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闻传播学必考的10道理论题(新闻学篇·上)

【木铎考研】推出的【2017年新闻传播学年度盘点】系列文章得到了各位学弟学妹的喜爱,这是一件让我们非常高兴的事情😎。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考研成功,永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无上的光荣。

今天我们推出【2017年新闻传播学必考的10道理论题(新闻学篇·下)】,赶紧收藏并打印之吧~

必考新闻学理论一:媒介融合

1
理论概述:

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至今仍不过时。(每日考点 | 媒介融合专题尤其在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猛烈冲击的这个时代,媒介融合仍是新闻传播学学界和业界讨论最多的关键词之一。

什么是媒介融合?近年来随着对新媒体研究的深入,对媒介融合的关注点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媒介间的相互融合转变成了数字形式、网络技术下传统媒介适应新媒体形态的蜕变。媒介融合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有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

媒介融合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技术角度的融合,主要将当下流行的科技与传统媒介相互连接在一起,使之为新闻传播服务,例如当下流行的机器人写新闻、VR新闻等;二是跨媒介收购兼并的融合。跨媒介兼并是在技术融合之下进行的第二层次的媒介融合。由于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先进的技术和学习使用先进的技术,需要更多的经济付出,同时还需要更加完备的人才,某些传统媒介入不敷出的惨淡经营,必为跨媒介兼并提供了基础。2016年12月28日,上海《东方早报》决定在2017年停刊,由澎湃新闻进行兼并收购。

媒介融合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1)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

媒介融合使传统新闻报道的表达从单一的文字或声画合一方式转向了用户体验形式。对受众的视听研究更加侧重用户的心理体验。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的中央厨房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采用章回体的形式报道,线上线下同时开辟《对话两会》栏目,语言生动活泼,打破了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程式化问题。采用了Flash动画的模式和人机对话的方式,将枯燥的会议新闻用新颖的方式传达出来。

2)影响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形态

传统的媒介新闻报道的传播形态是电视节目、记者报道。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报道的传播形态已然从以记者为中心的角度过渡到以技术为支撑的角度,两微一端成为当下最普遍的传播窗口。从2015年两会,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推出了报道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方式故事化、报导数据可视化的运行理念。在“9"3”阅兵中,中央厨房推出了全景观看大阅兵盛世状况和H5界面,播放抗战历史。在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媒介融合中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亮点。

3)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反馈体系

媒介融合是以信息消费终端为指向,在消费终端中,受众反馈自然成为得知媒介本身新闻报道效果的回馈窗口。传统的新闻报道影响力在反馈受众态度时总有延时。但是在媒介融合的现代化技术下,受众反馈成为了新媒介技术的重要把关。中央厨房是人民报社在基于纸质媒体搭建而形成的,目前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大本营,人民网、《人民日报》App、微信公众号等数十种类别,数百个终端的新媒介集团。受众从PC到移动终端通过留言板或者媒介通过后台浏览量均可以及时获得受众反馈。

2
必考理由:

学界对于媒介融合的研究热情,不但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强烈。知网论文对于这一关键词的收录数量从2010年的1396篇,一直增长到2016年的4198篇,2017年还没过完,也有3011篇。

媒介融合更是最近几年各大新闻高校屡屡考察的热点,相关真题不胜枚举。不断的学术研究和推陈出新的业界应用,都证明对于媒介融合的考察绝不是一时之热。媒介融合是一个越考越新热点。

以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为例,从2015年两会“中央厨房”推出“报道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方式故事化、报道数据可视化”的4步运行理念,到“9"3”阅兵利用大数据分析、全景技术创新内容生产,打造全媒体报道矩阵,再到“中央厨房1.0”系统发布,欲打造“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新模式。其媒介融合是在不断发展的,运行理念不断革新。所以我们对于其的掌握更加应该跟上热点,不断深入。

  1. 【简答题】:新媒体传播、媒介融合对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影响力有什么作用?(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2. 【论述题】: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真实性的形态如何变化?(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3. 【论述题】: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媒体采写都有哪几种模式?(2017年南京大学传播研究方法与传播实务)

  4. 【论述题】:媒介形态变革的特征与规律;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媒介融合对新闻内容生产的影响(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440)

  5. 【论述题】:结合史实,媒介融合的规律和特点(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3
答题要点:

从历年真题不难看出,对于媒介融合的考察集中在简答题和论述题上,这要求我们对于媒介融合不能只有泛泛而谈的概念理解,而是要真正理解技术推动下的媒介融合,带来的传播理念的更新每日考点 | 社会化媒体及其对媒介融合的影响

