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走!”孩子不想上学? 如何解决幼儿分离焦虑?

spotlight教育
孩子的改变源于父母的成长
我们都有自己的育儿方式,但许多家长都选择了当今最受欢迎的几种育儿方式。那么哪些育儿方式才是最常见的呢?这些育儿方式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呢?继续读下去,你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育儿技巧,还可以学会用多种不同的哲学观点来评价现代的教育方式。

春节刚结束,许多孩子陆续回到幼儿园、小学上课,但是不少孩子第一次上学,或是假期后无法顺利回到上学的状态,常在学校门口扮演哭啼不舍的片段,上演十八相送。

一些家长刚走,孩子便开始哭闹不止,嘴里大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还有些孩子会抓着父母的衣服哇哇大哭,不让他们离开,怎样哄都无济于事,使得父母只能狠下心的强行离开。

部分其他年级的学生则出现情绪不佳、赖床迟到、缺乏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反常现象,让家长备感担忧。

这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因为妈妈的长期陪伴,使孩子太过于依赖母亲,所以一旦让孩子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及害怕的感觉。

而作为父母看到孩子的哭闹,心里会心疼、愧疚。

  有时候家长要出差,宝宝一看到妈妈要离开,就会立马放下手头的玩具,瞬间泪崩。

  有些宝宝平时在家里只要一转头看不到妈妈,就会全屋子一边叫,一边找,非得让妈妈坐在他面前陪着。

 

  

这其实就是分离焦虑,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各位成人普遍也有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其实是宝宝开始意识到他们有多么依赖照看者的信号。

从这个角度来想,分离焦虑其实也在验证着你们的亲子关系。

在此我们为各位家长提供“一剂良药”,以助你们横扫焦虑。

 

分离焦虑症的类型

01

“戏精”型

有些宝宝的分离焦虑,取决于送ta来的人是谁。

爸爸来送:

干脆利落,直接把娃“扔”给老师,头也不回的就走!

主角还没来得及润湿眼眶,配角就已经跑了。戏演不成也就没有分离焦虑了。

妈妈来送:

刚到幼儿园,宝宝的“戏瘾”就上来了!

抱着妈妈的大腿开始痛哭:“妈妈你别走,妈妈我害怕,你陪陪我。”

妈妈果断配合——“宝宝不哭,妈妈就在门口等你不走,妈妈就在这!”

好不容易宝宝安抚下来,妈妈梨花带雨的一句:“宝宝,妈妈走了啊!”

完蛋,这出戏又得从来一遍!

02

缺乏安全感型

这类宝宝到幼儿园之前前,一定是“挂”在爸妈身上的。

然后爸妈嘴上说着:“今天我陪你上幼儿园,你放心去和小朋友玩吧!”转眼就趁宝宝不注意偷偷溜走了。

极度敏感的宝宝,一旦发现爸妈不在了,保证嚎啕大哭!下次去幼儿园时,让宝宝从爸妈身上下来,更是难上加难。

03

崩溃型

这里说的崩溃型不是宝宝,而是宝宝的爸爸妈妈。有时宝宝刚对分离表露出不舍,眼圈微红。

爸妈就已经崩溃了:“别抱着我!不就上幼儿园么,哭什么哭,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男子汉有什么可哭的!赶紧过去,再哭我就不来接你了!”

这种事情发生后,父母往往都能做到“果断告别”,留下一个哭哭啼啼的小可怜。

04

谨慎型

不是所有分别都能一次成功的。一位妈妈这样做:

在宝宝要上幼儿园前,就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门口进行观摩。和ta一起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到幼儿园的,如何进行游戏,做操。

提前告诉宝宝,幼儿园特别好玩,是能够独立的小朋友才能去的!你在上幼儿园时,妈妈在做什么,下了幼儿园妈妈会在哪接你。

让宝宝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会使ta对幼儿园充满向往,自然分开的焦虑也会被期待所代替。

