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9)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9

第四章、太阴病

第二节 太阴病方证

三、痰饮咳逆、呕逆

1
16、芍药甘草附子汤

【組方】:芍药三兩,炙甘草三兩,炮附子一枚(10克)。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此于芍药甘草汤更加附子,故治芍药甘草汤证而陷于里虛寒、津虛阴证者。

馮世倫先生將此方证归于阳明太阴,特註明。

伤寒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虛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注】:这是简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发汗病不解,恶寒加重了,也没有其他情况,病由阳入阴了,成一个里虚寒证,这时随证可能用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并不是一定要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二是发汗病不解,像29条那样有“脚拘急或腹挛痛”,虚故也,反恶寒者,比29条里寒更重,这时用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讨论:汗下伤津入阴证,有茯苓四逆汤(69)、干姜附子汤(見61)、芍药甘草附子汤(見68),它们有什么区別?三者都既虛且寒,但芍药甘草附子汤偏于津虛而寒飲并不明显(心下也不痞,不用人參),干姜附子汤偏于寒且煩躁(因寒重而不用人參),而茯苓四逆汤既有津虛又有寒飲亦有煩躁,但其里寒轻于干姜附子汤而饮重于芍药甘草附子汤。

2
四、气机不利之橘皮汤方类

这几个組方都用于气机不利而呕噦者。橘皮汤是基本方。橘皮枳实生姜汤和橘皮竹茹汤都是橘皮汤证噦逆剧烈而急迫者,前者还有心胸痞塞。茯苓飲治橘枳姜汤证且有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有停饮者。

1、橘皮

【組方】:橘皮四兩,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下咽即愈。

该方证的病机为里虛寒、气滯。橘皮,《神农本草经》说:“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橘皮与生姜為伍更有利於嘔哕諸逆之治。

金匱·嘔吐哕下利病22:干嘔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注】:哕者就是干呕(肯定也伴有納差),干嘔頻繁连连不断,气往上逆阻碍气机以致手足厥冷,橘皮湯主之。這時气机受阻是主要矛盾。所以不用半夏而用橘皮行气,配合生姜降逆,气一暢,厥逆、哕就都好了。這是個偏於行氣的组方。

曹颖甫说,干呕及哕皆因胃气不和,胃主四肢,胃气阻塞不能旁达故手足厥。因病来源不同,故治法亦异。水胜血寒,阳气不达四肢者,手足厥,若有吐利交作,或为下利,其脉必细弱无力,这种宜四逆、理中类。若有痰湿与宿食交阻中脘,阳气不达四肢,也手足厥,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而泄利下重,此宜四逆散也。若但见干呕呃之证,其脉不微细,亦必无泄利下重之变,胃中阳气所以不达四肢者,乃是气机阻塞,所以用生姜以散上膈之郁,橘气发胃气之闭。

2、橘皮枳姜汤

【組方】:橘皮一斤,枳实三兩,生姜半斤。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肘後》、《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痒,喉中澀燥,唾沫。

病机与橘皮汤相同,里虛寒、气滯。此于橘皮湯增量橘皮,更加消脹破結的枳实,故治橘皮湯证逆滿剧甚而心胸痞塞者。

3、茯苓杏仁甘草湯

【組方】: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证主里虛寒有饮、氣滯。茯苓利尿驱飲,杏仁下气定喘,甘草緩急,故此治痰飲而短气喘急、小便不利者。

這個組方不屬於橘皮湯类,但它同属太阴方证,而且同一条条文把它与橘枳姜湯捆綁一起,故放在一起。

金匱·胸痹心痛短气病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

【注】:1、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是利尿逐饮祛水,杏仁平喘下气祛水,甘草缓急,因此这个方子用于心下停水,短气,有点胸中憋气。

2、橘枳姜汤,重用橘皮以达到行气的目的,枳实辅助橘皮行气、消胀满,生姜量也多,祛水,降逆止呕。因此本方用于胸满,气胀,憋气,有呕逆。

讨论:1、两个方子都不能治疼的,茯苓杏仁甘草湯以祛水為主,橘枳薑湯以行氣為主。顛倒了用也不要緊,都有效,但不是恰到好處。

2、胡老说如果梅核气的情况再加上气满,咽喉不利,可以用半夏厚朴汤合橘枳姜汤。

3、橘枳姜汤也是一个健胃,促进食欲的方子,加上白术、茯苓、人参就是茯苓饮。

4、橘皮竹茹湯

【組方】:橘皮二升(參考300克),竹茹二升(參考60克),大棗三十個,生姜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该方证主里虛寒、氣虛、氣滯。于橘皮湯重用橘皮,复加治咳逆上气的竹茹,和甘草、人參、大棗安中緩急,故治橘皮湯证哕逆剧烈而急迫者。

竹茹,《名医别录》:微寒。主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药性论》:味甘。能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馮世倫將其歸於太陰,而鮑艷舉將其歸於陽明,大家自行比较。