谈媒介融合不能不提传播的交互性,媒介融合使时空界限淡化,主体多元化,受众分众化,市场精准化,内容多媒体化。从而受众对传播媒介的参与度得到大大提升,不同媒介之间相互的补偿性,在媒介融合中发挥出了淋漓尽致的功能,尤其是移动终端和媒介的融合,让新闻传播变得充满挑战。

最后,媒介融合也可以结合最新的技术来进行考察,诸如H5, VR等。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传播手段,从语言、文字、图片到声音、影像、动画以及现在的多媒体媒介,新的传播符号系统在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中得以融合。

必考新闻学理论二:新闻价值

1
理论概述:

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即意见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对于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

余家宏主编的《新闻学词典》关于新闻价值的解释是:“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价值就越大。”构成公共关系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新闻需要的素质,是新闻事实满足传播主体新闻需求的承受度。其实质是对新闻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是新闻系统的内在构成。

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

第一,客观性。新闻的客观性要素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新闻如果失真失实就不成其为新闻,也就没有新闻价值了。在新闻价值诸要素中,客观实在性是最重要的不变要素。一切新闻的产生和存在,首先要确认构成这一新闻的内容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二,新鲜性。新鲜性是新闻存在的标志,新闻如果不新鲜,也就不成其为新闻了,当然也就不存在新闻价值了。在新闻价值诸要素中,新鲜性也是重要的不变要素。一切新闻都必须新鲜,这是受众需要新闻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三,重要性。新闻的重要性是指事实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事实信息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判定某一事实信息内容重要与否的标准,主要看其政治与社会意义的大小及其对社会与公众产生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越大,政治和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也就越大。一般说。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越大,对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越具有指导性的事实信息,政治和社会意义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新闻媒介应当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往往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第四,显著性。事实信息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中的知名度越是显著、越是突出,新闻价值也越大。一个普通群众很难成为新闻人物,而政府官员、大企业家、歌星、影星、社会名流的言行举止则往往会成新闻;一国之都、历史名城、古迹胜地也往往是出新闻的地方。新闻媒介应关注具有显著性的人物和事件,抓住其具有新意的内容及时予以报道。

第五,趣味性。新闻的趣味性指事实信息内容对受众产生的兴趣程度。越是受众感兴趣的事实信息,新闻价值越大。大多数受众对新奇、反常、变态、带人情味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如:人间奇闻,世人轶事,自然怪象对涉及人世间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儿女情长带有人情昧的事情,人们也会从心底产生兴趣。近年来,社会新闻在媒体报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受到群众的欢迎。这是新闻传播适应群众情趣需要的一种验证。趣味性还可使新闻内容的表现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一些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同样可以表现得妙趣横生。

新闻价值对于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在采访前,记者依据新闻价值判断某一新闻线索有无采访的必要;在采访中,记者依据新闻价值估量获得的各种事实, 以便抓住要点,深入采访;在制作中,记者依据新闻价值选取、组织、体现材料,编辑依据新闻价值审视新闻稿,决定稿件的取舍、修改以及版面设计或节目的安排。

2
必考理由:

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这决定了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学上的重要影响。从2004年至今,新闻价值就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

历年真题来看,新闻价值也是诸多院校的必考题目之一。

  1. 【名词解释】:新闻价值(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2. 【名词解释】:新闻价值(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3. 【名词解释】:新闻价值(2017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硕440)

  4. 【简答题】:新闻价值的要素(2017广西大学实务334)

  5. 【简答题】:新闻价值结构及其评估三原则(2017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440)

3
答题要点:

通过历年的真题分析,不难看出各大学校还是很关注新闻价值这一理论。所以对于基础性概念,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候一定要精细化背诵。千万不要平时复习过程中,忽视了对基础性概念的记忆,总觉得理解了就OK了,结果等拿到试卷一看,顿时两眼一抹黑,勉强提笔写也写不出最准确的答案,悔之晚矣。

另外尽管新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但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新闻价值的本质是客观的。(每日考点 | 关于“新闻价值”的核心考点首先,新闻事实是客观的,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其次,新闻事实本身与人或社会的关系是客观的,是人们生产实践与传播实践的结果。因为新闻传播活动本身就来源于生产劳动实践。而且非但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闻事实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客观的,对这种关系的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同样是客观的。新闻事实能否成为新闻并为受众所关注,并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因为实践才是新闻价值的最终确定者。认识到这一层,答题才算到位。

必考新闻学理论三:新闻真实

1
理论概述:

