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客机增加跳伞机制,能不能提高生存几率?恐怕适得其反
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因为飞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根据以往的统计,平均每一百万次飞行,发生事故的概率还不足1次,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乘坐一次飞机,那么从概率学的角度上来讲,需要3000年以上才可能遭遇一次事故,可见飞机的安全性是任何一种其它交通工具都难以企及的。有趣的是,飞机既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最多人害怕的交通工具。
虽然汽车和火车发生事故的概率要远高于飞机,但却很少会听到有人害怕乘坐汽车或者火车,但害怕坐飞机的人,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在身边的亲友中找到一位。而这种看似矛盾的有趣现象基本上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就是人们的心理作用,毕竟飞翔在数千米的高空之上,对于没有翅膀的人类而言的确是非常刺激。其二就是飞机出现事故的概率虽低,可一旦出事,后果极其严重。
飞机在高空飞翔,一旦出现事故,后果极其严重,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飞机发生故障后,乘客的生存几率呢?给客机引入跳伞机制行不行?
很多人可能都做过类似的设想,为每一位民航乘客配备一个降落伞,以便在飞机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跳伞逃生。理想是美好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之中,这可能行不通。根据我国民航规定,中型以上的飞机都必须要在高空飞行,而这里所说的高空指的就是海拔7000-12000米的空间。让我们假设一下,现在我们就坐在这样一架飞机之中,此时飞机出现了严重故障,而我们则要准备跳伞逃生,而要想跳伞就必须先要打开飞机舱门。
当飞机舱门被打开的一瞬间,我们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平时我们坐在飞机之中并不会感觉不适,这是因为飞机内部是一个正常的大气压环境,而机舱之外则不是,那里的大气压很低,当舱门打开后,飞机内部会迅速失压,于是头晕、呼吸困难等一系列身体不适就会接踵而至,还想去跳伞?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恐怕就是坐在椅子上了。
然而舱门一旦打开,想要继续安坐在椅子上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高空极度寒冷,我们的身体很快就会被冻僵,就算飞机不坠毁,我们很快也就要被冻死了。你可能会说,缺氧、寒冷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好吧,那么我们就忽略掉这两个问题,让我们在舱门打开之后能够安然走到舱门口,准备跳伞。
当我们来到舱门口准备跳伞的时候,才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跳伞是一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极限运动,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才可以完成,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即使是对于经过专业训练的跳伞运动员而言,高空跳伞仍然是充满了风险。至于普通人,在没有进行任何训练的情况下,离开飞机之后,根本无法掌控任何事情,跳伞成功的几率可以说是无限趋近于零。现在让我们假设自己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跳伞运动员,此时我们来到舱门口准备跳伞,于是我们一眼就看出了这根本不是一架可供跳伞的飞机,如果我们从前端舱门跳出,那么很大概率会被卷进发动机里,这是一件想一想就觉得恐怖的事情。难道就不能对民航客机进行改造,增加一个可供跳伞的舱门吗?不是不能,而是重点根本不在这里。
要组织民航客机内的乘客进行跳伞,本身就是一件极具难度的事情,而且要进行跳伞,首先一点就是要保证飞机的平稳,而如果飞机本身还没有失控,还能够保持平稳飞行,那么也就等于可以设法迫降,而迫降是一个比跳伞安全得多的故障应对方式。
在人类的航空史上,飞机发生故障后迫降成功的几率还是相当高的,而且飞机上的人员基本上都能够生还,生还几率远高于跳伞。所以放弃迫降而选择跳伞,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那么如果飞机已经完全失控,无法进行迫降呢?如果一架民航客机已经完全失控,那么这架飞机基本上也就丧失了可供跳伞的基本条件,因此也就无法组织跳伞了。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民航客机增加跳伞机制都是不现实的,而且会适得其反。此前有科学家设想让飞机模块化,在发生故障时让载人舱和机体分离,并在载人舱顶部打开巨型降落伞,这个设想很好,但并不实际,因为这得需要一个多大的降落伞才能担得起载人舱的重量啊,所以后来也就没有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