金匱·嘔吐哕下利病23:哕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注】:胃氣虛則客邪乘之,故哕,橘皮竹茹湯主之。胃本来纳气,气应该往下走,反而往上,就是由于胃虚不纳气。所以用下气之药同时,还得用健胃的药。前面的橘皮汤、橘枳姜湯都是同一类方证。橘皮行气,竹茹也行气,还健胃。同時又用人參、甘草、大棗健胃。注意这几个方橘皮的用量都很大,後世認為橘皮破氣,不敢大量用,只用幾克,結果治不了病。

本方如果再加半夏,则治嘔、哕諸逆尤妙,百日咳哕逆者用之亦驗。

橘皮汤、橘枳姜湯、橘皮竹茹湯虽是一类方证,但也有区别。它们都是橘皮汤的变化。一个比一个症状重。橘枳姜湯比橘皮汤多了“胀”,橘皮竹茹湯比橘枳姜湯多了“气虚”而且发作“急迫”。

橘皮竹茹与旋覆花代赭石比较。橘皮竹茹汤,主胃虚致气逆干呕不断;旋覆花代赭石汤主吐、下、大病之后胃虚,心下痞硬,饮气上逆。两者都有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健胃。不同之处,橘皮竹茹行气降逆气,旋覆花代赭石降结气,前者没有水饮上逆,后者有饮,用半夏利水降逆。

5、茯苓飲

【組方】:附方《外台》茯苓飲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茯苓,人參,白術各三兩,枳實二兩,橘皮二兩半,生薑四兩。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

此方证也主里虛寒、气虛、气滯。橘皮枳实生姜湯加健胃的人參、利尿的苓術,故治橘枳姜湯证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有停飲者。

枳实,《别录》:味酸,微寒,无毒。主除胸胁淡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本经》: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橘皮,《别录》:无毒,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本经》: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金匱·痰飲咳嗽病附方:《外台》茯苓飲: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气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注】:平常有胃虚痰饮停蓄,有恶心呕吐,吐后,心胸有感觉气胀不能吃东西,还打嗝嗳气。病机是水、气结于胃,心下痞,打嗝、嗳气后感到舒服,胃虚则水往上逆而小便不利,因小便不利,水谷不别,所以有大便溏。因胃虚,所以有食欲不振。用茯苓饮来治疗。方中的茯苓白术利小便,人参治痞、治胃虚,生姜祛水,枳实消胀满。橘皮行气。本方剂健胃增加食欲行气利水。健胃一般少不了甘草,但小便不利甘草有碍于利尿。本方加半夏則效尤捷,不問其吐水與否,若以心胸滿不能食為目的活用於胃炎、胃下垂,以及潰瘍諸病,均有良验。

此方与旋覆代赭湯均属常用的治胃良方。本方证亦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為快,且大便多溏,與旋覆代赭湯證(太陰)苦於噫气不除、大便虛秘者显异。心胸滿甚,可酌增橘枳用量;痛剧劇可加延胡索。

3
【插曲,思考伤寒论六经并非经络六经】:

1、以太阳病桂枝汤、麻黄汤为例,按照药物归经理论,就涉及足太阳膀胱经(桂枝、麻黄)、足阳明胃经(甘草、生姜、大枣)、足少阳胆经(芍药)、足太阴脾经(甘草、生姜、大枣)、手太阴肺经(生姜、杏仁)、足厥阴肝经(桂枝、芍药)。共涉及六经中五经。

2、以阳明病白虎汤、大承气汤为例,涉及足太阳膀胱经(知母、芒硝)、足阳明胃经(甘草、石膏、粳米、大黄、厚朴、枳实)、足太阴脾经(粳米、大黄)、手太阴肺经(知母、石膏、粳米)、手少阴心经(芒硝)、足厥阴肝经(大黄)。共涉及六经中五经。

3、以少阳病小柴胡汤为例,涉及足阳明胃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半夏)、足少阳胆经(黄芩)、足太阴脾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手太阴肺经(生姜)、足厥阴肝经(黄芩)。共涉及六经中四经。

4、以太阴病四逆汤、理中汤为例,涉及足阳明胃经(甘草、干姜、人参、白术、附子)、足太阴脾经(甘草、干姜、人参、白术、附子)、手太阴肺经(干姜)、足厥阴肝经(干姜)。共涉及六经中三经。太阴方证众多,若多举几个,恐怕会涉及全部六经!

5、以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例,涉及足太阳膀胱经(麻黄)、足太阴脾经(附子)、手太阴肺经(细辛)、足少阴肾经(细辛、附子)。共涉及六经中三经。

6、以厥阴病乌梅汤为例,涉及足太阳膀胱经(桂枝)、足阳明胃经(干姜、蜀椒、人参)、足太阴脾经(干姜、附子、蜀椒、人参、黄柏)、手太阴肺经(细辛、干姜)、足少阴肾经(细辛、附子)、手少阴心经(黄连)、足厥阴肝经(乌梅、干姜、当归、蜀椒、桂枝、黄柏)。共涉及六经中五经。

(0)

相关推荐

  • 经方:橘枳姜汤

    橘枳姜汤 [原文]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金匮] 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 ...

  • 经方:橘皮竹茹汤(胃虚热打嗝,口渴)

    橘皮竹茹汤 [原文]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哕逆 ...

  •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和姑.蝎子草.麻玉果.野玉头.地巴豆.三叶老.燕子尾.珠半夏.狗芋头. [来 源]为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