《新闻学大辞典》中对新闻真实性进行了界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仅要求所写的事例、人名、地名、时间、引语准确无误,而且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新闻十大基本原则》这样描述真实“新闻真实不是准确,它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它是报道与公众、被报道者和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新闻的首要规则——超功利地追求真实——最终将新闻和其他形式的传播区分开来。真实是一个复杂,甚至有时候是相互矛盾的额现象,但是如果将其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的话,新闻就能做到真实。”

新闻真实性忠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真实的基本要点是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实际相符合。

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每一项事实都要做到完全准备无误、持之有据。

做到总体真实: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新闻报道中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完全一致。

新闻失实的一些例子可以参见:每日考点 | 新闻失范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原因)。

2
必考理由: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特点,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是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体现。但是最近的屡屡频发的新闻失实事件中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实的出现频率要比过去高出许多,这与行业竞争关系甚大,不少从业者为了提高自身媒体的关注度而过度迎合受众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新闻失实现象的多发。所以新闻真实依旧是新闻学乃至整个社会重要的问题。

反映在近几年的新闻传播考试上,就是不断的对这个考点的不断考察。同时对于新闻真实的考察,完全可以和最近的新闻失实的事件结合考察,比如“大妈怒怼COSER:你穿这么浪,原来是给"我们"看的啊?”等反转新闻。

  1. 【名词解释】:新闻真实性(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823)

  2. 【简答题】:新媒体环境下核实新闻真实的方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440)

  3. 【简答题】:为什么说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性是新闻的灵魂?(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4. 【论述题】:新闻生产技术和新闻真实实现的基本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440)

  5. 【论述题】:新闻真实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017年同济大学615新闻传播理论)

3
答题要点:

如何防止新闻失实?我们不仅要从媒介个体来看,更加要看到制度、法律层面:

(1)从思想上来看:

要深刻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的意义。全面形成治理虚假新闻的舆论压力,新闻行业要形成广大从业者认同的伦理规范,将其内化成发自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

(2)从制度上来看:

要健全严格防止失实报道和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的出台。一旦出现虚假信息,所涉及的当事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特别是权威部门,就应当通过新闻发言人即使公布真实信息,澄清事件真相,消除不实传闻,纠正试听偏差,保障社会舆论健康。

(3)从新闻行业来看:

切实加强新闻行业的职业伦理建设,大力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培育和养成,促使新闻从业者恪守真实、公正、客观等新闻专业主义准则,逐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制定与修正过程的共同协商机制。

(4)从法律层面来看:

推动新闻立法。尽快建构起制度化的,来自传媒外部的新闻监管体系(包括主管机关的行业监督、新闻行业协会的行业监督、新闻评议会对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

另外,新闻真实也可以从【后真相】的角度来进行考察,同学们要注意关联思考每日考点 | 后真相时代(post-truth)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必考新闻学理论四:新闻专业主义

1
理论概述: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媒体和从业人员对新闻事业的态度和职业信念,其核心主张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社会责任。

具体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既可理解为一种有关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种用以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自觉服务公众的精神和态度,也可视为一种对新闻业与其他权力和利益团体的关系的意识形态。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分为两方面:一是客观性,一是公共利益至上前者是对媒介行为表现(mediaperformance)和独立地位的要求,后者是对媒介理念(mediaideology)及责任义务的要求。这两个核心理念,决定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包括:新闻自由、媒介平等、媒介多元、信息的平衡/中立/准确/充分/相关、维护社会及文化秩序。这些原则里,又包含一套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如新闻素材分类、平衡和对等原则、第三者的写作态度、中性词及引语的使用等步骤与程序。正是这些特征和原则,树立起新闻媒介的专业身份。

新闻专业主义的主要特点:

  1. 客观性: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同时,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把关”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选择。

  2.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能仅达到部分真实或细节真实,而且必须达到整体真实。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线,失去了真实,客观便无从谈起,独立也就失去了权威性。

  3. 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臣服或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4. 自由性: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即“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西方新闻界也历来以此自诩。在“自由多元”的西方社会,强调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和“多元”,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2
必考理由: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当前中国社会,一方面媒介的老问题没有解决,来自经济上的市场压力,为了争取利益,许多媒体日趋低俗化,这些都偏离了新闻专业主义。

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驱动似乎成了原罪,移动互联网成了流言的温床。关于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缺位的争论再次扬起尘土。在这样一个信息碎片与事实赛跑的时代,饱受批评的“新闻专业主义缺位”的症结在于:传播噪音太多,缺乏客观性与真实性,专业报道缺席等。

而从历年真题中可以看出,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考察既有微观的名词解释,也有洋洋洒洒的论述题,所以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理论。

