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指导—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的本质是开放的,独立的学习。它的基本特征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后教”,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往“唯师独尊”的传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教师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与学生平等互动,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迈进,使得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渐渐提高。自从参加这个课题试验以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下,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从开始的“茫然、懵懂”到今天能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重点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意识,并且取得初步成效。下面就“指导—自主学习”的实验策略和案例分析,做些交流。
一、“指导—自主学习”实验策略
“指导—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开展这项实验时,必须对学情有个较为透彻的了解,一切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确定学生“先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我在实验中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分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学习是实施自主合作教学策略的首要问题。将学生按性别、学习基础、综合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适当比例调配小组成员。但是人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需要机动安排。如在讨论问题时分成四人小组,在练习(如背诵、认字)时分成两人小组,而进行课堂活动时(如分角色表演、游戏)则灵活分组,甚至可以自由选择。
2、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补充学习素材,而且要对每一组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及时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恰当的评价。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协调好各组间或同一组学生间的关系,调控好整个课堂结构。总之,而每一学习小组的组长是具体的执行导演,那么教师则是一个总导演的角色。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的:
(1)养成自学习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要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此项工作几乎全体学生都可做到,而且这是一切“先学”的基础),还能借助教材、字典以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生词新词的意思,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词句做上标注,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每次上新课,很多学生养成了查资料的习惯,如作者的生平,故事背景等)。
(2)敢于质疑问难。“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从开始的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思想、围绕写作技巧等进行大胆质疑,上升到还能对老师、同学甚至教材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同学还能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以疑促思促学。
(3)学会讨论交流。遇到问题小组成员会积极主动地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刚开始时小组代表发言还只是停留在表达自己观点这个层面上,逐步的懂得汲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每个成员的发言是代表整个小组,大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许多。他们在发言时会说“我们组有的同学认为……还有的同学觉得……最后大家认为应该是……”
(4)内化学习方法。我有意对学生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比如低年级重在字词的掌握,我让学生自己慢慢总结出一些认字的方法,同样一个字如“始”,有的学生用“加一加”办法记“女+台”,有的学生用“换一换”办法识记“抬字的提手旁换成女字旁就是始”,还有的学生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记字“一个小女孩,站在讲台旁”来认识“始”。。。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5)鼓励求异思维。一些学生敢“出风头”,敢于打破权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勇于标新立异,具有创新意识,即使有些观点可能幼稚或者还有偏差,但是孩子的这种求异精神还是应该值得我们教师们积极的肯定。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指导——自主学习”是离不开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培养的:
(1)巧妙组织。对小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我总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我都是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抢着参与,你说我也说,造成学习秩序混乱,谁也不听谁的;在反馈讨论结果时,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些学生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不同或有补充时,不等他人汇报完,就抢着喊“反对!”或是“我有不同的意见”。。。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倾听”,让学生明白倾听别人说话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学习,只有认真倾听,做到博采众长的人,才会进步的很快。
(3)愿意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4)懂得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
经过一段的实验,我很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大胆,独立,敢于与众不同。课上经常有新颖独特的观点成为课上亮丽的风景线。
二、以案例来说明“指导——自主学习”的效果
以《和氏献璧》一课为例。《和氏献璧》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写了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在教学时,我借助导学提纲,帮助学生重点理解卞和第三次献璧的过程,体会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立意。比如:
有的学生从厉王和武王角度得到教训:玉人一句“石也”,就砍去和氏的两只脚,连宝也失去。这样的国王偏听偏信,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领导要有自己的主见,还要注意善于用人,才不会贻误大事。
有的学生从玉人角度得到启发:玉人仅对璞的表面观察,就轻下结论“石也”,从而造成不仅使和氏失去了双脚,而且也使楚国失去了宝玉的后果。所以这就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就轻下结论,只有全面的看问题才能得到准确的观点。
有的学生从玉璞角度受到教育:
1、虽然内含美玉,可其表面却是丑陋不堪的。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东西不能只看外表,对人也一样,人不可貌相,要看到内心。
2、好就是好,不是别人可以随便否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会被人承认的。
有的学生从文王角度审视:文王听到和氏哭泣,便派人询问,重新派人考察并打造玉璞,使它成为无价之宝。所以我们要向文王学习。
有的学生从和氏角度得到联想:
1、坚信玉璞是宝,历尽艰辛,终于得以命名为:“和氏之璧”。 我们要学习他不怕磨难,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2、明知道是无价之宝却不据为已有,即使被砍去双脚,也还要献给国家。说明他非常崇高伟大。
3、两次献宝不成,哭到眼睛流血,终于遇文王才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所以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相信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4、也有学生觉得和氏很傻,为了一块玉失去两只脚不值得,既然国王不识宝,那就不能再献给国王了,应该献给识宝人。
……
这是个行之有效思维训练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引发出不同的观点来,而且观点都有道理,当然有些观点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允许学生思维开阔,也才可能使学生做到敢说、爱说、乐说。
通过几年的“指导——自主学习”的实验研究,我有深刻的体会。一是它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展学生学习个性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抓手;二是能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变成一个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共同体;三是要坚持在实践中研究问题、研究教材、研究学法、研究教法,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才能有丰硕的收获,特别是在开启“新课程背景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深化实验研究”中,尤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