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昔树发今花

李世民的《过旧宅》(其一)

中国诗歌像一条大河。源头有两个,一个是《诗经》的写实,一个是楚辞的浪漫。这条大河劈山撞岩,到了唐朝初年,仿佛形成了一个堰塞湖,正等着破堰而下。这时,诗歌的形式有了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题材有了咏物、山水、田园、边塞、宫庭、闺阁、行旅、送别等,体裁有了乐府、歌行、绝句、近乎律诗的永明体等,对声律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从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到永明体的出现,诗歌音律在理论和实践都有巨大进展。这一切,都在预示着这条大河要进入波澜壮阔平川广原。然而,那道堰挡在那里,就是诗歌发展的惯性。

南朝齐梁时代形成的绮靡浮艳纤巧的诗风还是主流,这些诗多是写身边琐事,嘲风月、弄花草、看美人,虽然“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隋朝治书侍御史李谔语)读起来很美,但没有言志述怀的深刻内容和刚健骨力。同时,北方的乐府诗歌虽不是主流,也有一定影响力,但其文辞粗陋,不登大雅。大唐建立后,李世民就把文风改革当作改革的重要内容。

李世民说干就干,成立了一个大唐文艺青中老年群,起名文学馆,自任“群主”(后改名弘文馆--这句是我凭记忆说的),网罗了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孔颖达等当时最有才能的人。李世民发誓:“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就是说,要用古朴健康的古乐曲(咸英是传说帝喾时的雅乐)改变那种淫靡的文风。李世民与大家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后来入群的魏征喊出了他们改革诗风的最恰当的宣言。他发挥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说法,分析南北朝的文章说:“江左(南朝)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北朝)司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他指诗歌发展的方向是:“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隋书·文学传序》)

从后来诗歌的发展看,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李世民和他的朋友们向诗歌发展中的堰坝冲过去。李世民身体力行开始创作。今天看这首《过旧宅》就是其一。透过这首诗,看李世民这个“河工”决堰的效果如何。

过旧宅

作者 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注释

新丰,用汉高祖刘邦典故。刘邦是丰县人,当了皇帝后,把他老爹接到长安。他爹思念故乡,刘邦就在长安边上建了个城,完全按照丰县的样子建筑,并将原来丰县的人迁来。这个地方就起名叫“新丰”。但这首诗里,新丰指刘邦老家。刘邦灭了黥布后,路过老家,曾大宴乡亲父老,酒后击筑唱《大风歌》。

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李贺诗:“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大意是,当年皇帝车驾经过的地方,如今望去什么也没有,半夜里只能听到鬼的悲歌)杜牧诗:“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蛾眉几许人!”(大意是,皇帝不来,多少宫女都虚度青春,老去了。)

谯邑,曹操的老家。曹操、曹丕都曾率军经过老家,曹丕也曾宴请过老乡们。

笳,一种从北方少数民族那里传来的乐器,其音悲壮。诗歌中常见。岑参诗:“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张孝祥《浣溪沙·坐上十八客》词:“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古代军中常用这种乐器,这里的鸣笳代指军队。

苔古,苔藓生很久了。

苔古半阶斜,苔藓厚生占了半个台阶,显得台阶倾斜了。

四海遂为家,指皇帝把四海当作自个家,也就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联结在一起,自然没有自个小家了。《汉书·高帝纪》上说,刘邦讨伐韩王信回到长安后,发现萧何把未央宫建得非常壮丽,就生气了,嫌太过奢华。萧何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四海为家也沿变出多种意思,一个是指漂泊不定,如李峤《汾阴行》诗:“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一个指国家安定统一,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鲍溶《洛阳春望》诗:“四海为家知德盛,二京有宅卜年长。”还有一个意思如今常用,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如常见于文章中的“大丈夫四海为家”。

试翻译如下

像刘邦在丰城停下车驾,像曹丕在谯邑停驻军马,(我也回到了老家),只见园林荒疏淹没了小路,苔藓厚生倾斜了石阶,房前池子里的水干涸了(旧日的水消失见不到了),往昔生长的花树如今绽放出新花朵。那一天离开了这个地方,我便将四海作为自个的家。