  1. 【名词解释】:新闻专业主义(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专硕440)

  2. 【简答题】: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2017广西大学实务334)

  3. 【论述题】: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怎样理解其面临的挑战?什么该坚持,什么该变革?(2017年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440)

  4. 【论述题】: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挑战(2017年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综合)

3
答题要点:

如果直接考察新闻专业主义(每日考点 | 何谓“新闻专业主义”?,我们要能将其从理论上的探讨和现实的媒体困境结合,从而分析。比如现实中的政治压力:现行的政府权力对新闻职业的威胁不但没有式微,反而正从幕后走到前台。

还有不可避免的经济的诱惑。市场经济对内部新闻自由的冲击。内部新闻自由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前提条件,内部新闻自由除了记者的采访、报道自由以外,主要表现在编辑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处理上。中国新闻从业者在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对自己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和无奈。其角色认同受到了组织内外、行业内外和体制内外的多重影响。

同时,就算不直接考察新闻专业主义,我们也可以将其灵活运用在我们的答题之中,来丰富我们的作答。比如当分析所有事实真相不清楚的媒介报道时,我们都可以从首先应该关注媒体是否坚持了新闻专业主义来着手分析。

比如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从最初对家属拒绝剖腹产的批判到对医院责任的质疑,事件核心“坠楼前45分钟”依然是黑洞,真相仍未明晰。关于该事件的分析,完全可以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剖析媒体的做法。

必考新闻学理论五:新闻自由

1
理论概述:

新闻自由又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给提供公众的充分自由。新闻自由是公民利用和直接从事新闻活动的自由,是公民利用新闻媒介知晓信息和表达意见或思想的基本权利。

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即“知情权”。新闻自由是西方新闻理论的基石,西方新闻界也历来以此自诩。在“自由多元”的西方社会,强调新闻自由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和“多元”,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自由起源于欧美等国对于出版自由的争取,新闻自由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逐渐变化发展的过程。新闻自由的提出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以后,15世纪手抄小报首先出现于意大利。17世纪以后近代报纸在欧洲诞生,为资本主义发展其到了重要作用。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专制政权对舆论的束缚,展开漫长的争取新闻自由的努力。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新闻自由主要体现在所有公民都有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来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自由。新闻自由一般通过立法来实现。

新闻自由权是在言论自由权、出版自由权的基础上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权利,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国受到不同形式的普遍保护。西方主流的新闻学学术界认为新闻自由的传统理论基础包括天赋人权理论、观点市场理论和民主促进理论,较新的新闻自由理论基础为第四权理论。

2
必考理由:

除了传统的新闻自由的理论,还有很多学校也开始关注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自由的变化。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在聊天群组、网站、论坛以及微博等自媒体上发布和转载各类新闻,自由发表评论和传播观点。就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人们在网络上发布言论无可厚非,这正是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表现。

但也有网民进入网络世界之后,匿名的特点使其在虚拟空间的包围中产生安全感,表现出恶搞、谩骂、谣言、诋毁等行为,随意发泄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还有人出于无聊,故意制造事端。他们认为自己在这个“观点的自由市场”中不会受到惩罚,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网络暴力事件。有些网民对这类信息,不加判断地进行传播,客观上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这也是一种侵权。

  1. 【名词解释】:新闻出版自由(2017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硕440)

  2. 【简答题】:述新闻自由(三位理论家的观点)(2017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理论641)

  3. 【简答题】:自由主义的内涵(2017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334)

  4. 【论述题】:广电颁布的某个直播管理通知是否限制了网民媒介自由和开放(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637)

  5. 【简答题】:社会主义新闻自由(2016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基础440)

3
答题要点:

我们在考察新闻自由时不妨把目光看的更远,将其和我们现行的一些新闻现象联系起来,诸如:媒介审判每日考点 | 媒介审判中涉及到的新闻伦理考点网络谣言每日考点 | 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与利弊性等。

媒介审判无疑是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冲突。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两大支柱,而二者本身又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新闻自由强调通过信息公开来实施对包括司法权在内的社会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司法独立则排斥各种非司法的因素对司法者的指令、干扰和影响。

从媒体的角度看,新闻自律是我们更好享有新闻自由的一大方式。媒体在享有新闻自由的同时,需要加强新闻自律(每日考点 | 媒介的自律与他律考点)。新闻自律是新闻机构所遵循的伦理规范。新闻伦理和单纯的道德规范不同,国家虽然没有出台法律,却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一旦新闻界出现违规和违法行为,自律机构要及时的监督、批评、改正甚至通过法规进行裁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