如何“横扫”亲子分离焦虑

做好入园准备工作是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前提。幼儿入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适应性问题,因为不适应,所以产生焦虑,其中包括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对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则变化的不适应,对人际交往的不适应,还有情感上的不适应,表现为离不开父母、情感上不满足、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强等。

01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接受不了你的离开,你可以选择,给他安排一些“任务”,比如,让他用积木堆积一个汽车,或者是,画一副画,让他独立去完成这件事,这样你就可以脱开身。

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会让孩子出现一个负面的情绪,避免让他们内心恐惧和不安的,加重分离的焦虑。

至于幼儿园的分离焦虑,我建议妈妈接受因为家庭环境,造成孩子对她的过度依赖。在孩子送去幼儿园之后,可以适当陪伴一下,当孩子开始游戏,或者集体活动的时候,才提出跟孩子分开。那个时候,因为注意力被吸引,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要注意不要乘孩子不注意偷偷离开。

02

适当让“外人”介入孩子的生活

对于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要适当地让他多接触其他人。妈妈适当地退出一下,比如,在外面玩的时候,妈妈可以采用旁观的态度,不要一刻不停地陪着孩子,过度去关注他在干嘛,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或者是,他一需要自己,自己就立马出现。而是要试着让你的离开成为一种习惯。

还可以让其他人员的介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经常带孩子去走亲访友,可以让他们帮忙照顾一下孩子,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者二十分钟,这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都不一样。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活里,除了家里人,还有其他的亲人,他们同样值得信任,可以照顾和陪伴自己。

也经常让孩子和爸爸互动,即使不在身边,也可以打电话或者视频,不要让这种“丧偶式的陪伴”更加严重。

03

家长的放手很重要

家长的不放手和过度的控制,也会让孩子产生习惯性的依赖。据说,女儿同学的家长,在家里还是给儿子喂饭的,因为担心儿子吃不饱,也从来不让儿子骑滑板车,说这个车子速度太快,危险系数高,所以不让孩子骑。

家长的过度干预,就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对于自己的很多行为,都会有一种不确定,依赖家长,需要家长去给他们意见和建议。

在生活上,对孩子的一些事,尽量选择放手,让他们可以去自己自由发挥一些事情。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跟照顾者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独立的表现。因为生活上,这个照顾者,会把一切都搞得很好,可是,在幼儿园或者离开这个照顾者,一切都需要自己来,这也是让孩子焦虑的一个因素。

04

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强大

都说为母则强,在孩子的心中,尽管妈妈的身材再娇小,可是,在他们心里也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让他们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搞定一切。

所以,最后还有一个小建议,就是让妈妈们,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让他们感觉自己也是强大的,这种身体机能的强大,带来的内心强大,从而减少对照顾者的依赖,避免产生过多的分离焦虑。

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救妈妈”的游戏,自己被坏人抓走了,或者是被困住了房间,设置一些可以被孩子解除的障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救妈妈。潜意识让他们明白,原来,自己很厉害,可以去救妈妈。

05

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孩子生活环境改变,与所依恋的人分开,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如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地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有研究表明,孩子安全感的缺乏得不到重视,不仅会让孩子对陌生的环境有恐惧的心理,甚至在他们成年后,会导致抑郁症或者是焦虑症。

孩子的一个过度分离焦虑,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因为照顾者一些过度的疼爱方式,造成他们今天这样。

一旦孩子在三岁以后,还伴有很严重的分离焦虑,家长们一定要通过一些方法的补救和调试,去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直到他们完全明白自己是一个个体的存在,自己可以一个人去做很多的事。

家庭中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你还要被误导多久

教育孩子去趟超市就够了,帮你省掉几万块早教费

今年你还选择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可别错过了财商教育的好机会~

律师妈妈5年和儿子签4份协议:规则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做智慧父母!思博来“正面管教”系统家长课堂持续开班中!

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这位妈妈的回答霸气极了!

为什么说爸爸越爱做家务,孩子未来越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