赏析

这首诗,从结构上说,前两句用典故点明回老家,也点明自个身份是帝王。接着两联写所看情景,景语即情语,从老宅无人后的凋败,显出伤逝、惆怅之情,也为结尾两句抒情做了铺垫。结尾两句是诗眼,抒发出慷慨激昂的气概。可以说,这首诗已略具盛唐气象,就是那种张扬生命力、虽有怅惘情绪却依然激昂向上的精气神。

然而,读这首诗,却还是感觉差那么一点劲儿,就是诗中所要表达的气概--“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与其意象之间还不能完全融汇为一体。

咱们拿两首诗来对比一下。一首是刘邦《大风歌》,一首是毛泽东的《到韶山》。

大风歌

作者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风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到韶山

作者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刘邦的《大风歌》,采用楚辞体,直抒胸臆,既展现帝王的威风,又显出对国事的忧虑,其意象宏大,“大风”“云飞扬”“威加海内”“守四方”,虽短短三句,却含着两层翻叠,从风起云变到威加海内,从威加海内到忧虑无猛士守四方,可以说,这首诗虽然文辞粗糙,但写得情感曲折,气势宏大。

毛泽东“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赞颂老毛的诗),他的《到韶山》,先是回顾过去的战斗岁月,是“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再总结经验,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再看眼前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展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其宏大意象与其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浑然一体,不只是刚健有力,而是浑厚磅礴,顶天立地。

这样再看李世民的诗,拘泥于草荒没径、苔厚斜阶,却又要从这些意象中表达自个宽广的胸襟,给人以力不从心之感。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诗歌的惯性使然。占主流的齐梁宫体诗形成的表现手法,精巧淫靡之风,也在影响着李世民,他一时还找不到也没有创新出适合表达自个思想的诗歌形式,只能随着大流这样写下去,就出现其意象不能表达其情感的问题。

看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诗《咏内人昼眠》:“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写得多细致,老婆睡觉前落绮障、放琵琶,睡着后梦里含笑,鬓压落花,睡醒来席纹印腕、汗湿衣衫,都写出来了,再加上富丽的用词,这诗真是细致精巧。再看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诗:“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中每个东西都有形容词修饰,极尽华美。在这样的诗风影响下,李世民虽然没有无聊地写自个老婆们的睡态,却挡不住跟着他们去描摹物象,讲辞藻,重音律。因此,北宋郑毅夫说:“唐太宗功业卓著,然所为文章,纤靡浮艳,嫣然妇人小儿嬉笑之声,不与其功业称,甚矣淫辞之溺人也。”

然而,只从诗歌绘景状物的角度来看李世民这首诗,“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都是极用心地了炼字,描写也极其形象。其“昔树发今花”,也为后面转入高亢作了铺垫。并且在音律上,在形式上,也尽力求完美。这首诗押韵满分,对仗满分,都符合后来出现的律诗的要求,只是在字的平仄上,还没有达到律诗的标准。

由此看来,李世民知道要打开堰塞湖,但却是拿把小铲子去挖,虽尽力,出了一身臭汗,但效果并不明显,还不能让“黄河落天走东海”。

那么他的“群成员”怎么样呢?下回咱们看虞世南的诗。

附:唐太宗李世民比较著名的诗

帝京篇(十首)

余以万几之暇,游息文艺,观列圣之皇皇,考当时之行事,轩昊舜禹之上,信无间然矣。至于秦皇、周穆、汉武、魏明,峻宇雕墙,穷奢极丽。征税惮于宇宙,辙迹遍于天下。九州无以称其求,江海不能瞻其欲,覆亡颠沛,不亦宜乎?予追踪百王之末,驰心千载之下;慷慨怀古,想彼哲人。庶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漫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榭取其避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故沟洫可悦,何必江海之滨乎!麟阁可玩,何必两陵之间乎!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丰镐可游,何必瑶池之上乎!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故述帝京篇,以明雅志云尔。

(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二)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三)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四)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五)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六)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七)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八)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九)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十)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点评

这是李世民攥劲儿写的诗,与其序中所讲的方向有些背道而驰。

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点评:这是个传统的乐府诗题。原诗写女子怀念丈夫。后人常以此题写诗,陈叔宝写过,杨广也写过。李世民这首诗写出了边塞的苍凉雄阔、战士的劳苦与英勇。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点评:前两句何其硬朗,后两句又归于高头讲章的味同嚼蜡。

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点评:这一首叱咤风云,展现出帝王兼大将军的风采。

李世民诗留存下来的近百首,抄这几首可看个大概。

(0)

相关推荐