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驾驶狂奔的欲望跑车?

你乃是从天上降临,
        熄灭一切烦恼伤悲,
        谁有双重的不幸,
         你也给他双重的安慰,
         唉,我已经倦于浮生!
         管什么欢乐和苦痛?
         甘美的安宁,
         来,进驻我的胸中!

----歌德(德国)

1

照例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奖牌数中的金牌数依然是话题中的话题,这一次自媒体们反复言之凿凿的不是金牌的含金量,而是俯瞰高尚地指出一味地追逐奖牌,尤其是重金轻银到底有没有意义。法国人顾拜旦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自身原因,恐怕还是其本身就喜欢贵族运动,击剑、赛艇、骑马、拳击等等无一不能。

什么样的奥运金牌是有意义的?简而言之,奥运金牌对运动员个人来说,意义非凡,也标志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获得金牌后,接踵而至的物质和荣誉,无疑加剧了金牌的向往和争夺。于是,兴奋剂等药剂成了金牌的催化剂,奥运精神以及运动的本质意义开始倾斜。

在上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反兴奋剂技术还不够发达的长达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兴奋剂都是奥运史上一个默认的潜规则。据史所载,最早一例的奥运会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出现在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当时是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希克斯因在比赛途中服食了大剂量的混合着鸡蛋清的士的宁,导致率先冲过终点后倒地不起,后经医务人员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这就是金牌魔鬼的一面,举国体制下,金牌利益后面是一长串的神秘力量,个人,家庭,教练,小团体,大小领导...还有无数的拉拉队,乃至国家,兴奋剂就是举国体制的一剂“春药”。说是寻常心,大师们对男女情爱也是如此教诲,获得金牌后的利益链分配远远超出当初微不足道付出,这时候,公平竞技和寻常心也只是大师教诲别人的一句空话。

马家军的神话始于1993年,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在1998年第二期《中国作家》发表,其中被删章节:马俊仁亲自打针,王军霞举报。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一月前,马家军获得奥运会参赛权的7名队员中,有6人在飞行检查中被证实使用了兴奋剂或者有使用兴奋剂嫌疑,其中包括马家军第二代领军人物,有望在奥运会夺金的董艳梅,他们在最后关头被取消奥运资格。至此,马家军一蹶不振,声名不再。

2

金牌永远不会回归心平气和,这与金牌本身无关,是人赋予了它闪光的欲望。金牌的多寡也与体育强国无关,关乎面子而已。一枚金牌的博弈涵盖了多少阴谋阳谋不得而知,体育这条链子上所有靠此资源吃饭的官或商,没有塔顶上亮闪闪的奖牌,估计都喝西北风了,个中缘由魑魅魍魉妖魔鬼怪,观众更是心生羡慕,追金逐银的念头此起彼伏。

与此类似的教育,皇帝的新衣,人人都知道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这流水线上的一员,仍是在这固定模式上向着所谓更高处最高处走去。奥数使然,到最后发现,筛选的理科尖子,高考状元,很少有人去选择枯燥的研究,社会替他们选择了快速变现的金融通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英国教育家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沒有灵感、感悟和创造力,教育将陷入深深的桎梏之中而毫无生气。当下教育短板僵化功利,看似制度教育体制所为,实际上社会世俗化成功的标准归根结底还是物质和权力的狂欢,才是教育无味的最大推手,人人有份,让教育这场看似生命在生活中启智生长的事情,充满了个人的欲望。

“教育如果不能使人更自由——哪怕是思想、或精神,乃至灵魂上的自由——又有什么用处呢?”从学而优则仕的科举,乃至教育产业化这种荒谬的改革,最后浩浩荡荡汇成“混文凭、找工作、赚大钱”这种简单不过的目的,事实上,教育本该赋予个人的责任和契约,被“利他主义”所蒙蔽,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人,期望他对社会负责很难。

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南腔北调》里的一段话,如今仍是大同小异,为人父母者,但遇孩子类似的问题,也就没辙了。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畏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油画:奥迪隆·雷东(法国)】

The - The End -



【菩提之恶花】

公众微信号:zhl172901515,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共账号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欢迎添加交流

纯属个人呓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微词,微下便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关注,读书、看电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心灵旅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