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有夏帝启之庙,重树华夏民族之魂,再现中华文明之源
(作者:赵辉)中华民族通过一百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积贫积弱的国家,走向了一个繁荣昌盛、屹立世界之林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国家文化的崛起工程也已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的陆续开展,五千年延续不断的中华文明辉煌历史将越来越清晰,展现出其在人类文明史中的璀璨光芒!
华夏文明历经磨难、传承至今,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遭受数次危亡,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中华文化的文献典籍数次遭受洗劫与焚毁,中华文物古迹数次遭受焚烧破坏,见证中华历史文化的历史遗迹数次被人为毁灭。其中,代表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建立与夏文化诞生的“有夏帝启之庙”启王庙,就毁灭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之手。
据史料记载,日寇在1938年元月占领怀远县城,但是在日寇占领怀远的8年时间里,怀远却从来没有完全被占领过。日寇进城之后,守军就退到北乡胡口子一带另行布防,并一直防守到日寇战败。所以日伪县政府的行政权力,只能到达城关内外及近郊一带,其余大部分乡村都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日寇在占领怀远县城后,对荆山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梳篦式扫荡,位于荆山之巅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有夏帝启之庙”启王庙,也被日寇所彻底焚毁。这是一组1938年5月刊发在日寇战地画报上的照片,拍摄时间在1938年4月,地点在安徽省怀远县,记录了这段国破家亡、中华民族文化被蹂躏的历史。虽然现在日寇已被赶走,国家已经复兴,但被毁灭的华夏民族文明标志的唯一“有夏帝启之庙”启王庙,却就此消逝在华夏大地。
怀远古县志记载“启,禹之子也。旧志云:启居荆山下,后代立庙以祀之”是为“有夏帝启之庙”,成为华夏民族祭祀夏王朝建立者帝启的永久祭祀之地,也是全中国唯一的标志华夏文化起源的地理坐标与文化坐标。
中国历史中的夏王朝到底存不存在?存在于何地?至今是中华文明中的历史之谜。虽然国家在相关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将黄河二里头遗址作为夏文化的重点研究对象,研究了六十年,但其得出的学术成果与建立的学术理论,却颇受争议。这些学术成果与学术理论,不仅不能根本解决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问题,甚至产生了相当一部分人否定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现象。这对于国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因此,在大禹治水的淮河荆山之巅、夏王朝的发祥地,重建“有夏帝启之庙”,恢复华夏民族的祭祀传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国家历史使命。
荆山之巅的“有夏帝启之庙”启王庙,被日寇毁灭已经80多年,对每年启王庙祭祀盛况有历史记忆的老人也屈指可数,对夏王朝帝启的祭祀活动究竟有哪些?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建“有夏帝启之庙”,不仅是恢复中华文明的历史,更要恢复中华民族文化中祭祀先祖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华夏文化五千年延续不断的传承,与淮河流域华夏人民究竟有怎样的密切关系,将是夏文化研究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华夏文化的诞生与传承,离不开产生华夏文化诞生地民众一代代的民俗继承,一旦断代将是华夏民族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几十来,对中华文明起源探索的无果,与夏王朝建立者帝启庙的消失,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重建“有夏帝启之庙”,即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也是对华夏民族之魂的恢复。夏王朝与夏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具体真实的,它的真实性正体现在淮河夏民族对夏王朝帝启一代代的传统祭祀上,体现在曾经屹立在荆山之巅的“有夏帝启之庙”上。
华夏先民能够在古代经济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荆山之巅修建“有夏帝启之庙”,几千年内屡毁屡建,祭祀华夏民族文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帝启,相信在中国经济已经发达的今天,以国家的资源重建一个规模更加辉煌、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的新“有夏帝启之庙”,再现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之源,当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屹立世界文明之巅的创世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