欺负了,而像是我在向他施压一样。

他不肯出面修复我们的婚姻,我只能自己独当一面,最终发现行不通,不是我无计可施,而是我婆婆太会胡搅蛮缠。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她会装出一副好婆婆的样子,只要外人不在场,她就开始没事找事,她的思维方式让我实在不敢恭维,她坚持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不管我说什么她都认为是错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她根本就不懂尊重,根本就做不到坐下来跟人好好聊天。

我忍无可忍要离婚的时候,她更来劲了,说离婚可以,婚房必须留给她儿子,好像我凭空欠了他们家一套房子一样。为了一了百了摆脱她的算计,我直接一气之下把房子卖了,没给她留任何念想。

以前我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只是一句概括,未必适用于现实,经历了那段婚姻之后才发现,古人诚不欺我,他们早就定义了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是我疏忽大意了,如果我早点结合这个标准去选择婚姻,不嫁错人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破事儿了。』

02

尼采在《曙光》中说:“有时候我们一定要有更远阔的视野,远观方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比如,当你与亲密的友人略微保持距离,然后思念起对方时,你会发现对方更多的美好之处。”

这样的说法没有错,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不管是友人之间还是恋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长久地维持彼此的关系。但是,细心的你应该会发现,所谓“距离产生美”,讲的是关系已经确定并且很好,对于关系还没确定的人来说,则需要另作考虑。

比如前面那个女人和她婆家人之间,她把顺序弄颠倒了,还没有确定彼此适合在一起生活,就远距离认为一切安好,结婚以后才缩短距离去了解对方,此时如果发现不合适,就再也谈不上“距离产生美”了。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需要经历一个先近后远的过程,最开始接触的时候肯定要距离近一些加深了解,才能判断出眼前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确定是君子的情况下再适当保持距离,才会有长久的关系。

03

《漂泊者及其影子》中有句话说:“知人善任之人,极少对他人直接拒绝或予以否定,因为他们具有'可以让被称为人才的田地更加丰饶’的实力,还拥有极佳的眼光和技能,清楚如何为之施肥。”

这也跟前文中提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关系,知人善任之人就是“和而不同”的君子,不仅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能发掘和引导别人发挥潜力,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像小人一样藏着掖着,也不会动辄就否定别人或盲目附和。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感情中,因为角色的不同,都免不了要牵扯到知人善任,也都免不了会有观念的碰撞,所以我们不得不去管理好自己,不断不去学着判断自己和他人是否合得来,这是做人的责任和义务,到头来把一切都完善好了,受益的是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